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asic荷兰创意的本能

2013-09-20伟欣供图深圳华美术馆Premsela荷兰设计与时尚研究院

读者欣赏 2013年1期
关键词:荷兰景观设计师

文/伟欣 供图/深圳华·美术馆 Premsela荷兰设计与时尚研究院

现代设计越发达,藩篱就会越多。在华·美术馆举行的“本能:荷兰设计与时尚的语境”展中,荷兰新一代设计师通过建筑、产品、服装、影像、艺术等类别,在六重景观的观照下展现了荷兰设计风貌,呼唤返璞归真的设计本能。

5位服装设计师、15位产品设计师、5位建筑设计师、12位摄影师……代表荷兰新一代浪潮的37位设计师带来的上百件作品,正在深圳华·美术馆热展。这个名为“本能:荷兰设计与时尚的语境”的展览整合了时尚、设计、艺术和建筑等多个领域,以更为客观的视角来审视荷兰的创意文化,呈现当今的荷兰设计师们如何通过作品与外界进行交流,展示他们探索的直觉历程。

全新演绎荷兰创意文化

荷兰因地缘上毗邻英、法、德三大政治文化强国,中间人角色自然随之而来,而其文化中的和谐、平衡、自我约束的特点也随之形成。相比其他国家在各领域都牢牢地紧抓着对应的历史传统而言,全球化的视角成为荷兰时尚文化与生俱来的特征,并逐渐成为开放式创作理念的温床。

展览名称源自荷兰导演保罗·范霍文的同名电影《本能》。影片依仗感性的本能而不是理性的思考来决定情节,借此展示根植于荷兰地域的创意文化强有力的视觉图景。

上百件作品整合构建成展览的6个部分,即6项“景观”,以360°的视角呈现出一幅当代荷兰创作力的全景图。荷兰创意文化的关键特点被提取和命名为其中5个景观:形态复杂的“观察角度”、创新简约的“无设计化”、动态思维的“柔软未来”、展现当代城市风尚的“都市光彩”,以及前卫风和传统手工艺交织碰撞的“缓慢前行”。每个景观以一位荷兰时装设计界领军设计师为主线,串联有相同特点的产品设计师、建筑设计师、摄影师的创作,通过整合与再设计完成全新的装置景观。第六个景观“圆顶剧场”则以摄影和电影来解说时尚界,躺在轨道上滑行进入剧场的独特设计带给观者颠覆性的观影体验。

各个景观所创造的感官体验彰显着荷兰文化和创意思维的独特魅力:高级时装、设计、艺术和建筑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微型的荷兰艺术生态。门类各异的艺术形式滋养丰富了各“景观”的主题。而作品间水平的展示方式,消除了展品之间的等级感觉。正如展览序言中所提到的:“它们从荷兰历史传统中走来,以其特有的态度诠释当代荷兰文化,解释它如何以现代的敏锐触角来平衡自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6个景观是否可以代表荷兰当下创意文化产业的特色?答案是否定的。策展人之一卢卡·马尔凯迪认为,尽管不能完全代表,但在策展时他们刻意地将复杂的东西简化,使其易于理解。“在我们看来,所选的主题和创作想法能够涵盖、呈现荷兰原创文化风貌的关键点,使观者可以理解其最重要和精髓的部分。”

“全球——当地化”的实用主义

展览向中国观众集中展示了代表荷兰新一代浪潮的37位杰出设计师的上百件作品。他们的工作范围遍布欧洲各国,最年长的出生于1959年,最年轻的是“85后”。其中包括近期赢得了“荷兰设计大奖”的荷兰设计团队Scholten & Baijings,以及在此设计大奖中获得提名的设计工作室Glithero、设计师Anne Holtrop和BCXSY工作室。所有参展者都具备3个要素:深厚的荷兰文化根基、毋庸置疑的天分和成功开拓海外商业市场的潜力。他们代表了当下荷兰的创造力和未来设计、时尚发展的趋势。

说起荷兰的设计,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Droog和库哈斯了。上世纪90年代,荷兰设计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超现实主义,就是用设计方式重组和解构现实。库哈斯在《癫疯的纽约——曼哈顿的宣言》中设计出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如囚禁中的城市、斯芬克斯旅店、游泳池的故事等。他为德国汉诺威世博会设计的荷兰馆,至今仍被称为是完全颠覆的方式:水跑到最上面,树反而在最下面。他所代表的超现实主义成为潮流。

那时,人们理解的设计好似魔术,将现实在手中把玩,再重新建造。而且这种理念也慢慢延伸到产品设计领域,街头随处可见的物体都能成为设计的素材。水杯可以变成门铃,茶壶乍看像是人的头盖骨,而一向都是玻璃质地的花瓶也能如橡皮管般柔软。所以,打破常规是设计重构现实的共通点。

策展人卢卡·马尔凯迪总结称,“本能”向大众呈现的是在Droog设计、库哈斯的成功或是没落之后正在升起的新一代年轻设计师。他们延续了前辈们浓缩形态和概念主义的框架,舍弃了原先充满挑衅、具有破坏性的部分,重拾对“构建”的正面态度。“我们会将焦点放在过程上。设计是一个过程,并不仅仅是一个形态或者想法。”

