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分析思考

2013-09-16胡明志林晓燕

关键词:贷款人收益信用

胡明志,林晓燕

(汕头大学商学院,广东 汕头 51506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中小企业也得到了空前的蓬勃发展。2009年全国中小企业总资产为300568.9亿元,企业总数突破4 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25%。同时,中小企业总就业人数达到了6787.7万,全国76.87%的工作岗位由中小企业提供。此外,中小企业的总产值为372498.9 亿元,出口总额高达41519 亿元,对国家税收的贡献率为56.06%(见表1)。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和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表1 2009年中小企业基本概况

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普遍难题就是狭窄的筹资渠道、资金供给不足和融资成本高,融资困境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企业的融资渠道可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但是在当代经济社会,对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仅仅依靠其内部积累而来的资金很难满足其全部的资金需求。因此,外部融资是中小企业必须依靠的手段。外部融资与内部融资的根本区别在于资金的所有者(或提供者)并不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2]。我国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外部融资约束,但是外部融资又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和研发方面的投资紧密相关[3]。资本也是商品的一种,根据需求法则,作为资本价格的利息率同样是由资本市场中资本供求双方的供需决定的。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资本市场严重偏离均衡水平。具体表现为,属于银行配给范围的企业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息也得不到贷款[4]。也有很多研究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中国学者认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背后原因是体制性的因素[5,6];随后的研究逐渐认识到投资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素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必须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才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7,8]。也有学者指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的本质原因是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全性和完备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体系高垄断性,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银行体系,导致金融服务产品供给不足,中小企业普遍难以得到信贷支持[9];二是直接融资存在结构缺陷,股票现货几乎成为资本市场惟一的投资品种,缺乏风险收益不同的交易工具,资本市场缺乏层次[10];三是存在政治关联,在我国法治和产权保护制度尚不完善的背景下,政治关系也可以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帮助民营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缓解他们的融资约束。具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上市公司更易获得银行贷款[11,12,13];四是信用机制的缺失,由于我国法律在债权的保护方面存在着不少漏洞,法律制度对金融机构信贷权利保护不够,金融机构只能通过逆向选择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14]。

可以看出,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尽管应用一般的博弈模型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研究有很多,但是还很少有学者在信号博弈模型的基础之上对这一问题进行研讨。因此,本文在信号博弈理论的基础之上构建理论模型,详细分析信息不对称是如何引起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以及提出打破困境的政策建议。这将有助于加强理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在成因,对已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二、应用信号传递的理论基础

信号理论主要是解释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逆向选择的研究始于柠檬市场(也称次品市场)的研究,主要结论是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劣质产品不断驱逐优质产品,并且最终将优质产品完全挤占出市场[15]。一个自然的疑问就是,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能否通过某种有成本的行为向外界发出传递信号,而使得外界能够有效地甄别优劣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学者对信号传递理论的研究。Spence 开创性地研究了教育水平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指出处于信息优势的较高才能者可以通过发送信号(高教育水平)将信息可信地传递给处于信息劣势的雇佣者,从而实现有效率的市场均衡[16]。

金融业是应用信号理论的一个重要领域,金融领域的一个经典的问题是为什么公司即使在负债的情况下还要发放股利。企业负债表明公司累积的内部资金满足不了运营的资金需求,需要选择外部融资,但是此时为什么还要将公司留存收益当作股利发放呢?信号传递理论的解释是因为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盈利能力的信息不完全,因此企业认为发放股利可以作为预期现金流的信号[17,18]。信号传递理论还可以用来解释公司的融资偏好,一般企业家在面临债务和股权融资选择时(debt-equity choice)更加偏好于债务融资,因为随着公司杠杆率的增加,外界对公司的价值估计也越高[19]。债务融资传递信号的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在位者-进入者融资模型,模型给定在位者和进入者的财务结构是内生的,即投资者仅知道在位企业的真实价值,但是不知道进入企业的真实价值,并且假定在位企业和进入企业在生产之前都有一个固定支出。模型的结论是,在均衡状态下在位者选择股权融资,高价值进入者选择债务融资,因为只有一个高的杠杆率才能给投资者传递公司高价值的信号[20]。信号传递的效果与传递信号的成本也有关系。当信号传递的成本(比如高股利、高负债率等)增加时,信息劣势方向外界传递的信号更加有效。因此,当公司发送的股利较高时,投资者会将其视为公司更高利润增长率的信号,即公司的股利与利润之间存在单调关系[21]。

