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震结合识别沉积环境在HF油田中的应用
2013-09-20陈科贵黄长兵郭睿赵丽敏宋正聪
陈科贵 ,黄长兵 ,郭睿 ,赵丽敏 ,宋正聪
(1.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3.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 轮台 841604)
沉积相研究对于勘探开发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对岩心资料缺乏的地层,利用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控制判定沉积相及展布规律就显得非常重要[1-17]。
1 方法原理
1.1 测井曲线形态分析
测井相分析就是从一组能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曲线的变化特征(幅度、形态等特征),最终利用测井资料来评价或解释地层的沉积相[18]。
由于岩性、地层厚度和流体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沉积物在粒度、分选、泥质含量、胶结物成分等方面有一定差异,造成测井曲线的形态、幅度及光滑度不同[19-20]。这些测井曲线的特征差异,是沉积相分析的主要依据。
1.2 地震相分析
首先,根据测井、录井资料,研究目的层段的测井响应特征;然后,在过井剖面上,结合测井曲线及地震响应特征,建立地震响应模式;最后,通过地震剖面上波组的反射结构、连续性、振幅、频率、几何外形等参数进行地震相分析[21-28],进一步研究各种沉积体系的配置和空间展布特征。各个属性表征的地震相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地震相所表征的地质含义
2 区域概况
2.1 地质背景
HF油田处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南端,构造位于阿拉伯地台和扎格罗斯褶皱带之间,为一局部含油平缓背斜。
储层沉积于白垩纪中期的阿尔布阶[23-27],整个油田广泛展布,厚度为50~60 m。岩性为一套棕色砂岩与深棕—深灰色泥岩互层,砂岩层分选差—中等,颗粒细—粗,固结程度较差,可见黄铁矿、琥珀碎片和沥青质,主要为钙质和硅质胶结。
2.2 目的层测井相
本次研究主要利用的测井曲线为自然伽马、电阻率、自然电位,并参考了三孔隙度曲线。测井和岩心资料分析表明,研究区目的层主要为河控三角洲沉积,由于进积作用,垂向上呈现从下往上由细变粗的反旋回特征。
目的层分为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及三角洲平原亚相。测井曲线形态包括箱形、钟形、漏斗形、指形等,由此识别出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水下河道等微相(见表2)。
表2 目的层三角洲沉积相测井响应特征
2.3 目的层地震相
根据外部几何形态、内部反射结构、反射终止类型以及反射连续性、振幅强弱等地震相参数特征,采用“结构+构型+振幅+连续性”的地震相复合命名方式,将该工区划分为3类地震相:低频-弱振幅-丘形-低连续相[28];亚平行-中频-上超、S-斜交复合型-中强振幅-中连续相;顶超-弱中振幅-斜交反射相。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表明,强振幅出现在高密度、高速度的砂岩层中,弱振幅出现在波阻抗界面不明显的泥岩层段。根据各种地震相参数,预测出水下河道、河口坝、分流河道等沉积环境(见图1)。
图1 目的层河口坝地震相
3 沉积相分析
3.1 单井相
利用测井和地震手段,对HF油田的8口井进行了单井相划分。以×1井为例,分析了目的层的沉积特征(见图 2)。
图2 HF油田×1井沉积微相解释
HF油田×1井上部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沉积泥岩、砂质泥岩。中部为三角洲前缘亚相,以砂岩沉积为主,为良好储集层,可见泥质砂岩沉积,该相带纯砂岩段的自然伽马值很低,电阻率中等,声波时差中低值,密度值较低,含泥质砂体自然伽马值中等。下部为前三角洲沉积环境,主要沉积泥岩和细粒粉砂岩,自然伽马高值,电阻率低值,可见泥质粉砂岩沉积。
图3 HF油田×3井—×5井砂体连井剖面
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受河流作用影响,上部处于陆上环境,沉积物以泥岩为主,含少量的细砂,向下变成砂质泥岩,为洪泛平原沉积环境。下部泥岩段,自然伽马值高,电阻率值较低,处于浅水低能环境,为分流间湾。
三角洲前缘上部受到海水与河流交互作用,泥被带向远处,沉积的砂岩较纯净,分选好,储集性能好。河口砂坝环境自然伽马值低,电阻率中等,自然伽马曲线表现为箱形,其值由下往上逐渐减小,多期沉积砂体叠置,整体表现出下细上粗的反韵律层序。下部粒度变细,逐渐变为粉砂岩,含少量泥质,伽马曲线呈漏斗形,为远砂坝沉积[1]。
3.2 连井剖面
为反映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参考地震资料,建立连井剖面。图3为HF油田从NW方向的×3井到SE方向×5井的连井剖面。结合试油和地质资料分析发现:上部,三角洲平原,多沉积泥页岩,含少量砂,洪泛平原沉积,为储集空间良好的盖层;中部,三角洲前缘砂体为储集层;下部,前三角洲沉积泥页岩,与海洋接触频繁,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HF油田×1井的三角洲前缘砂岩,储集性能好,含油性好。HF油田×3井离海稍远,河道、砂坝沉积砂体为良好的储集层,产油量高。HF油田×5井砂体较薄,且多为水层。HF油田×7井和×8井储层物性相似,砂体较厚,含油气性较好。
3.3 沉积相平面展布
工区范围较大,钻井较少,较少的井位分布大大降低了钻井资料对各种沉积相带的控制作用;工区分析化验等资料相当有限。因此,须利用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对沉积微相研究,完成对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
充分利用单井相和连井剖面沉积微相分析资料,用砂体比定量控制相边界,再结合有效砂体厚度分布,绘制了目的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见图4)。研究层位包括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主要受河流作用影响,陆上部分为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间,水下部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见图4)。该相带形成的泥质岩覆盖于三角洲前缘砂体上,为有效盖层。
图4 目的层三角洲平原相平面展布
三角洲前缘位于三角洲水下平原向海一侧,河水与海水相互作用强烈,沉积作用活跃。三角洲前缘环境包括河口砂坝和远砂坝,主要沉积较纯净的砂岩,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在海浪强烈作用下,砂坝可被改造成前缘席状砂。三角洲前缘斜坡之下水体变深,河流作用的影响减弱,在大洪水期可沉积细粉砂岩,主要沉积富含有机质的泥。沉积物色暗,水平层理发育。
4 结束语
