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归因分析及管理对策1)

2013-09-18张继红徐宇红

护理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护士护理人员病人

张继红,徐宇红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在实施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伤害,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事故的事件[1]。护理不良事件一旦发生,影响病人的安全和护理质量。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年5月8日关于病人安全的10个事件报道显示,在发达国家每10名病人中即有1名在接受医院治疗时受到伤害[2],病人安全问题在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有报道,年轻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人群,占7 5.0%~82.2%[3]。因此,分析年轻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是护理管理者应该关注的问题。我院自2009年3月开始,制定出一系列管理对策,应用于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开放床位数1 318张,护理单元59个,护理人员885人,其中工作3年内的护士281人,占全院护士的31.8%。其中男护士6人,女护士275人;本科71人,专科193人,中专17人。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医管局《不良事件管理办法》中不良事件分级标准,从2009年—2011年各护理单元主动上报护理部的不良事件中选出I级以上事件89起。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89起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内容包括不良事件的种类、发生原因、事件涉及人员的工作年限及学历等。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的种类 ①给药错误40起(44.9%):包括药物用法错误、用量错误、用错病人、用药错;②意外伤害1 2起(13.5%):包括跌倒、压疮、坠床、烫伤;③与管路有关事件11起(12.4%):包括各种引流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各种静脉置管脱落,病人自行拔管,接错引流管、冲洗管等;④标本采集错误10起(11.2%):包括留错标本、留错病人、留错容器;⑤书写、电脑处理医嘱错误9起(10.1%):包括护理记录漏记、少记、记错病人,医嘱漏处理,记错项目等;⑥其他事件7起(7.9%):包括自杀、走失、体温表断裂、延误手术或检查、护患沟通不良等。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学历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情况见表1、表2。

表1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情况比较(n=89) 起

表2 不同学历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89) 起

2.2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①核心制度执行不严:如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致多例发错药、输错液、抽错血事件。②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缺乏:未按级别护理标准及时巡视病房,未执行各项护理要求,致病人坠床、压疮、导管意外脱落、拔除等。③经验不足、业务能力不强:对病情评估不够,无法作出及时的判断,对意外事件的发生缺乏预见性,对专科知识不熟悉,致用药、护理书写、医嘱处理、标本采集错误。④人文知识及法律意识缺乏:由于沟通能力差,法律意识薄弱,抢救病人时言语不当,引发纠纷。⑤管理方面的原因:由于新建医院的投入使用及保障优质护理的实施,近3年新招聘护士数量猛增,医院对年轻护士的培训及管理不够,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等。⑥设备及设施方面:由于目前设备设施的投入及维护能够保证,这方面的影响因素较小。⑦病人因素:因家庭矛盾及经济问题导致病人自杀,不良的遵医行为造成病人跌伤、坠床、压疮、烫伤等。89起护理不良事件中,因护理人员自身方面原因导致的72起(80.9%),管理方面原因导致的8起(9.0%),环境设备方面原因导致的3起(3.4%),病人因素方面原因导致的6起(6.7%)。

3 对策

护理不良事件分析结果显示,89起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错误占44.9%,护理人员自身原因占80.9%,工作3年内的年轻护士发生各类不良事件的比例达80%以上,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群体。其中工作1年的新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是最危险的群体,随着工龄的增加,危险因素逐渐减少。护士学历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成反比。高学历护士对理论知识掌握相对全面,对护理安全的认知程度较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对较低,针对这一结果,我院采取的管理对策如下。

3.1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实施护理安全监控路径

3.1.1 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网络 由分管护理质量的护理部副主任担任组长,主管临床护理的科护士长任副组长,另配备一名专职督导(富有经验的老护士长),各病区护士长作为核心成员组成三级监控网络。

3.1.2 健全制度 健全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各项工作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各种疾病护理常规,并下发《医院员工培训手册》《新编临床护理工作手册》《实用临床护理三基应知应会》《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护患沟通手册》。

3.1.3 安全知识培训 护理部组织培训讲座,讲座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管理防护制度、理论操作规范、院内外护理事件预警等。制定完善的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护理人员防护措施,健全院内统一的警示标志。定期分析汇总,每月组织护理不良事件讨论,组织年轻护士参加不良事件讨论会,鼓励护士谈经验教训,而不是批评、惩罚,做到只对事件不对个人和科室,本着“重原因,轻结果”的原则,分析发生的原因,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改善系统管理问题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参与讨论,提高了年轻护士的风险评估能力,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4]。

3.2 加强年轻护士的培训,提高专科业务水平及应急能力 针对不同学历的护士,有的放矢地制订继续教育计划,中专及专科护士基础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稍差,故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较高,应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学历教育,加强理论知识及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风险评估能力。本科护士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业务能力。病区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制订带教计划,重点对年轻护士进行全方位指导。护理部专职督导每月组织1次年轻护士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情景模拟应急训练等,提高年轻护士的专科业务水平及应急能力、护患沟通能力。要求新入职护士书写“新护士手记”,定期组织护士座谈,举行读书报告会,了解年轻护士工作中的需求和困惑,调整管理方法。

3.3 对年轻护士给予心理支持,减轻心理压力 分析结果显示,工作1年的新护士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高,是最危险的群体。杨兴华等[5]对新护士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新护士存在心理问题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他们在发生不良事件时常常会有“负罪感”,害怕被医院解聘。因此,医院自2009年开始实行一般不良事件非惩罚制度,护理不良事件不纳入护士长、护士的绩效考核,消除护士担心上报后被批评、被惩罚的顾虑,鼓励年轻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使他们意识到隐瞒不报是错上加错,必然造成病人、本人、组织三方利益受损,护理管理者用包容的态度对待主动上报不良事件者,并定期邀请心理专家授课,使年轻护士学会心理解压法,减轻心理压力,建立相互信任的常态。

综上所述,年轻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核心制度,业务能力、风险评估能力不强,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必须积极创建医院安全文化,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年轻护士的培训与培养,提高年轻护士执行制度的依从性及专业技术水平,只有保障病人的安全,才能使优质护理服务真正落到实处[6,7]。

[1] 覃惠英.运用科学管理手段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6):25-26.

[2]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10facts on patient safety[EB/OL].[2010-09-20].http://www.who.jnt/factfiles/Patient-Safetg/en/index.htwl.

[3] 李远珍,何圣红,章泾萍,等.125起护理不良事件归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11,10(8):461-463.

[4] 孙爱玲,彭淑华,张华萍,等.护士参与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3(11):221-222.

[5] 杨兴华,王海燕,陈杨,等.新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4):69-71.

[6] 王晓慧,王桂芳,罗晓.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7C):1985-1986.

[7] 权明桃,李晓娟,奉丽敏,等.护理安全文化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研究[J].全科护理,2011,9(8C):2224-2226.

猜你喜欢

护士护理人员病人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谁是病人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