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预测及评价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脑损害的临床意义

2013-09-20李远华赖志君吴苏华宋秀婵宋娟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6期
关键词:后脑化酶烯醇

李远华 赖志君 吴苏华 宋秀婵 宋娟丽

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和急救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能得到早期救治,但成功的心肺复苏不仅仅是成功地恢复自主循环,最终目的是保护或尽可能恢复完整的脑功能,复苏后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大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如何评价心肺复苏后脑损害的程度以及探索脑复苏的有效手段,是危重病急救医学工作者一直以来所关注的焦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反映神经元损伤程度的一个较敏感的指标,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变化与神经系统疾病损伤有关,本文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预后评估方面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55例心脏骤停后经过心肺复苏后患者,均为非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其中,男21例,女34例,年龄23~98岁,平均50.4岁。心脏骤停由以下原因所致:心源性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例),非心源性46例(其脓毒性休克9例、麻醉意外7例,失血性休克7例、哮喘大发作5例、药物过敏5例、有机磷中毒5例、气道堵塞窒息4例、溺水2例、电击伤2例)。经ICU系统性治疗后,32例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另有23例患者抢救后未恢复自主循环。ROSC规定为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血压≥90/60 mm Hg,有规则的自主心律,并维持时间≥6 h为标准。

1.2 研究方法 ROSC恢复的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稳定后分别于3 h、6 h、12 h、24 h抽外周静脉血液10 ml置于抗凝管中立即送检。ROSC未恢复的患者在复苏失败后即抽外周静脉血10 ml置于抗凝管中送检。检验科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仪器为罗氏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试剂盒采用罗氏出品的NSE试剂盒,所有操作均按照说明严格执行。检测范围:0.050~370ng/ml,正常参考值:≤15.2ng/m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各项指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肺复苏后ROSC恢复组及ROSC未恢复组血清NSE水平变化见表1。

表1 心肺复苏后血清NSE的水平变化(x ± s,ng/ml)

心脏骤停时患在者血清中NSE的浓度全部升高而且ROSC未恢复组又远高于ROSC恢复组(P<0.05),ROSC恢复组与ROSC未恢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心跳骤停心肺复苏(CPR)患者死亡率高,预后较差。如果能对CPR恢复自主循环后脑损害的预后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将对患者的治疗以及医院和社会的经济、人力投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肺骤停后,由于脑细胞缺血缺氧,造成大量神经元损伤,NSE可从损伤的神经元内漏出,跨过血脑屏障进入体循环,因而在心肺复苏后患者外周血中可检测到NSE 浓度的升高[5]。

NSE以多种二聚体的形式存在,由三种亚单位α、β和γ组成,可以用免疫学方法区别开来。α亚单位可出现在哺乳动物的多种类型组织中,而β亚单位主要存在于心肌和横纹肌组织中。二聚体烯醇化酶αγ和γγ称为NSE或γ-烯醇化酶,主要存在于神经组织、神经内分泌细胞。正常情况下,外周血液几乎测不到NSE,当脑组织损伤时,神经元坏死,胞浆中的NSE不与胞膜结合,从破损的细胞膜流人脑脊液中,并通过已受损血脑屏障释放到外周血中[6,7]。研究证实[9],NSE释放量与神经细胞死亡数量呈显著正相关。2006年美国神经学会发布的心肺复苏后昏迷幸存者预后判断指南提出NSE的血清浓度可作为预后不良判断的有效证据[4],因此认为血清NSE的升高可以做为衡量脑实质损害程度的灵敏指标[8]。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NSE具有检测简便、易行、可靠,因此,在心肺复苏后早期测定患者血清NSE水平对评估脑损害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 马欢,陈雪红,王正江,等.癫痫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功能与脑组织损伤程度相关性研究.中华核医学杂志,2011,31(1):58-60.

[2] 谢付静,周方,蒋就喜,等.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NSE测定及意义.山东医药,2010,50(41):10-12.

[3] 何国厚,陈俊,胡秀学,等.急性脑梗死患者S-100,NSE,MBP浓度的测定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6):526.

[4] Wijdicks EF,Hijdra A,young GB,et al.Practice Parameter:Prediction of outcome in comatose survivors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n Evidence-based review):Report of the Quality Standards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Neurology,2006,67:203.

[5] Barone F C,Clark R K,Price W J,et al.Neuron-specific enolase increase in cerebral and sy~emic circulation following focal ischemia.Brain Res,1993,623(1):77-82.

[6] Schoerkhuber W,Kittler H,Sterz F,et al.Time course of serum neuron-specific enolase:a predictor of neurolagieal outcome in patients resuscitated from cardiac arrest.Stroke,1999,30(8):1598-1603.

[7] Fogel W,Krieger D,Veith M,et al.Serum neuron-specific enolase as early predictor of outcome after cardiac arrest.Crit Care Med,1997,25(7):1133-1138.

[8] Schaarschmidt H,Prange HW,Rriber Hl.Neuron-specific enolase cocentrations in blood as a prognostic parameter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Stroke,1994,25(3):558-565.

[9] Hans P,Bonhomme V,Collette J,et al.Neuron-specific enolase as a marker of in vitro neuronal damage.Part 1:Assessment of neuronspecific enolase as a quantitive an d specific marker of neuronal damage.J Neurosurg Anesthesiol,1993,5(2):111-116.

猜你喜欢

后脑化酶烯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气相色谱法分析甾烯醇
画与理
孕11~13+6周胎儿后脑结构经后脑横断面的超声观察
烯醇化酶在微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最美兵哥哥”牛何松:回家乡当“村官” 传播山村之美
两种氯前列烯醇诱导母猪同期分娩的研究
青少年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脑功能重塑的功能核磁共振观察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寄生虫烯醇化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