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初探
2013-09-16祝发新
祝发新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要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这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学校教育尤以班级管理最为重要,班主任是每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工作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发展。为适应新课改要求,班主任须立足学生实际,打破传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创新。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管理 素质教育
一 民主选举—班级管理创新的前提
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由领导决定谁当班主任,当哪个班的班主任,学生没有丝毫的发言权,往往是学校派来的班主任,学生带有强烈的抵制情绪却又无可奈何,久而久之,自然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情绪。为改变这一状况,选定班主任工作首先得创新,应打破以往领导的任命制,实行民主选举制,由学生投票选出班主任,以学生的角度确定他们信赖的班主任人选。学生是班级工作的主体,是班级活动的主角,班主任管理班级说白了就是管理学生。为建立新型的师生民主平等关系,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应先让学校提出班主任候选人,然后再由学生进行选举,双方结合,安排学生喜欢的教师做班主任,这样有利于学生和班主任的沟通与配合,容易让学生与班主任融为一体,从而创设纪律严明、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实现班级管理的人文化、规范化,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二 科学管理—班级管理创新的途径
班主任选定后,一个班的领导者确定好了,迈出了班级管理创新的第一步,接下来就看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了。作为学生信任的班主任,管理工作该如何下手呢?
首先,实现三个结合,即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师德建设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培育人才的基础,每班都有多个任课教师,其脾气性格、工作态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班主任须慎重处理任课教师与学生、班主任的关系,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和各学科的联动作用,体现既教书又育人的思想。教育重在言传身教,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应抓好师德建设,班主任更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发挥楷模作用,用优秀的品德教育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良好的行为引导学生,使学生对班主任心服口服。学生的校外活动主要在家庭。班主任作为一班之主,在课余时间应多联系家长,要求家长增强责任感,组织家长与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别人,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自觉性。
其次,实现班会形式的创新。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大部分都体现在班会上,每周一节的班会课非常重要。《中学德育大纲》提出,班会质量的好坏,对于开展教育活动、加强班级管理至关重要。因而班级管理要创新,班会就得创新。班会课,应先确立班会主题,且主题要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与讨论。主题确立后,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可由老师“一言堂”,否则难以达到班会课的目的。学生发言方式可多种多样,如点名发言、抽签发言、自觉发言;书面发言、口头发言;个人发言、小组发言,最好能做到人尽其言,一个学期下来做到基本上人人都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另外,班会形式也要活泼多样,每次班会的形式尽量不同,让学生在每次班会中有新鲜感。
三 恒、柔、新—班级管理创新的基本方法
“恒”主要体现在抓教学常规上,抓教学常规最忌时冷时热,有始无终。教学常规是最考验班主任耐性的工作,学生也往往从教学常规上看班主任的态度,实际上这样的工作也确实最容易“三天打鱼二天晒网”。有很多班主任往往是开学初抓得很严,却不能坚持到底。因而教学常规须“恒”,教师“恒”学生才会“恒”。“柔”主要体现在班主任个人,即教师要对学生“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高中生,绝大部分都是远离家庭,离开家人,来到学校,班主任就是他们最亲的人了。他们愿意亲近班主任,班主任也可凭借其特殊角色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因而对待学生班主任须“柔”学生才会“亲”。“新”体现在班级管理方法上须创新,不可墨守成规。抓教学常规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任何手段都要随着时间、地点、对象等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教学常规管理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优化的过程,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随机应变、审时度势,用最好的方法管理自己的班级,还要多采纳学生的建议,平时在办公室也可和同事相互交流。
总之,班级管理的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班主任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每一个班主任须有公仆意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抓班级工作,细心了解每位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尊重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的良好氛围中学习、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