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滤波器LC单元镀镍导线的高频特性研究
2013-09-20王贵贵邢丽冬王世山
王贵贵,邢丽冬,王世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化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0 引言
随着电力电子系统向集成化和高频化发展,电磁干扰问题日趋严重[1-2]。平面EMI滤波器因其较传统分立滤波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首次被美国CPES研究中心提出,其平面滤波器是基于矩形LC单元实现的[3]。由于高频下矩形绕组拐角处电流分布不均匀,导致滤波器高频性能下降,提出了由环形绕组和介质基板构成的环形LC单元[4-5],本文主要以环形LC单元为研究背景。
高频信号产生高损耗是研究者对滤波器的期望性能。为提高高频损耗,陈仁刚博士提出了多层金属的技术,即将Ni-Cu-Ni的绕组结构取代纯铜绕组应用于矩形LC单元。经FEA仿真验证了上下两面镀镍的导线结构有效地提高了高频损耗。由于前期研究对象为矩形绕组[6],对于环形绕组镀镍的研究尚未涉及,因此环形LC单元镀镍后的高频性能不能得到有效的评估。
鉴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了基于环形绕组的两种不同的镀镍导线结构,即上下面镀镍和四周镀镍。在分别进行了有限元仿真的基础上,分析后处理结果,验证了镀镍导线有效地提高了对高频信号的衰减。
1 镀镍导线的结构
在介质基板的两侧喷镀环形铜线绕组实现了环形LC单元。单匝LC单元结构如图1所示,截面如图2所示。
图1 环形LC单元
LC单元采用的铜线绕组结构简单,但由于铜线材料参数的因素造成高频损耗小。由于高频损耗正比于交流电阻,交流电阻正比于集肤深度,因此提高高频损耗旨在寻找一种集肤深度小的材料[7]。现将铜和镍两种材料做对比,表1为两种材料的参数,图3为两种材料的集肤深度。图3表明,同频下镍层的集肤深度远小于铜的集肤深度。因此,镍是合适的提高高频损耗的材料。
图2 LC单元截面结构
表1 材料参数
基于此,提出两种镀镍的导线结构应用于环形LC单元,其一是环形铜线上下面镀镍,其二是环形铜线四周镀镍,两种结构的截面如图4所示。镀镍导线结构具有以下优点:一,低频信号从低阻抗铜层流过,镀镍不影响滤波器的低通特性。二,高频信号受集肤效应的影响从表面高阻抗镍层流过,因此增加了高频损耗,提高了滤波器的高频性能。
图3 集肤深度随f变化
图4 导线截面结构
2 交流电阻的实现
2.1 解析算法
导线的交流电阻影响高频损耗值,欲研究高频特性,需提取不同频率下的交流电阻值。
当交变电流流过导线时,导线周围变化的磁场在导线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导线截面的电流分布不均,这种场量主要集中在导体表面附近的现象成为集肤效应[8]。工程上常用集肤深度d表示场量在导体中的集肤程度,如式(1)所示。半径为R,矩形截面的环形导线单位长度的交流电阻值可通过公式(2)求得,其中d为集肤深度,a为矩形截面的长度。结合式(1)(2)可知,频率对交流电阻的大小起直接作用。
2.2 有限元分析
图5 有限元模型
为研究两种不同镀镍导线结构的电流分布及交流电阻,建立有限元模型,如图5所示,且在时谐场下进行
求解。交流电阻表示功率损耗与电流的一种关系,如式(3)所示,令导体的交流电流有效值为单位1时,每个频率下,用合适的方法求得的功率损耗值就等于交流电阻值,即公式(4)。
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时,所有材料的分界面自动满足分界面上衔接条件,导体区域的泛定方程为:
在泛定方程满足的情况下,带入公式(4)所示的边界条件,即可求得交流电阻。
3FEA结果
基于单匝环形镀镍导线建立2D有限元仿真,其截面结构如图4所示,主要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结构参数
3.1 交流电阻
由于频率对交流电阻影响很大,因此将FEA提取结果分两部分,如图6所示。
可以看出,低频段,纯铜结构和两种镀镍结构电阻值接近,高频段,镀镍结构的交流电阻远远大于纯铜结构,其中,同频下四周镀镍结构的交流电阻值最大。这是因为,低频下,铜线厚度远大于集肤深度,因此电流在导体中均匀分布,导体电阻可视为直流电阻;高频下,集肤效应作用明显,集肤深度越来减小,电流流经镍层,交流电阻显著提高。
交流电阻系数如图7所示,功率损耗如图8所示。
由图7可知,交流电阻系数正比于交流电阻;由于FE仿真时,设定电流有效值为单位1,因此功率值等同于交流电阻,如图8所示。经分析,在1 MHz时,铜线2面镀镍的功率损耗是纯铜的4倍,铜线四周镀镍的功率损耗是纯铜的20倍。在传导频率范围内,镀镍导线损耗远大于普通导线损耗,其中四周镀镍的结构损耗值最大,说明了镀镍结构对于提高LC单元高频损耗的有效性。
