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技术的虚拟实验设计
2013-09-19陈飞燕黄凯旋
陈飞燕,黄凯旋
(集美大学,福建 厦门 361021)
针对于教学过程实验环节的问题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学生的需求,我们认为采用虚拟网络实验能够完全弥补或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设备投入少的学校,不失为一项很好的实验教学环节。虚拟实验或模拟实验,因其投入少、效果好、安全、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深受欢迎。如我校的轮机模拟器、电站模拟器,为学校的教学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虚拟实验[1-3],基于它的开放性、网络传播的特点,随时可做,其对教学和实验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1 真实实验与虚拟实验的比较
真实实验和虚拟实验各自都有各自的特点,可以互相补充。真实实验在科学研究、教学和分析问题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逾越的问题。
而通过网络的虚拟实验,可对设备进行虚拟拆装、虚拟实验操作,或学习设备工作原理,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设计构建的实验教学系统,将有形的实验转化为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虚拟实验,具有下列特点:
(1)通过虚拟实验的分析,减少真实实验的次数,提高真实实验的成功率;
(2)结合仿真技术,可实现一些真实实验无法实现的实验过程;
(3)可将设备内部工作过程和实验过程明确的反映出来,这是真实实验无法达到;
(4)可不受实验时间、地点和人员的限制,开展实验过程,可随意组成实验小组;
(5)易于对实验结果的评估和分析;
(6)减少消耗材料的使用,节省开支;
通过建立网络虚拟实验,可弥补实验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2 网络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设计
虚拟网络实验系统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功能关系
系统主要有单人和多人(一般是两人)两种实验模式,有实验操作、设备拆装、设备工作过程学习和交互等。系统框架建立后,其他模块可以方便随时加入。
这些功能中,以设备拆装比较简单,只是将设备的实体设计图进行爆炸演示就可以了,其设计过程主要涉及对设备零部件的拆卸顺序和过程的处理,见图2所示。设备工作原理演示主要是设备的动态工作过程自动播放,其动作设置可快可慢,以利观察。实验过程的设计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交互模式下,涉及到模型建立、过程设计和实验结果的预测等问题[4-10]。
图2 设备拆装
2.2 设备拆装设计
图2是一些设备的拆装虚拟实验。拆装实验的零部件数量和大小是预先设计完成的,能拆装到哪个程度是已经设定的,利用鼠标点击哪一个零件即拆开哪个零件,直到所有零件拆完,如果把这些动作自动连接起来完成,则为演示操作,这样的拆装实验,与真实实验是有一些差距的。
拆装实验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学习设备的结构组成。
2.3 实验操作的设计
实验过程的建立,必须建立完善的数学模型、实验操作过程、实验可能结果和错误实验处理等内容。我们以实际例子叙述网络实验过程的建立,图3是一个渐缩型喷管流动实验,实验装置采用常规热工实验台为模型,如图中(a),随着流体在喷管中从左到右流动,其气体压力也随着发生变化如图中(b)和(c),用图形显示其变化的进程,通过背压调节阀调节不同的出口压力,形成不同的压力曲线。选择其他参数也可以同样的显示其曲线变化。
图3 渐缩型喷管流动实验
3 系统设计中一些问题的处理
在网络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中,涉及一些设计技术问题,有些解决起来需要费一些构思的,部分问题有:
(1)每一个设备是由很多零部件组成的,设备的字节量直接影响到网络的传输,设备容量小则可以使实时操作速度加快。因此在设计零部件时要尽量减少其组成的元素,在满足要求情况下,一些诸如圆弧过度的可以省略。而能够用一个元素形成的部分应尽量不用两个元素,以减少图形的字节数。
(2)图形图像的设计和应用主要以实体设计和动画设计为基础,使用实体设计的零部件所占有的字节数多,特别要进行动态显示时更是如此,因此所有涉及动态过程的尽可能采用Flash的设计方式。但采用实体设计的设备比较真实,细致。
(3)在户端主程序的设计时同时考虑操作过程的速度和实时问题,尽量把一些常规通用的东西安装在用户端,如基本实验环境、设备台架。
(4)数据加密、保密措施。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数据的加密和保密是必须的。采用128位随机加密的保密措施应足够了。
(5)不同数据模型的数据转换解决方案,可采用基于web3D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号:ISO/IEC 19775:2004、包含 VRML97)来实现数据转换,或利用3DMax为中间文件进行转换。
4 结 论
网络虚拟实验是实验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也是实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虚拟实验在很多方面弥补了真实实验的不足处,也解决了真正实验室全天候开放的一些问题。网络虚拟实验的硬件组成比较简单,实验过程开发和操作必须同时兼顾真实实验和虚拟实验的特点进行。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数据模型的大小、数据模型的传送、网络数据加密等技术,这要求平台软件不能使用目前通用的一些建模技术,或必须对这些建模软件开发的3D模型进行处理后,才能供网络实验用。
[1]黄凯旋.开放与虚拟的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6.
[2]甘纯玑,李今煜,谢苗.开放式公共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83-86.
[3]刘安枕,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虚拟实验系统构建模式 的研究 [J].现 代电子 技 术,2004,(20):11-15.
[4]刘仁鑫等.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5,(5):250-252.
[5]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6]刘晶,樊静波.虚拟与现实—关于理工科实验室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工矿自动化,2003(2).
[7]张秀山等.虚拟现实技术及编程技巧[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9:1-221.
[8]蒋革,宗晓晓.船舶虚拟设计技术综述[J].江苏船舶,2004,(21):7-9.
[9]吕亮,翟龙华,李竹红,等.基于LABVIEW的偏振光虚似实验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12(1):54-55.
[10]刘科,周晓林,万德志,等.基于LabVIEW的大学物理虚拟实验设计——以“单臂电桥法则电阻”为例[J].大学物理实验,2011(6):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