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分析报告
2013-09-21贵州省政府研究室
文Ⅰ贵州省政府研究室
(责任编辑∕霍庆涛)
2012年1月至11月,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紧紧围绕主基调和主战略,按照《贵州省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考核及奖惩办法》要求,以扩大投资规模、膨胀经济总量为目标,带头招商,带头引项目,带头抓落实,取得显著成效,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和特点
2012年1月至11月,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共引进项目599个(3000万元口径),占全省招商引资项目的24.4%;履约项目582个(含173个续建项目),投资额5314亿元。其中:引进工业项目336个,履约327个,到位资金652.8亿元,同比增长37.6%。入园项目289个,入园率49.7%。(图一)
招商引资增速高位运行,推进不平衡。项目投资保持高速增长,1-11月,领导干部(按9个市州、88个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统计,共194个独立考核对象)带头招商引进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1.2%。其中,贵阳市增速最快,达38.9%;安顺市增速最低,为24.4%。引资项目开工率较高,今年以来共开工项目531个,开工率91.2%。其中,贵阳市、铜仁市、黔东南州达100%;六盘水市最低,为85.1%。项目年度资金到位率较好,到位1115.7亿元,资金到位率21.8%,同比增长36.4%,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9.5%。项目投产率、达产率较低,由于中长期项目多,建设周期长,投产项目127个,投产率低,仅21.8%。其中,铜仁市较高,为33.3%;黔西南州最低,为1.85%。达产项目10个,仅占引进项目的1.7%。
新建项目工业比重大,引资质量不断提高。从引资投向看,一产项目46个,二产项目328个,三产项目208个,分别占7.9%、56.4%、35.7%。新建重点工业项目158个。其中,装备制造业项目34个,占21.5%;高新技术产业15个,占9.5%,能源开采项目18个,占11.4%;化工项目31个,占19.6%;建材项目16个,占10.1%;轻工项目12个,占7.6%,其他项目32个,占20.3%。(图二)
招商平台作用凸显,节会招商效果明显。近两年来,通过搭建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贵州·香港投资贸易活动周等高层次的招商引资平台,积极参与国内外重大展会活动,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开展。今年累计签约各类投资项目452个,总投资3285.6亿元。其中,党政领导干部带头招商签约项目163个,总投资1137.6亿,分别占36%和34.6%。
产业招商成效显著,改扩建项目进展快速。在全部招商引资项目中,改扩建项目占37.8%。这些项目主要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引进投资者,延长产业链条,扩大再生产。如花溪区海信模组项目在一、二期的基础上,引进自动贴片工艺(SMT)和尖端技术IC生产线,投产后已实现产值2.6亿元。
重大项目辐射效应突出,产业幅开始拓展。一批重大项目落户产业园区,对集聚新兴产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如清镇市一晶相光电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成一条300吨高纯高密度氧化铝生产线,于今年6月建成投产,辐射带动相关周边下游产业产值达20亿元,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
调度力度不断加大,增比进位氛围浓厚。2012年6月和9月,贵州省第二轮第一次、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后,各市州加紧部署推动本地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强化责任,抢抓机遇,拼抢项目,全省上下出现了“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招商引资已成为各地的首要工作。
差距与问题
在一段时间内,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示范带动仍是我省引进省外资金、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抓手。今年我省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2012年1月至11月,贵州省实际到位省外直接投资2450亿元,同比增长37.2%,但与周边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期,四川省实际到位省外直接投资已突破7000亿元,达7012.8亿元,同比增长38.6%;广西自治区实际到位省外直接投资4720亿元,同比增长40.1%。两省区增速分别比贵州省高出1.4、2.9个百分点。云南省引资在投资总量上低于我省,但在增速上略高出我省1.1个百分点。当前,影响贵州省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的主要问题是:
产业园区功能还不完善。一是基础设施配套差。由于部分县级财力有限,配套服务能力弱,供水、供电、通讯及园区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滞后,很难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二是部分园区产业层次低。少数地方政府为招商而招商,为完成任务而招商,重数量轻质量,入园资源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比重小,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条不长,有项目无产业,难以形成园区核心竞争力。三是土地供给紧张与闲置并存。一方面,项目用地供应紧张是制约部分园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如贵阳市今年工业项目建设用地计划为4000公顷,但国家仅批2551.9公顷,需求缺口较大。另一方面,贵州省部分地方建设项目推进缓慢,导致大量建设用地闲置。据省国土资源厅介绍,目前,贵州省的土地闲置率居全国第一。土地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矛盾同时存在,形成强烈反差。四是物流成本较高。2011年,贵州省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达到26.5%,高出四川4.5个百分点,高出云南2.7个百分点,高出江苏8.3个百分点,相当程度上削弱了产业竞争力。
招商引资水平较低。一是开放意识有待提高。少数地方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陈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乏力,破解难题的积极性不高,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不足。二是招商方式有待改进。目前,贵州省招商引资主要为直接投资,债券融资、证券融资、高科技风险融资、兼并与收购融资等较少,利用省外资金规模难以扩大。三是项目引进结构不尽合理。引进的“短、平、快”项目少,难以在短期内形成生产能力,带动经济增长。引进的大项目中,真正能够起到强力支撑作用、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不多,目前引进的世界500强、大型央企项目仅43家。四是招商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中,重招商项目总投资和资金到位率,轻产业关联度、税赋贡献、生态影响。
项目建设推进滞后。一是“重引进、轻推进”。部分党政领导对引进项目建设推进工作督促指导不力,项目进来后把具体实施推进工作“层层转包”下级,当“甩手掌柜”,工作浮于表面,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研究解决,造成项目推进“卡壳”。二是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扎实。不少地方对项目拆迁、征地等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见性、前瞻性不够,事前不作预安排,项目推进缓慢,甚至出现一棵电杆、一座坟迁移耗时达几个月的现象。
