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2013-09-18王银燕杨朝宽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专科护士医院

云 琳,王银燕,杨朝宽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1191)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的指导下,为了落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我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校院合作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把社会、行业需求做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坚持专业建设与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接轨、与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认证接轨,同时考虑国际护理行业发展趋势的原则,制定教学改革方案。

2.强化实践教学,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围绕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素质,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技能。同时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职业素质的主渠道和切入点。

3.基于护理工作过程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护理工作过程和岗位需求,确定护理岗位常见工作任务,在对临床护理人员所从事的岗位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聘请省内知名护理专家组成临床护理专家组,根据临床护理岗位需求确定常见护理工作任务,并从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对护理工作任务解析,据此构建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4.建设适应高职护理教学改革要求的师资队伍。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贯穿于师资队伍的全过程,改善结构,更新知识,强化能力,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与实施

1.构建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1)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课程体系构建紧密围绕护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按照护理工作过程将原有的课程进行有机重组,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确定主干课与非主干课、必修课、限选课与选修课以及每门课程的比重与序列,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结构;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人文素质课程,重组医学基础课程,按照基础教育与人文素质、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专业方向限选课、任选课五个模块设置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比例:基础教育与人文素质课程占总学时的28.4%、职业基础课课程占 23.2%、职业技能课课程占43%、任选课课程占5.4%。(2)注重人文素质培养。新的医学模式转变在于医学模式的人文回归。开设人文课程加大人文精神的培养力度,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整合和重组基础医学课程、增加人文课程比例。开设公共基础人文课程、医学基础人文课程和护理专业人文课程。将人文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为培养优秀护理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础。(3)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基础+专科”特色。以满足临床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由医院和学校共同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双方共同研讨和制定培养计划,围绕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特点、要求量体裁衣,设置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在普通护理专业课程基础上,增加临床专科护理核心课程,引入专科护理的实用知识和技能。(4)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基础和专科护理能力培养。建设1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模拟仿真护理实训基地,保证实训设施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利用每个周日聘请省会“三级”医院的护理操作能手对学生进行临床常见护理技能强化训练,开创了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校内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接近临床实际要求,实现了校内教学与实际护理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增加校内实训室课外开放时间,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技能训练;教学计划中安排两周实习前强化综合技能培训,根据实习需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沟通技巧、护理知识及实践技能操作等培训,明显缩短了学生到医院实习的临床适应期;充分利用附属医院资源,组织学生到附院课间临床见习;选择技术力量雄厚、护理管理规范的医院作为合作单位,保证见习和实习的效果。

2.探索、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使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组织教改试点班积极开展校院合作,实施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充分体现了护理专业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1)探索“1+1”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从2008年开始我校积极开展校院合作,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先后与周口市中心医院、洛阳正骨医院开展了“1+1”护理人才培养,即实施三年高职教育一年半在学校完成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职业基础课的学习,一年半在医院进行职业技能课学习、见习、实习和顶岗实习,教学方式为“边理论边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将理论、见习、实习、顶岗实习有机的融为一体。通过“1+1”教学模式的运行,使学生能尽早接触临床工作实际,感受医院文化,强化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在就业岗位上,就业于学习环境中,真正使学校从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效果评价完全与毕业生就业岗位融为一体,大大缩短了学生临床适应时间,提高了就业率。同时也可通过医院试点班的教学发现校内教学存在的问题,随时反馈回学校及时调整教学计划。(2)探索工学结合、校院合作、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开始学校先后与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等进行校院合作“订单式”培养重症医学专科护士、麻醉护士、康复护士、肿瘤专科护士等专科护士[1]。在该培养模式下,医院和学校签订用人合同,医院和学校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专业课全部由用人单位临床医生担任,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行业和医院的需求,达到专学专用,贴近临床发展的需要。校院合作“订单式“缩短了培养周期,降低了培养成本,实现了学校、学生、医院的“三方共赢”,毕业生全部被各大医院录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该模式为卫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重症医学专科护士院校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1年被列为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3)探索“以通科护理培养为主线,专科护理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临床护理专科化、专病化的发展格局日益明显,与之相应的专科护士需求量短时间内激增。目前我国护理专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专科护理人才。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中指出,加大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手术室等领域专科护士的培养,到2015年,培养临床专科护士2.5万人。我校以这一文件精神为指导,在“1+1”教改班、院校合作订单式培养临床专科护士的基础上,根据行业岗位发展变化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教方法和理念,实施“以通科护理培养为主线,专科护理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于2011年开始在护理学专业增设了护理专业ICU、急救、麻醉、康复、老年护理等专科方向,该专科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通科护理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的增加了临床先进的专科知识和技能训练。通过尝试该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扎实、技术过硬、综合素质高、能较快适应临床专科护理工作岗位的专科护理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临床专科护理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ICU等专业方向近两年招生报到率均在98%以上。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护理教学团队。(1)加强师资梯队建设。形成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青年教师三级梯队,对每级梯队中的教师进行针对性培养。(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校院结合优势,组建一支结构合理、可调控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鼓励教师获取护士执业资格,医院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3)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投入专项经费,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另一方面,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优秀师资力量,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带动专业发展。

三、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实施成效

1.教学效果。两组临床护理课程期末成绩比较(表1)。

表1 两组临床护理课程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2.护理毕业生质量评价。根据行业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编制了护理毕业生质量评价表,从职业素养(满分30)、专业理论知识(满分30)及专业技能(满分40)三方面对护理毕业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教改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明显高于普通班学生(表2),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表2 护理毕业生质量评价

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有效保证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均在90%以上,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1]王银燕,郭建新,罗小闯,等.护理专业“1+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医学高等教育,2012,11:79-79.

[2]王银燕,李 焕.“订单式”培养模式对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3,15:5-7.

猜你喜欢

专科护士医院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