在我国信贷市场中存在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愿意支付高利息的中小企业反而贷款难,这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相悖。很多学者从信息不对称角度解析了这一问题。例如钟田丽等认为企业的融资结构、融资成本和融资行为会受到信息不对称不同程度的影响。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高速成长性企业的贷款限制要多[22]。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黄亮等通过中美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和结构对比,分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并进一步通过两个模型解释资金借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银行被迫采用的信用配给制度,认为发展“关系型借贷”是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可行办法之一[23]。但是几乎没有学者以信号理论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因此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信号传递理论,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剖析信贷市场上出现的逆向选择问题,并给出打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建议。

三、模型设定与分析

假设在一个信贷市场中,博弈双方分别为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和提供融资的贷款人(金融机构、投资机构或个人投资者等)。中小企业有好信用(G)和差信用(B)两种类型。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知道自己的信用类型,但是贷款人不清楚企业到底具有较高还是较低的信用水平,此时贷款人仅能根据贝叶斯法则和中小企业的行动策略来推测其类型。其中,好信用企业的资本回报率为ERG,较低信用中小企业的资本回报率为ERB,且ERG〉ERB;贷款人愿意为基于贝叶斯法则和企业行为所判定的“好信用”企业的融资额度为QG,“差信用”企业的融资额度为QB,明显QG〉QB。因为社会可贷资金是有限的,因此假定可提供中小企业的融资总额为一个固定值Q,有Q=QG+QB。假定贷款人的单位资本损失率(资金的机会成本和风险成本)为一个固定值,且贷款给好信用企业的固定损失率为FLRG,贷款给好信用企业的固定损失率为FLRB,且FLRG〈FLRB。最后,贷款人愿意为好信用和差信用企业提供的贷款利率分别为LRG和LRB,且LRG〈LRB。

首先,我们考虑传统的融资借贷博弈模型是如何对信贷市场进行分析的。

(一)传统的融资借贷博弈模型

博弈顺序:

(1)自然选择中小企业的信用类型C(C∈{CG,CB}),两者的概率分别为Pro(C=CG)=s,Pro(C=CB)=1-s;

(2)企业选择是否融资;

(3)贷款人决定提供贷款的利率;

(4)企业决定是否接受。

1.完全信息下的博弈均衡

在完全信息下,企业和贷款人都知道企业的信用类型。假定两类中小企业都会申请贷款,中小企业和贷款方对彼此信息完全了解,即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在完全信息有限重复动态博弈中采用逆向归纳法解出的博弈均衡解与一次博弈时完全一致。因为信息完全,好信用的企业将拒绝LRB的贷款,差信用的企业不可能得到LRG的贷款利率,因此在均衡解为好信用的企业以LRG的贷款利率获得融资,差信用的企业以LRB的贷款利率获得融资。

推论1:在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好信用的企业获得低贷款利率,差信用的企业得到高贷款利率。

2.不完全信息下的博弈均衡

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贷款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不了解,仅仅知道两类企业的先验概率为Pro(C=CG)=s,Pro(C=CB)=1-s。此时,因为(ERG-LRG)×QG〉(ERG-LRB)×QG,因此好信用的企业没有激励隐瞒自己的信息。但是由于(ERB-LRG)×QB〉(ERB-LRB)×QB,因此差信用的企业有激励隐瞒自己的信息以争取获得较低的贷款利率。如果贷款人选择以低利率贷款LRG放贷,期望收益为E(LRG)=s×(LRG-FLRG)×QG+(1-s)×(LRG-FLRB)×QB;如果贷款人选择以高利率贷款LRB 放贷,期望收益为E(LRB)=s×(LRB-FLRG)×QG+(1-s)×(LRB-FLRB)×QB。显然E(LRG)〈E(LRB),因此理性的贷款人此时会选择一个高的放贷利率LRB。此时好信用企业贷款的贷款激励变小,相应的策略是缩减贷款数量QG,因为可贷款总额Q 不变,因此差信用企业的可贷款数量QB变大。而且随着博弈的重复,贷款人会不断修正自己的先验信念,此时后验概率Pro(C=CG)〈s,Pro(C=CB)〉1-s。差信用企业的比例逐渐变大,最终差信用的企业将好信用的企业完全挤出信贷市场。