在卢卡·马尔凯迪看来,无标志性设计和对实用主义的关注贯穿于荷兰的设计历史。这与荷兰的历史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其一,荷兰受到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入侵,在经历了多个迅猛的社会变迁之后,极难形成一个中心的、标志性的创意表现手法;其二,荷兰总是在与其地理缺陷作斗争。人民的安危与实用主义、人性化相关联,使得艺术不仅仅是艺术“选择”,更是生命的一个生存维度。“荷兰创意文化证明,未来的发展趋势只能是‘全球——当地化’:以广阔的视角来考量特别语境中的方案。”

观察角度 Perspectives

当今世界丰富多彩,难以从单一的角度解读。现实非常复杂,而每个单一的现象在自身不停变换的同时都可能掩盖其他的现象,就连答案和解决方法都只是相对和暂时的,它们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更新和被重新定义。这里的多面设计由褶皱和不同层次组成,提醒观者不同的观察角度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广而言之,“理解”意味着选择一个“好的”观察角度。观察角度可以影响到事物的外表和内在,甚至改变我们对“真实”的定义。

真理永远只能依靠着观点,这是随个人不断变化的。

2010流浪者天堂系列服装奥达·包斯玛摄影/沃特·凡·德·布林克

包豪斯产品吉奥纳塔·伽托克摄影/吉奥纳塔·伽托克

穹顶达弗那·劳伦斯摄影/达弗那·劳伦斯

都市光彩 Metropolitan Sleek

在现代文化中,城市被当做是一个舞台,一切都在这里上演,权力、时尚、艺术……都是都市现象的一部分。都市在艺术家的想象世界中起着杠杆性的作用,这个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设计中幻化为一种微妙、冷静的优雅。都市风尚向来围绕着标准美学诞生,香奈儿的小黑裙、贴身剪裁的男士西装、流线型设计的奢华跑车以及柯布西耶的诗意建筑,无一不在时间的长河中寻找着优雅都市的理想定义。每一个时代都以自己的方式演绎着这份优雅并始终保持着它的完整性。这一追求定义着怎么穿、穿什么才能显得完美。或许,在后现代的都市社会中,外表与身份即将合二为一。

对于完美的追求主导着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穿着与个性逐渐融为一体。

2011春夏系列服装安妮·德·格里夫摄影/Blommers Schumm斯

2012秋冬系列服装安妮·德·格里夫

别墅WHIM建筑公司摄影/西尔维娅·阿隆索

圆顶剧场 Panopticon

一台多媒体设备将播放来自世界各地时尚界和摄影界的影像素材,将它们串在一起的主线是它们对荷兰创造力的影响。《圆顶剧场》是这场展览的中心,它既是一个休息厅,也是一个临时影院。参观者在此休憩放松的同时,也可以欣赏放映的短片、图片、专访和幻灯片。

用眼睛漫步荷兰创意思想。

咖啡2004摄影/马塞尔·凡·德·弗路格

反拍 摄影/海斯特·施华特

无设计化 Undesigned

我们总是被太多太多的物件所包围,以至于即使不再需要也不知该如何摆脱它们。在物质文化盛行的当下,新的产品层出不穷。或许是时候给我们的物质文化赋予全新的定义和功能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设计”究竟指什么?所谓的“新”又指什么?或许当代对于设计的定义并不绝对与原创形状、原创单品和原创风格画等号。从根本而言,设计首先是对生存的深度思考,比如说,以街头风尚来概括创意的随机性和随意性。艺术家寻求的是为已有的事物寻找新的生命,而不是去创造全新的东西。

世界已经拥有足够多的椅子了!

自然碎片,桌子雷克斯·波特摄影/雷克斯·波特

缓慢前行 Slow Forward

未来与进步、创新息息相关。当今世界,这两者的价值和定义不断地演变进化着,改变了我们所继承的传统。为从当下的角度出发探讨和传播这一理念,艺术家将不同的时代特色杂糅在一起,创造出一种面目一新的景象。手工技艺和未来感十足的造型在此邂逅。他们是美感和工艺的玩家,并将两者置于独立的维度中:以精湛的手工打造大胆新颖的造型,以简单、质朴的设计演绎前沿时尚。

未来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熟悉。

炽天使鸟笼47×67cm2006年乔吉斯·马利达吉斯摄影/Spell

纸陶作品希芭·萨哈比摄影/迈彦·本·迦尔

《秩序》视频约·米斯特导演/丽萨·克拉佩、尼克·普勒斯

柔软未来 Soft Future

未来是对当下的发展,而不是替代当下的世界。它欢迎合理的增补,并不以霸道的侵略者面目示人。“柔软未来”是对它灵活性的巧妙比喻。它以圆润的视觉结构、顺滑触感的面料、动态的设计理念在现实的缝隙中轻盈自在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这一景观中的创作包含对环境的敬意以及将现有形态和生命体相联结的意愿。创作者必须以自我适应、自我演化的态度吸引外界的关注。

当下的设计旨在以熟悉的事物构筑通往未来的桥梁。

板凳模具 格里塞罗 摄影/佩德·克雷奇

直如烛·凳帕斯卡尔·斯梅里克摄影/提姆·思密特

2011春夏系列服装卡拉维尔·凡·恩杰兰摄影/彼得·斯蒂特

慢白色·桌子柏·罗德乐摄影/柏·罗德乐工作室

猜你喜欢

荷兰景观设计师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我是小小设计师
凡·高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荷兰咖啡吧里奇妙的“空中铁道”
创意设计师
“荷兰威尼斯”羊角村:这里岁月静好
枷锁 ——阿伦德(荷兰)▲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