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针灸调理亚健康

2013-09-20蔡兴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6期
关键词:亚健康机体针灸

蔡兴慧

“亚健康”[1]状态(sub-health status)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既不是完全健康,又达不到疾病的标准和程度,也叫作灰色状态、亚临床状态、浅病状态、病前状态等。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赋予健康以新的内涵,即“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强壮”。根据这一定义,WHO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第一状态)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第二状态)占20%,75%的人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状态,WHO称其为“第三状态(The-Third-Status),即“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如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因此,医学界已将“亚健康状态”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课题。

世界卫生组织《迎接21世纪挑战报告书》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该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环境恶化等造成的心理压力导致慢性疲劳和心情压抑、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出现一系列偏离健康的症状,即亚健康状态。针灸在调治亚健康状态方面有重要的发展前景。

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生理上主要表现为疲劳、困倦、乏力、多梦、失眠、头晕、目眩、心悸、易感冒、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等。②心理上主要表现为抑郁、烦躁、焦虑、妒忌、恐惧、冷漠、孤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等。③社会适应能力上主要表现为工作吃力、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等。

祖国医学中虽无亚健康一词,但在疾病的预防及保健上早有其独到的见解。其理论渊源于《黄帝内经》“治未病”[2]的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未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它有可能发展为疾病,当然也可通过积极的治疗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这种认识恰好与祖国医学“防患于未然”的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治未病就是要切断病邪侵入人体和疾病不良转化的途径,使人体恢复阴阳的平衡,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针灸“治未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在未病先防上,孙思邈灸治防病颇具特色。《备急千金要方》云:“凡入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古代医学文献和医疗实践表明针灸未病先防不仅是中医治疗学重要内容,而且有独到之处。

针灸疗法作为传统医学疗法分支,继承了中医疗法的整体观念,如“形神合一”、“形神兼治”。它尤其强调治疗中的内外环境及情绪影响作用,强调治神的重要性。《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治神,一是要求医者在治疗过程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灵枢·终始》:“专意一神,精气不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强调了医生的心理素养与职业修养:“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二是强调对患者“神”的调节,要求患者心定神凝,专注针感。《灵枢·本神》说:“是故用针者,察观患者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告诫医者,“粗守形,上守神”(《灵枢·九针十二原》)。这一切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说明了针灸疗法在当今医疗中的优势所在。

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枝奇葩,属天然绿色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高、操作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在对亚健康的调治过程中,没有外源性药物进入体内,给人以安全感,无医源性、药源性疾病之虞,这是任何药物疗法难以相比的。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当针灸适宜刺激作用于机体后,能使体内失调紊乱的代谢过程或功能状态得到调整并恢复正常,从而使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协调关系达到新的平衡和统一。针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谓双向性,是指针灸对机体各组织、器官机能状态的影响具有兴奋或抑制的双重效应,即在机体器官机能活动状态病理性减弱时,针灸可使之增强而显示兴奋性效应;但在机体器官机能活动状态病理性增强或过度亢进时,针灸的调整作用使之减弱而发挥其抑制性效应。这种双向调节作用,也是药物疗法无法相比的。

临床医家对针灸调整亚健康状态非常看好,在针灸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如王华等认为固护先天和后天是针灸“治未病”的关键,提出了“双固一通”法以调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机体。“双固”用穴为强壮要穴,即选用固护先天的关元(或肾俞)和固护后天的足三里(或三阴交)为主穴;“一通”用穴为阿是穴或随证取穴,可直捣病灶;扶正为主,兼顾驱邪。宫艳华等以气血阴阳亏虚为纲,以五脏虚候为目,将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总结为心系、肺系、肝系、脾系及肾系证候,并运用针灸进行辩证施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亚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公众健康问题,它涉及到生物医学、心理医学、社会医学方面的内容。从祖国医学的角度看,其病机关键是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针灸干预则应依据确定的证候辨证施穴,并注意灵活运用各种手法,或针或灸、或补或泻,亦可综合运用耳针、火罐、刮痧、泻血等方法。同时,干预过程中,指导患者注意情志调摄,“惜精神、戒嗔怒”;适应四时变化,合理安排饮食起居,积极配合医生将自己的身心调至最佳状态。

[1] 闫建勇,丁国允,雷达.亚健康状态及其研究进展.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5,28(3):171-173.

[2] 靳琦,王琦.中医治未病说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1):725-7285.

猜你喜欢

亚健康机体针灸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邓俊峰作品选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跟踪导练(一)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