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分析研究
2013-09-20赵凤龙
赵凤龙
近年来,支架内再狭窄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主要并发症是摆在当前医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有研究发现,采用药物洗脱支架可以降低术后再狭窄率至10%以下[1],但如何预防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仍然是当前医学科研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笔者于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对来本院心血管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15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三组患者均成功的完成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且术后血流效果理想,所有的患者均接受300 mg阿司匹林、肝素合并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1.2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成功标准: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垂直的投照体位,采用肉眼判定时其残余狭窄要小于20%和前向血流TIMI3级。
1.3 术后再狭窄的判定标准:复查时,患者冠脉造影支架内或者支架临近的血管管腔直径狭隘程度不得低于50%。
1.4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OR值(比值比)以及95%CI。
2 结果
2.1 三组之间临床特征比较结果 Ⅰ组、Ⅱ组、Ⅲ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分别为(61±7),(61±8),(61±7),男性占的比例分别为81.6%,81%,80%,吸烟数占的比例分别为61.2%,59.5%,60%,体重指数分别为(27.1±3.2),(27.3±3.0),(27.1±2.7),三组患者中具有高血压病症的患者比例分为51.0%,52.3%,50%,具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1.2%,35.7%,40%,具高血脂症的患者比例分别41.8%,40.5%,40%,患者术前存有不稳定心绞痛病症的比例分别为62.2%,88%,90%,统计分析发现,Ⅱ组、Ⅲ组2型糖尿病、术前存有不稳定心绞痛病症比例显著高于Ⅰ组(P<0.05),其他指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2.2 三组患者靶病变特点和操作技术比较 Ⅰ组、Ⅱ组、Ⅲ组支架长度>20 mm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9.3%,73.8%,90%,支架直径<3 mm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9.3%,47.6%,60%;在ACC/AHA病变分型上,C型病变的比例分别为17.3%,52.4%,60%;在病变特点上,分叉病变的比例为10.2%,9.5%,10.0%,弥散病变的比例为20.4%,42.9%,50.0%,钙化病变的比例为10.2%,11.9%,10.0%,开口病变的为2.04%,19.04%,20.0%,完全闭塞的比例为6.12%,11.9%,10.0%。病变局部因素的计数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Ⅱ组、Ⅲ组支架长度>20 mm、支架直径<3 mm、C型病变、弥散病变、开口病变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Ⅲ组相比较,Ⅲ组支架长度>20 mm、支架直径<3 mm、C型病变比例显著高于Ⅱ组(P<0.05)。
2.3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20 mm,支架直径<3 mm,C型病变都是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有关的影响因素。
表1 影响支架术后再狭窄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Ⅱ组、Ⅲ组患者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20 mm、支架直径<3 mm、C型病变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Ⅰ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这些因素都是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具有密切相关性的危险因素。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2,3]。另外,Ⅱ组、Ⅲ组患者术前存有不稳定心绞痛病症的比例也显著高于Ⅰ组(P<0.05),这可能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血栓炎症有关。Ⅲ组患者一般都具有≥2个的危险因素,对于这类患者可以考虑对其提前采用药物洗脱支架。本次研究是对病例进行的回顾性研究,可能在病例选择上存着一些偏倚,因而还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09).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2009,37(1):4-25.
[2] 田刚,等.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因素分析.山东医药,2012,52(34):53-55.
[3] 侯青,等.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预测因素.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2005,33(z):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