招商引资软环境不够好。一是“绿色通道”不“绿”,办事大厅办不成事。虽然近年来全省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很大,但真正下放到第一线、下放到办证大厅的政策很少,特别是涉及项目推进等行政审批事项部门之间不配套,操作性不强,办事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下放到基层的审批权力不匹配,县(市、区)初审通过的行政事项,省直部门有的认可,有的不认可,造成扯皮卡压,增加办事成本;很多部门在办证大厅窗口工作的仅是一般工作人员,无拍板决策权,只起到收发员的作用。二是一些部门和单位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部分窗口部门公务人员素质差,不依法行政,随意性大,办事效率低。
工作建议
突出产业园区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各市(州)要根据自身产业优势,围绕“五张名片”、“四个一体化”和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下大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拉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推动产业上规模、上水平。要突出特色,使主导产业不仅具有规模优势,还要有明显的技术、品牌、市场等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园区朝着高端化、高新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争取差别化产业政策,推动产业承接转移。为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后发赶超,在用好国发2号文件给我省差别化产业政策的基础上,还要向国家积极争取实施更大范围内的差别化产业政策。如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深加工产业,要争取国家调整产业政策导向,作出制度安排,改变长期以来原材料在西部、加工在东部的产业垂直分工体系,倒逼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深加工产业向西部转移。同时,贵州省要尽快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构建高效便捷交通网络,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大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业体系建设,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规划布局,加快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民用航空、内河航运、管道为主的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特别是要超前谋划我省“十三五”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在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要围绕“5个100”工程,科学规划交通网,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培育网络辐射广、实力强、质量信誉优、集约化水平高的运输组织主体,推进运输服务业向现代物流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强化党政“一把手工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既要带头招商,更要带头抓项目落实,做到亲自抓、负总责,把项目推进落实到现场、把目标实施细化到工期,千方百计提高项目资金到位率、开工率、投产达产率,真正把项目打造成“一把手示范工程”。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调度,完善月调度、月分析、月通报等制度,强化督促检查,对于领导不力、造成工期延误的,实行诫勉谈话,并限期整改。
强化项目建设调度,提高生产要素保障水平。强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促进各专业园区快速提质扩容,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提供良好的载体。大力发展与园区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煤、电、水、油、通信等保障能力。切实破解用地难问题,严格执行招商引资项目用地审批标准,加快推进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充分消化利用现有储备土地、空置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圈而不用的土地要限期收回,严禁以项目投资为名圈占囤积土地。
提升工作效能,改善招商软环境。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权限的协调性、可操作性,让绿色通道真正“绿”起来。改进政务大厅办事流程,下放审批权到大厅窗口,试行部门负责人“大值班制”,职能部门领导要轮流到大厅值班,现场解决问题,提高即办率;大力推广项目审批“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由省政府法制办公室牵头,对贵州省土地出让、税费减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法规进行认真清理,国家未明令禁止的经营领域一律开放。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软环境。
优化招商引资平台,探索创新招商模式。集中力量打造好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等招商引资平台,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推广小分队招商,积极开展产业招商、会展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认真谋划项目,严格招商引资项目筛选,重点引进资源和农产品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等项目,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构建金融服务体系,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坚持金融适度超前发展,大力实施“引银入黔”,着力引进一批银行机构到贵州省设立分支机构,吸引一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风险投资公司入驻我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和民间资本在县域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加快做大做强贵州银行,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动农村信用联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加快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体系。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总部支持,扩大对贵州省的授信额度,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健全目标考核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结合党政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修改完善目标考核办法,制订更有效、更科学的考核体系。目标考核应与省委、省政府明确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结合起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分工,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就业规模,增加财政税收。严格奖惩,充分调动招商引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