如果贷款人可选择的放贷利率是连续的,即LR∈{LRG,LRB},此时理性的贷款人会基于资本报酬最大化原则推测其最优的贷款利率:LR=s×LRG+(1-s)×LRB。因为LRG〈LR〈LRB,所以有ERGLR〈ERG-LRG,ERB-LR〉ERB-LRB,即在不完全信息下好信用企业的境况变差了,而差信用企业的境况变好了。此时差信用的企业更愿意贷款(QB变大),好信用企业更不愿意贷款(QG变小)。同理,此时贷款人会修正自己的先验信念,此时后验概率Pro(C=CG)〈s,Pro(C=CB)〉1-s。因此在长期,贷款人会不断调整自己的信念,好信用企业的比例逐渐缩小,最终的博弈阶段的均衡是所有企业的信念均为Pro(C=CG)=0,此时贷款人认为所有中小企业都是差信用的,愿意提供的贷款利率为LRB,没有好信用的企业愿意接受这个贷款利率,因此差信用的企业将好信用的企业完全挤出市场,与非连续情况下的博弈结果相一致。

推论2:在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贷款人偏好选择高水平的贷款利率,差信用的企业将逐渐占领整个信贷市场。

(二)基于信号理论的融资借贷博弈模型

博弈顺序:

(1)自然选择中小企业的信用类型C(C∈{CG,CB}),两者的概率分别为Pro(C=CG)=s,Pro(C=CB)=1-s;

(2)企业选择是否发送信号v(v∈{0,1},0 表示不发送,1 表示发送);

(3)贷款人决定提供贷款的利率;

(4)企业决定是否接受。

1.企业传递信号成本无差异

假设好信用和差信用的中小企业传递信号的成本是相同的,信号传递成本都为DF,有DF(v=0)=0,DF(v=1|C=CG)=DF(v=1|C=CB)。

当企业信号传递成本无差异时,存在四种可能的纯精炼贝叶斯均衡:(1)混同于(v=0,v=0),即好信用和差信用的企业都选择不发信号;(2)混同于(v=1,v=1),即好信用和差信用的企业都选择发送信号;(3)分离于(v=1,v=0),即好信用的企业选择发信号,差信用的企业选择不发信号;(4)分离于(v=0,v=1),即好信用的企业选择不发信号,差信用的企业选择发信号。

情况(1):混同于(v=0,v=0)

此时贷款人对(v=0,v=0)的信息集是在均衡路径之上,因此贷款人的先验信念是:Pro(C=CG|v=0)=s,Pro(C=CB|v=0)=1-s。如果贷款人选择低利率贷款LRG,其期望收益为E(LRG)=s×(LRG-FLRG)×QG+(1-s)×(LRG-FLRB)×QB;如果贷款人选择高利率贷款LRB,贷款人的期望收益为E(LRB)=s×(LRBFLRG)×QG+(1-s)×(LRB-FLRB)×QB。因为LRG〈LRB,显然E(LRG)〈E(LRB),因此理性的贷款人此时会选择一个高的放贷利率LRB。此时好信用企业的收益是E(CG)=(ERG-LRB)×QG;差信用企业的收益是E(CB)=(ERB-LRB)×QB。

情况(2):混同于(v=1,v=1)

此时贷款人对(v=1,v=1)的信息集总是在均衡路径之上,因此贷款人的先验信念是:Pro(C=CG|v=1)=s,Pro(C=CB|v=1)=1-s。如果贷款人选择低利率贷款LRG,贷款人的期望收益为E(LRG)=s×(LRG-FLRG)×QG+(1-s)×(LRG-FLRB)×QB;如果贷款人选择高利率贷款LRB,贷款人的期望收益为E(LRB)=s×(LRB-FLRG)×QG+(1-s)×(LRB-FLRB)×QB。因为LRG〈LRB,显然E(LRG)〈E(LRB),因此理性的贷款人此时会选择一个高的放贷利率LRB。此时好信用企业的收益是E(CG)=(ERG-LRB)×QG-DF;差信用企业的收益是E(CB)=(ERB-LRB)×QB-DF。

