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0例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与肺功能的变化关系分析

2013-09-20罗丹霖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6期
关键词:胸膜炎结核结核病

罗丹霖

肺结核是目前我国发病率极高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以肺部组织干酪样坏死、结核结节,继而出现空洞为主要特征的疾病[1]。世界卫生组织(WHO)曾于1993年宣布结核病进入了“全球紧急状态”,明确要求各国及地区加大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力度[2]。对初治患者而言,经过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后大部分的患者都能痊愈,但有少部分患者治疗后会产生影响肺功能的后遗症,影响其日后生活质量[3,4]。鉴于此,本研究对120例不同病情及病灶范围的肺结核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后,于治疗前、治疗后每3个月及全部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结核预后的肺部功能进行监测,探索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防范措施,以期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就医的肺结核患者,男女不限,年龄21~68岁。血行播散型肺结核7例;继发型肺结核113例,其中19例合并单侧胸膜炎。在治疗前71例患者有低热症状(体温>39℃者仅3例),咳嗽、咯痰91例,盗汗乏力69例,食欲不振18例,胸痛25例;而通过查体发现无明显结合症状的17例。病例入选标准:初治肺结核患者,未产生耐药性,无合并尘肺、妊娠、精神障碍、糖尿病、心脏病(肺源性心脏心病、冠心病和心功能不全等)和其他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

1.2 影像学检查 7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均为双肺较均匀的粟粒影,未发现合并胸膜炎的现象,全部疗程结束后患者肺片显示6例双肺粟粒影基本消失,l例仍可见少量的小结节影。继发型肺结核113例患者肺片显示均有可见片状斑点及多病灶多密度阴影,存在结核空洞者29例。19例合并单侧胸膜炎中有10例少量积液,5例中量积液,4例表现胸膜粘连;94例患者为单纯肺结核病例,其中1个肺野29例,2个肺野32例,3个肺野19例,4个肺野14例。

1.3 治疗方法 120例患者均采用WHO推荐治疗方案2 sHRZE/1 hRZE/5 hRE治疗。本次治疗过程中无耐药结核病的发生。所有患者在全部疗程后均达到治愈的标准。

1.4 肺功能评价 肺功能的评价的第一次检测是从治疗5 d内开始进行的,第二次是在治疗3个月时检测,第三次是在治疗6个月时检测,第四次是疗程结束后检测。肺功能评价内容主要有: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速(PEF)、最大通气量(MVV)等。本研究选用VC、FEV1/FVC及MVV指标来对肺功能进行评价。

2 结果

本研究120例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均在治疗9个月内达到治愈标准。治疗结束后影像学显示结核病灶缩小,残留硬结条索状阴影。19例合并单侧胸膜炎;94例单纯型肺结核病灶所占肺野的范围:1个肺野34例,2个肺野40例,3个肺野11例,4个肺野9例。7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经治疗后病灶吸收好,肺功能基本接近正常,故未记入列表研究,结果见表1。

表1 113例不同范围继发型肺结核的肺功能情况(%,±s)

表1 113例不同范围继发型肺结核的肺功能情况(%,±s)

病灶范围 肺功能评价指标 治疗5 d 治疗3个月 治疗6个月 治疗9个月1个肺野VC 91.3±2.0 94.9±1.5 97.0±3.4 96.0±2.9 FEV1/FVC 91.9±1.2 96.8±3.2 99.1±1.7 96.9±3.8 MVV 84.3±2.6 95.5±4.2 98.9±2.2 96.7±2.7 2个肺野 VC 81.9±2.6 94.1±3.0 94.3±2.0 94.0±4.5 FEV1/FVC 89.1±3.7 95.3±3.9 96.3±5.2 97.3±2.8 MVV 82.4±3.4 94.1±2.6 95.0±4.7 94.0±1.7 3个肺野 VC 75.3±2.9 87.2±2.7 89.1±2.6 88.0±1.9 FEV1/FVC 87.0±3.5 93.2±2.6 93.9±3.6 96.0±1.4 MVV 78.2±2.5 85.0±2.6 88.4±4.0 89.0±3.2 4个肺野 VC 64.0±3.2 79.8±3.1 81.0±6.3 85.0±4.4 FEV1/FVC 82.2±4.9 91.1±4.0 93.3±2.8 93.7±6.0 MVV 59.2±2.9 81.2±2.6 85.4±4.3 87.0±2.4合并胸膜炎 VC 69.1±4.5 86.8±3.2 92.1±4.2 91.5±3.5 FEV1/FVC 86.6±4.2 92.4±4.8 95.3±2.0 94.7±5.3 MVV 69.2±4.6 84.2±2.7 90.4±4.5 87.9±2.2

3 讨论

当肺结核的发现或治疗不及时常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5],对于初治结核患者若能做到早期监测和防范,其预后还是比较理想的。目前,对于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常只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测,未作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对比,不能及时反映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和及时发现肺损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患者病灶范围的大小、在全部疗程结束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其损害程度随着病灶范围的增大而加重。结核病病程长,且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影响了呼吸肌的功能,致使肺功能下降,主要表现在VC、FEV1/FVC及MVV等指标参数的降低。肺结核合并胸膜炎者,由于受到胸膜粘连的影响和胸水的压迫,也会导致肺功能的下降。

治疗5 d后,VC、MVV下降的较为明显,提示此时的肺功能损害以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治疗3个月后所测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尤其是肺野在3个以上者,与治疗5 d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3个月治疗后,患者病情进入转归期,病情趋于稳定。但病灶4个肺野者在治疗结束后仍有较为明显的肺损害。合并胸膜炎患者经过抗结核及抽胸水的治疗后,其肺功能也得到恢复。因此,在肺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肺功能对减轻患者肺功能损害还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彭志斌,凌应冰,邓笑媚.微卡联合抗痨方案治疗HBsAg阳性肺结核的临床研究.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69-70.

[2] 唐神结,肖和平,李红,等.经皮肺穿刺注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的近远期疗效观察.中国防痨杂志,2009,31(2):94-99.

[3] 张青,肖和平,苏春霞,等.肺结核患者血细胞因子指标与肺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中国防痨杂志,2008,30(增刊Ⅱ):38-39.

[4] 张向荣,胡春梅,陈珊珊,等.耐多药肺结核的介入治疗研究.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62-64.

[5] 傅瑜,初乃惠,范松林,等.介入疗法在耐多药肺结核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12):95-98.

猜你喜欢

胸膜炎结核结核病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更正
一度浪漫的结核
超声内镜在食管结核诊断中的9 例应用并文献复习
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影响因素分析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