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湘西州散烟收购等级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2013-09-19万越
万 越
(龙山县烟草专卖局,湖南龙山416800)
散烟收购是对传统烟叶收购模式的重大变革,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散烟收购工作对于提升烟叶收购管理水平、减少扎把用工、控制非烟物质混入和满足卷烟工业配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湘西州顺应行业发展趋势,2011年在古丈县推进散烟收购试点,取得初步成效。但在散烟收购过程中,由于流程、标准、管理控制等不完善,导致烟叶等级合格率偏低,收购均价低于其他县把烟收购,烟农呈现不同程度的抵触现象。为进一步推广散烟收购,发挥该模式的优势,增加烟农积极性,湘西州在2012年进一步扩大了散烟收购的范围,并对提高烤烟散烟收购等级质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 存在问题
1.1 等级合格率不高
以湘西州古丈县为例。2011年古丈收购等级合格率只有81.3%,低于湖南省散烟收购82.5%的平均等级合格率,甚至低于全州81.6%平均等级合格率0.3个百分点。
表1 古丈县2011年散烟收购等级合格率
1.2 混组混部位混杂现象较为严重
从表2可以看出,湘西州2011年散烟收购比把烟收购混组平均高出0.7个百分点,混部位比把烟高出1.30个百分点,混杂色(K)比把烟高出1.20个百分点。
表2 湘西州2011年烤烟散烟与把烟收购等级抽查对比情况
1.3 各收购点等级合格率不均衡
从表3中发现,A1、A3收购点等级合格率比较高,分别达到83.4%、83.1%;A2、A4等级合格率不高,分别只有76.7%、79.1%。
表3 古丈县各收购点等级合格率
2 原因分析
2.1 收购流程存在问题
2011年,湘西州散烟收购采取烟农分级后再进行交售,由于烟农分级水平不一致,加上部分烟农诚信意识较差,有意掺杂使假现象较多,散叶小捆纯度较差。而且,上户预检、散叶解捆初检、不落地成件、质量监督、中心库二次验级5个到位率不高,每个环节都影响了烟叶等级合格率。另外,由于烟农在家分级速度较慢,加上预检预约执行不到位,收购时前多后少,收购进度不均衡,导致后期为了赶进度不得不加快收购,监控难以到位。
2.2 收购标准掌控不准
由于收购人员培训未到位,参加散烟收购系统培训的人员较少,而且各收购点人员素质不一致,对标准的理解与掌控存在差异,加上收购标准把握经验欠缺,大部分收购人员都停留在把烟收购思维模式上,导致散烟收购标准有点偏高。
2.3 收购场地环境不匹配
一是收购场地整体较差,操作区间凌乱,光线差,湿度难控制。二是各种设施还是延续把烟时的设备,“分级场地窄、仓库面积大、间墙多”的特点不利于散烟收购。
3 对策措施
在总结2011年试点的基础上,2012年湘西州共在古丈县、花垣县、永顺县推行散烟收购,紧紧围绕提高散烟收购等级合格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3.1 加强硬件改造
基础设施配套是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工作的基础,按照新的专业化集中分级散烟收购模式,2012年对湘西州3个县4个单元14个散烟收购点(表4)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重点将仓库或候检区改造为集中专业分级区,完善烟农休息区。按照每500担一个分级台、1组标准光源、3个转凳、15个分级筐,每5个分级台一辆手推车,每20个分级台一个样品展示车,每个收购站点配备一台回潮机的标准配置,拓宽集中专业化分级收购场地,极大地改善了专业分级及收购硬件环境条件。
表4 2012年湘西自治州改造的收购点
3.2 合理设计流程
(1)推广“1”个散叶收购模式。全部实行在烟叶收购站(点)集中专业化分级[1]、收购,达到分级、收购一体化运作的新型烟叶收购模式。
(2)建立5个质量关键点。即控制农户去青去杂、分部位交售、集中专业分级、对样收购定级、原级成包调运等5个质量关键点。
(3)规范“9”个主要环节。即规范农户下竿去青去杂→分房打捆存放→入户预检封签预约排序→集中专业分级→质管员检验指导→定级员检验定级→烟农确认签字→司磅开票入库→原级成包调运的9个主要环节的流程与工作标准,并进一步细化作业程序,强化过程管理,严格考核措施,确保烟叶收购等级质量。
(4)建立工商协同机制。联合工业公司对专业化集中分级散烟收购进行管理,流程进行对接,邀请工业公司人员驻点指导收购,及时解决问题于现场[2]。