情况(3):分离于(v=0,v=1)

此时贷款人对(v=0,v=1)的信息集总是在均衡路径之上,因此贷款人的先验信念是:Pro(C=CG|v=0)=1,Pro(C=CB|v=1)=1。因此,贷款人为不发信号的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LRG,给发信号的企业提供高利率贷款LRB,则贷款人的期望收益为E(LRG,LRB)=s×(LRG-FLRG)×QG+(1-s)×(LRB-FLRB)×QB。此时好信用企业的收益是E(CG)=(ERG-LRG)×QG;差信用企业的收益是E(CB)=(ERB-LRB)×QB-DF。

情况(4):分离于(v=1,v=0)

此时,贷款人对(v=1,v=0)的信息集总是在均衡路径之上,因此贷款人的先验信念是:Pro(C=CG|v=1)=1,Pro(C=CB|v=0)=1。贷款人为发送信号的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LRG,给不发信号的企业提供高利率贷款LRB,因此,贷款人的期望收益为E(LRG,LRB)=s×(LRG-FLRG)×QG+(1-s)×(LRB-FLRB)×QB。此时好信用企业的收益是E(CG)=(ERG-LRG)×QG-DF;差信用企业的收益是E(CB)=(ERB-LRB)×QB。

综合可知,当均衡分离于(v=0,v=0)时,贷款人选择LRB,且好信用企业和差信用企业此时都不会偏离均衡,因为(v=0,v=0)是唯一的纳什均衡解。所以此博弈中唯一的精炼贝叶斯均衡解就是(v=0,v=0)。

表2 传递信号成本无差异下贷款人的收益情况

表3 传递信号成本无差异下企业的收益情况

推论3:在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当企业信号传递成本无差异时,好信用和差信用的企业都选择不发送信号,此时贷款人偏好选择一个高水平的贷款利率,等同于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无信号博弈模型的均衡解。

2.企业传递信号成本有差异

假设好信用和差信用的中小企业传递信号的成本是不相同的,有DF(v=1|C=CG)=DG,D(v=1|C=CB)=DB,且DG〈〈DB,即好信用企业的信号传递成本远小于差信用企业的信号传递成本。

此时也存在四种可能的纯精炼贝叶斯均衡:(1)混同于(v=0,v=0),即好信用和差信用的企业都选择不发信号;(2)混同于(v=1,v=1),即好信用和差信用的企业都选择发送信号;(3)分离于(v=1,v=0),即好信用的企业选择发信号,差信用的企业选择不发信号;(4)分离于(v=0,v=1),即好信用的企业选择不发信号,差信用的企业选择发信号。

情况(1):混同于(v=0,v=0)

此时贷款人对(v=0,v=0)的信息集总是在均衡路径之上,因此贷款人的先验信念是:Pro(C=CG|v=0)=s,Pro(C=CB|v=0)=1-s。如果贷款人选择低利率LRG放贷,贷款人的期望收益为E(LRG)=s×(LRG-FLRG)×QG+(1-s)×(LRG-FLRB)×QB;如果贷款人选择高利率LRB 放贷,贷款人的期望收益为E(LRB)=s×(LRB-FLRG)×QG+(1-s)×(LRB-FLRB)×QB。因为LRG〈LRB,显然E(LRG)〈E(LRB),因此理性的贷款人此时会选择一个高的放贷利率LRB。此时好信用企业的收益是E(CG)=(ERG-LRB)×QG;差信用企业的收益是E(CB)=(ERB-LRB)×QB。

情况(2):混同于(v=1,v=1)