3.2 电流分布
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在后处理中观察两面镀镍结构不同频率下的电流密度分布,如图9所示。且在后处理结果中,黑色部分表示电流密度最大。图9(a)显示了10 kHz时后处理结果,显然电流在铜层分布均匀;图9(b)所示在1 MHz时,中间铜层电流密度最小,在两面的镍层电流密度比较大,验证了电流密度分布的差异受集肤效应的影响。
图6 交流电阻随频率分布
图7 电阻系数
图8 功率损耗
图9 两面镀镍电流密度分布
图11 3种结构电流密度最大值分布
图10 四周镀镍电流密度分布
同理观察四周镀镍结构的电流密度分布,如图10所示。在10 kHz下电流密度如图10(a)显示,可以看出,电流在铜层均匀分布。随着频率增高,1 MHz下的电流密度分布如图10(b)所示,中间铜层电流密度最小,四周镍层电流密度较大,其中在截面4个拐角处,电流密度最大。结合两种镀镍结构的电流分布图可知,频率是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镀镍结构的高频下的高电流值分布进而产生高损耗。
为了更清晰的对比不同结构下的最大电流密度,后处理结果统计如图11所示,可以看出,低于10 kHz,3种结构电流密度值非常接近,电流在导体内均匀分布;当频率高于0.1 MHz,3种结构电流密度出现差异,随着频率升高,差值就越大;在1 MHz处,四周镀镍的电流密度是两面镀镍结构的5倍,是纯铜导线电流密度的10倍。四周镀镍结构电流密度之所以最大,是由于高频下受集肤效应影响,电流流经表面镍层,由于镍层的厚度仅为铜层厚度的1/12,导体有效面积减小,电流密度增大。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环形LC单元,以环形镀镍的导线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两面镀镍和四周镀镍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高频下交流电阻及电流分布特性,得到以下结论:
(1)交流电阻值是随频率变化的函数。低频下,纯铜导线和镀镍导线的电阻值相近;高频下,镀镍导线的电阻值远大于纯铜导线的电阻值。在1 MHz时,基于本文的样品结构,四周镀镍的电阻值是纯铜的20倍。
(2)受集肤效应影响,高频下电流从表面高阻抗镍层流过,在1 MHz时,四周镀镍的最大电流密度是普通导线的10倍,增加了高频损耗,提高了对高频信号的衰减能力,其中四个拐角处电流密度最大。低频下电流从低阻抗铜层流过,镀镍不影响LC单元的低频特性。
[1]闵祥国.利用开关电源中的混沌现象降低电磁干扰的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1.
[2]曾兀彧,旷虚波,史晓红.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产生原因及抑制方法[J].江西电力,2008,32(4):32 -34.
[3] Lingyin Zhao,J.D ,van Wyk.Frequency-Domain modeling of integrated electromagnetic power passives by a generalized two-Conductor transmission structure[J].IEEE Trans.on,2004:2325 - 2337.
[4]武丽芳.基于环形集成LC元件的平面EMI滤波器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5]王世山,朱叶,周小林,等.圆环线匝构成的平面共模EMI滤波器的特性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1,26(11):68 -73.
[6] Rengang Chen.Integrated EMI filters for switch mode power supplies[D].USA:Virginia Polytech State University,2004.
[7] Rengang Chen,J D van Wyk,S Wang,W G Odendaal.Planar electromagnetic integrated technologies for integrated EMI filters[C].Industry Applications Conference,USA,2003:1582-1588.
[8]冯慈璋,马西奎.工程电磁场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