(5)转变交售模式。转换过往烟农混部位交售模式,改为按炕次分部位交售[3],有序组织入场,减少混部位现象发生。
3.3 加强人员配置、培训和考核
(1)合理设置及配备岗位。共设导售员、质管员、分级队长、分级组长、分级工、辅助工(小工)6个岗位。每条收购线设导售员1人、质管员1人、分级队长1人,每5个分级台为一个分级组,每个分级组设分级组长1人、辅助工1人,每个分级台设分级工3人。按照能力与技能水平安排其到合适的岗位上,确保整体效率最大化。
(2)组建专业化分级队伍。依靠烟农综合服务合作社,按照200担/人选聘一名专业分级人员,组建专业化分级队。2012年湘西州共组建14个分级队,聘请分级队员1 494人。
(3)培训跟进,确保人员素质。州县分级培训分级人员4 450人次,其中州级培训434人次,县级培训4 016人次。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上岗证,全面提升人员技能,确保岗位素质过关。
(4)构建人员奖惩机制。利用专业化服务价格杠杆,拉开各分级质量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并把散烟收购流程各环节控制点的落实程度纳入到绩效考核重要指标中。
3.4 把握好分级关键技术环节
(1)正确区分杂色、微带青。杂色是指烟叶表面存在的非基本色的颜色斑块(不包含青黄色),如轻度烟筋、局部挂灰、蒸片、严重烤红、严重潮红、全叶污染、青痕较多、受牙虫损害叶等。焦边、焦尖、成熟斑、赤星病斑不能误认为是杂色。杂色叶是指烟叶表面任何杂色面积占全叶片20%(含20%)的叶片。也有杂色烟叶不到20%,杂色与残伤之和超过了主组最低等级残伤允许度时也在杂色叶中定级。
微带青是指黄色烟叶上叶脉带青或叶片含微浮青面积在10%以内者:一是叶脉带青;二是仅叶片含微浮青面积<10%;三是叶脉轻微含青且叶片含微浮青面积 <10%[4]。
(2)注意区分容易混淆的等级。结合湘西州散烟收购的实践,B1F与 B2F、B2F与 B3F、B2L与B3L、B2R 与 B3R、C2F 与 C3F、C3F 与 C4F、X2F 与X3F、X3F 与X4F、X2L 与X3L、B2K 与B3K、GY1与GY2这些类型容易混淆,需要仔细区分。
3.5 确保烟叶分级质量
(1)推行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环环对样”。与工业企业质管员共同制定收购仿制样品,开展对样培训、对样分级、对样评级、对样交接的环环对样制,确保分级和收购等级质量。二是坚持“晨会纠偏”。各收购线每天早上召开晨会,查找和纠正前一天分级收购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眼光平稳、管理有序。三是坚持“缺陷返工”。在各收购线均设置“返工台”,对专业化分级后由质管员或定级员验收不合格的烟叶,由“返工台”进行重新分级。
(2)加强质量监督。整个分级收购中遵循“上环节对下环节负责,下环节对上环节监督”的原则,层层把关,层层监督,保障烟叶等级纯度。每月组织预检检查组、质量监督组不定期巡回检查;收购系统随时监控,及时预警。
4 取得成效
4.1 烤烟等级质量明显提升
从表5可以看出,2012年,湘西州等级合格率提高3.02个百分点,高出行业要求散烟收购80%平均合格率4.32个百分点,超2012年湘西州把烟82.81%的平均收购合格率1.51个百分点、全省散烟收购82.13%的平均合格率2.19个百分点。特别对质量影响非常大的混部位、混微带青、混杂,同比2011年分别降低69.55%、50.00%、46.00%。
表5 2012年湘西州散烟收购等级抽样合格率
4.2 各方满意度大幅提升
2012年湘西州散烟收购均价高出把烟收购区0.52元/kg,同时散烟收购降低了烟农分级扎把成本1.60元/kg;由于非烟杂物、混V、混杂、混部位等严重影响烟叶等级质量的比例大幅降低,工业公司满意度也大幅提升。
[1] 王宾刚.烟叶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模式探索——以陕西省烟草公司宝鸡市公司为例[J].宁夏农林科技,2012,(7):136 -137.
[2] 李智勇,郭 亮.山区烟叶专业分级散叶收购的模式[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1):81 -86.
[3] 杨翠青.按炕次分级收购 提高散烟收购质量[J].湖南烟草,2012,(2):41 -42.
[4] 李同泉,典瑞丽.谈微带青烟叶分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9):221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