此时贷款人对(v=1,v=1)的信息集总是在均衡路径之上,因此贷款人的先验信念是:Pro(C=CG|v=1)=s,Pro(C=CB|v=1)=1-s。如果贷款人选择低利率LRG放贷,贷款人的期望收益为E(LRG)=s×(LRG-FLRG)×QG+(1-s)×(LRG-FLRB)×QB;如果贷款人选择高利率LRB放贷,贷款人的期望收益为E(LRB)=s×(LRB-FLRG)×QG+(1-s)×(LRB-FLRB)×QB。因为LRG〈LRB,显然E(LRG)〈E(LRB),因此理性的贷款人此时会选择一个高的放贷利率LRB。此时好信用企业的收益是E(CG)=(ERG-LRB)×QG-DG;差信用企业的收益是E(CB)=(ERB-LRB)×QB-DB

情况(3):分离于(v=0,v=1)

此时贷款人对(v=0,v=1)的信息集总是在均衡路径之上,因此贷款人的先验信念是:Pro(C=CG|v=0)=1,Pro(C=CB|v=1)=1,因此贷款人为不发信号的企业提供低利率LRG,给发信号的企业提供高利率LRB,则贷款人的期望收益是E(LRG,LRB)=s×(LRG-FLRG)×QG+(1-s)×(LRB-FLRB)×QB。此时好信用企业的收益是E(CG)=(ERG-LRG)×QG;差信用企业的收益是E(CB)=(ERB-LRB)×QB-DB。

情况(4):分离于(v=1,v=0)

此时贷款人对(v=1,v=0)的信息集总是在均衡路径之上,因此贷款人的先验信念是:Pro(C=CG|v=1)=1,Pro(C=CB|v=0)=1,因此贷款人为不发信号的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LRG,给发信号的企业提供高利率贷款LRB,则贷款人的期望利润:E(LRG,LRB)=s×(LRG-FLRG)×QG+(1-s)×(LRB-FLRB)×QB。此时好信用企业的收益是E(CG)=(ERG-LRG)×QGDG;差信用企业的收益是E(CB)=(ERB-LRB)×QB。

综合可知,当均衡分离于(v=1,v=0)时,贷款人为发出信号的企业提供贷款LRG,为没有发出信号的企业提供贷款率LRB。且好信用企业和差信用企业此时都不会偏离均衡,因为(v=1,v=0)是唯一的纳什均衡解。所以此博弈中唯一的精炼贝叶斯均衡解就是(v=1,v=0)。

表4 传递信号成本有差异下贷款人的收益情况

表5 传递信号成本有差异下贷款人的收益情况

推论4:在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当企业信号传递成本有差异且好信用企业的信号发送成本要远小于差企业的信号发生成本时,好信用的企业选择发送信号,差信用的企业选择不发送信号,此时贷款人为好信号企业提供一个低水平的贷款利率,为差号企业提供一个高水平的贷款利率。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果讨论

基于不完全信息下的重复博弈模型,本文分析得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信贷市场存在逆向选择的行为,进而将信号博弈模型应用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情景中,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银行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的风险水平制订不同的贷款利率;(2)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只愿意提供一个较高的贷款利率;(3)在信息不对称以及企业传递信号成本无差异时,逆向选择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4)在信息不对称以及企业传递信号成本有差异时,可以消除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但是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加之其本身的资金供给不足和较窄的融资渠道,融资困境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种与均衡价格理论相悖的现象就是,愿意支付高利息的中小企业反而贷款难。造成这一独特现象的原因就是信贷市场中借贷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极为不对称的,因此中小企业逐渐被“驱除”出信贷市场。如何打破这一困境呢?通过结论(3)和(4)可知,在企业传递“好信用”这一信号的成本有差异时(并且好企业和差企业的信号传递成本差异足够大),可以消除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二)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消除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让不同信用的企业的信号传递成本有足够的差距。为了达到此目的,作者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借贷双方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减少不对称信息。尽管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必然会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双方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例如,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是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因此,以长期盈利为目标的中小企业可以请会计事务所定期审查公司的收支报表并公开披露。反之,银行也可以通过建立一个高效且严格的信贷审批机制,从而能更加有效地分析出申请融资的中小企业的信用。

第二,建立有效的违约惩罚机制。严厉的违约惩罚正是增加差信用企业的信号传递成本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尽管差信用的企业通过向外界发送了一个“好信用”的信号而获得了当期的融资(比如一个虚假的财务报表),但是如果并且假定违约的惩罚非常严厉(比如企业一旦违约,那么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银行都拒绝其融资的申请),那么理性的企业管理者不会为了获得当期的利益而损失长期的融资机会。

