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集体中运用希望教育的观念
2013-09-16杨云竹秦开聪
杨云竹 秦开聪
【摘 要】希望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希望激励人不断地向上、向善,鼓励人们向着先进科学技术高峰攀登,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品味,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关键词】教育观 班集体 希望教育
每一个班主任都希望看到自己的班级有朝气、充满活力、充满希望。但是充满希望的班集体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笔者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经验。
一 希望是一种教育观
希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观念。希望不仅是一种用于寄托期望的话语,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一种重要的教育信息——反映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信息。师生通过合作式学习,引导和传递着希望的信息。如希望学生按计划完成任务,希望学生在某些方面有更佳的表现等。在班集体中,希望还是师生之间的黏合剂,它把教师、学生和家长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 用希望教育观培养班集体
1.重新审视集体的希望
教师应树立这样的希望教育观:每一位学生都有希望,他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和远大理想的实现者,每一个班集体都是有希望的,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想代表全体学生的共同希望;班集体共同的希望与学生个体的希望之间,即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希望是有主体性的,不能只强调共同的目标和希望,而抹杀个人的需要和期望,每个人都可以保持自己的风格,通过各种方式满足自己求知、求真、求善、求美的需要。但是当班集体作为希望的主体时,每个学生都要服从集体,都要有集体主义思想、高度责任感和自我奉献精神。
面对不同的班集体和集体中发展程度不同的学生,教师应用不同的“期望”期许之,对学生集体的期望不能过高或过低;不能偏向好学生或偏向“差”学生。人人都有希望,希望教育应针对学生全面开展,根据学生实际,协调各方面的期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因素。
正确的希望教育观不是把希望当成事实上的希望,而是把希望看成是一种奋斗的历程,没有奋斗就没有希望。人不能等待希望的实现,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用“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去奋斗,最后才能实现希望。
2.用希望教育观培养班集体的做法
第一,重新认识学生的希望。要重新审视学生的各种表现,认真分析学生已有认识水平和能力发展水平,建立学生的“希望资料包”,如把全班学生各种新异的思想和言行记录下来,让学生把自己值得骄傲的地方记录下来,让学生把自己对未来的设想描述出来……通过各种方式让希望在每一个少年儿童的心理活跃起来。学生在学习期间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其中有些愿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努力得以实现,每一个实现了的愿望都会给少年儿童以新的信心;有些希望暂时不能实现,这时,老师要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这一些愿望,或以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这些愿望。
第二,建立师生共同的集体。班集体是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全班学生组成的“共同体”。班主任要主动融入到学生的集体生活中,接近学生,并与学生形成一个相互信任、富有战斗力的集体,同时与学生民主平等地交流感情,努力把关心和爱护给予每一位学生。
第三,在集体中培养希望和培养集体的希望。建立一个“有希望”的班集体,是全体师生的共同事业。应做到:(1)培养学生愉快、活泼、乐观、豁达的性格特点。为此教学和管理始终要贯彻“寓教于乐”的思想。要求把对幸福的艰难追求与内心的希望结合起来,把学习过程变成自我锻炼过程和自我实现过程;把教育教学过程变成共同成长、成才的过程。(2)引导、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们创造展示自己和施展才华的机会。把学生的需要引导到以学习为中心的活动上来,引导到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品德上来。(3)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让每位学生都担任一件班务,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这样学生在完成班务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从而使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得以增强。
第四,树立成功者形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每位学生找出自己的优点,并写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名言,用名言激励自己。帮助每位学生找准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教师要让“你们都是最棒的”常挂嘴上,让学生心中天天充满希望。
人人都是希望的主人,人人都是一个“榜样”,让我们用希望的观念来培养我们的班集体吧,让我们的每位学生在希望中健康、快乐、有创造性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