通过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地震参数分析,预测出河口坝、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水下分支河道等沉积微相,其中水下河道、砂坝为主要的储集单元。砂坝砂体较厚,伽马曲线箱型特征明显,且具有多期砂体叠置的反韵律特征。通过井震结合,识别出区域目的层的沉积环境,在单井相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连井剖面对比,了解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为后期油田井位部署和油田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1]陈龙,陈红汉,王家豪,等.测井相在松辽盆地南部嫩江组三段沉积微相分析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11,18(3):53-55.
[2]庄丽.东营凹陷永安镇三角洲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6):544-548.
[3]朱现胜.三角洲体系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方法与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7,14(5):91-92.
[4]宋子齐,景成,孙宝佃,等.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在文15块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11,18(1):130-133.
[5]杨瑞召,王萍,张志强,等.塔里木盆地巴什托地区泥盆系克孜尔塔格组钻测井沉积相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11,33(4):341-347.
[6]刘忠宝,杨圣彬,焦存礼,等.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中、下寒武统高精度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33(1):70-76.
[7]闫鹏,雷以玲,胡斌.东风港油田沙四段三角洲相沉积的粒度特征[J].断块油气田,2009,16(6):24-27.
[8]何建红,汤军,宋鹏,等.甲油气田W组测井相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2):25-28.
[9]马小刚,李子峰,张春梅.测井相分析在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0,33(1):58-63.
[10]李新虎,石杰,郭媛.白音查干凹陷腾格尔组测井沉积微相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2,19(2):261-265.
[11]闵小刚,陈开远,范廷恩.井-震结合进行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表征:以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渤中263油田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31(3):375-381.
[12]严科,毕义泉,赵红兵.胜坨油田三角洲前缘地层测井频谱分析及地质意义[J].断块油气田,2012,19(4):541-544.
[13]纪友亮,蒙启安,单敬福,等.塔南-南贝尔凹陷南屯组下部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11,33(3):260-265.
[14]赵荣华,田景春,郝海燕,等.苏里格气田苏76、苏77井区山西组岩相类型及沉积相[J].断块油气田,2012,19(1):70-74.
[15]郭川,李国蓉,杨莹莹,等.川东南地区长兴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J].断块油气田,2011,18(6):722-724.
[16]杨江峰,关达,朱文斌,等.塔里木盆地塔中卡1三维工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与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33(1):61-69.
[17]俊林,何诚,徐敏,等.基于测井资料和地震属性分析地震相分布[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0,6(7):732-735.
[18]雍世和,张超谟.测井数字处理与综合解释[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459-468.
[19]杨瑞召,王萍,张志强,等.塔里木盆地巴什托地区泥盆系克孜尔塔格组钻测井沉积相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11,33(4):341-347.
[20]孙友海,马世忠,庞庆山,等.北三西西块测井相分析方法及研究:以北三西西块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例[J].国外测井技术,2010(6):40-42.
[21]赵军,王淼,闫爽,等.自然电位测井在低阻油气层识别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吉拉克地区三叠系低阻油气层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32(2):245-250.
[22]吴元燕,吴胜和,蔡正旗.油矿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133-152.
[23]张雷,卢双舫,张学娟,等.地震频谱成像的地质含义及在沉积特征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30(6):779-785.
[24]赵海涛,刘艳,许士朝,等.兴马地区沙三段地震相和沉积相分析[J].科技导报,2010,28(19):26-29.
[25]张云银,杨泽蓉,孙淑艳,等.临南洼陷三角洲地震岩相解释方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31(3):404-410.
[26]Alsharhan A S,Nairn A E M.A review of the Cretaceous formations in theArabianpeninsulaandgulf:PartⅡ—Mid-Cretaceous(wasia group)stratigraphy and paleogeography[J].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1988,11(1):89-112.
[27]余宽宏,金振奎.地震相在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碳酸盐岩台地演化及特征分析中的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22(1):115-120.
[28]崔永谦,秦凤启,卢永和,等.河流相沉积储层地震精细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近系河道砂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30(5):668-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