第三,建立合适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近30%的中小企业在两年之内就退出了市场,近60%的中小企业在4-5年内消失。中小企业高比例停业或倒闭使金融机构放贷风险加大,这势必会加大银行对市场上“差信用”的中小企业的较大比例的认知。因此,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是解决其贷款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三)研究不足和展望

与已有的文献相比,本文的主要贡献就是将信号传递理论应用于不对称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现实情景中,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理论参考。但是在构建模型方面,本文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商业银行贷款目前仍然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企业要想从银行中获得资金一般是通过“抵押”和“担保”的方式,但是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发展期,可以提供的固定资产通常都达不到银行的抵押要求,因此,“担保”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唯一方式。企业可以雇佣会计事务所或信用评估机构对公司的资产,发展前景和信用等级进行估测,并且公开发布评估结果,这样可以减少企业和担保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可以看出,雇佣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花费和评估结果公布后对企业所带来的影响就是信号传递的成本,好信用企业一般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因此良好的评估结果可以帮助企业在当期和将来更加顺利地获得资金;而差信用企业正好相反。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假定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中,好信用企业的信号传递成本要远小于差信用企业的信号传递成本,但这只是一般性的经验判断,目前并没有找到实证研究的证据。所以,将来需要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地验证“信用”是否是影响信号传递成本的重要因素,以及与差信用企业相比,好信用企业的信号传递成本是否要显著性地小。其次,本文假定贷款人仅仅提供两种水平的贷款利率,这个假定削弱了贷款人所提供贷款利率的可行域。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将贷款人的利率函数连续化,分析此时双方的策略反应以及最终均衡结果会发生什么变化。

[1]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5.

[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9.

[3]Mohammad M.Rahaman.Accesst of Financing and Firm Growth[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1,35(3):709-723.

[4]Stiglitz,J.E.,Weiss,A.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3):393-410.

[5]姜皓天.对中小企 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财经研究,1998(7):28-34.

[6]黄敏,何桂芳.金融新视角: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构想[J].经济问题,1994(9):5-6.

[7]梁彤缨,洪少杰,张明静.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安排[J].南方金融,2003(11):17-19.

[8]郑江淮.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非国有企业的资金供给[J].经济管理,2011(12):4-11.

[9]徐礼敏,何文忠,王德发.金融发展能缩小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政治差异吗?——基于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替代效应分析[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2(1):68-77.

[10]王满四,邵国良.基于金融体系自身缺陷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分析[J].经济经纬,2007(1):112-115.

[11]胡旭阳.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与民营企业的融资便利——以浙江省民营百强企业为例 [J].管理世界,2006(5):107-113.

[12]罗党论,甄丽明.民营控制、政治关系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8(12):164-178.

[13]余明桂,潘红波.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J].管理世界,2008(8):9-21.

[14]赵国沛.银行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不足——基于不确定情况下风险收益对称的分析[J].南方经济,2005(6):66-68.

[15]George A.Akerlof.The Market for“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84(3):488-500.

[16]Michael Spence.Job Market Signaling [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3,87(3):355-374.

[17]Sudipto Bhattacharya.Imperfect information,dividend policy,and“the bird in the hand”fallacy[J].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9(1):259-270.

[18]Kose John and Joseph Williams.Dividends,dilution,and taxes:A signaling equilibrium [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5,40(4):1053-1069.

[19]Stephen A.Ross.The Determination of Financial Structure:The Incentive-Signaling Approach [J].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7,8(1):23-40.

[20]Michel Poitevin.Financial Signaling and the“Deep-Pocket”Argument [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89,20(1):26-40.

[21]Dan Bernhardt,Alan Douglas and Fiona Robertson.Testing Dividend Signaling Models[J].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2005,12(1):77-98.

[22]钟田丽,弥跃旭,王丽春.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J].会计研究,2003(8):42-44.

[23]黄亮,付伟,倪克勤.逆向选择与信用配给:中小企业融资难根源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39-43.

猜你喜欢

贷款人收益信用
我国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探索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双边密封竞标下的动态P2P网络借贷拍卖机制
随机需求条件下的P2P网络借贷拍卖机制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