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断指再植术后功能康复护理体会

2013-09-16张爱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2期
关键词:断指握力活动度

张爱玲

断指再植术后功能康复护理体会

张爱玲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应用功能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6例行断指再植术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 各48例,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 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针对性的功能康复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再植断指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再植成活率、关节活动度及握力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组患者再植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护理组患者再植成果、关节活动度及握力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断指再植术功能康复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及再植成活率, 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断指再植术;功能康复护理;关节活动度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药学校附属医院为提高断指再植的治疗效果, 对收治的96例行断指再植术患者行不同的护理方式,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6例行断指再植术患者, 男56例, 女40例, 最小年龄11岁, 最大年龄66岁, 平均年龄35.8岁, 共96指, 均为手指,受伤原因:45例患者为锐器所伤, 29例患者为挤压所致, 22例患者为碾压所致;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为2 h, 最长为24 h, 平均9.9 h。随机将96例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 各48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 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针对性的功能康复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再植断指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再植成活率、关节活动度及握力恢复情况进行对比。

1.3 疗效判定 优:患者指端痛觉、温觉等均基本恢复正常,两点间的辨别觉约为0.4 cm, 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恢复正常, 且握力显著提升, 可增加15~20 kg, 患者的日常生活基本恢复正常;良:患者指端痛觉、温觉等显著好转, 两点间的辨别觉约为0.8 cm, 关节活动较正常人差15~20°, 日常生活可自理;差:患者指端痛觉及温觉迟钝, 关节活动较正常人差20度以上, 难以自理生活[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再植成活率、关节活动度及握力恢复情况对比 护理组患者的再植成活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且护理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及握力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再植成活率、关节活动度及握力恢复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再植断指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护理组48例患者中35例患者为优, 占72.92%, 11例患者为良, 占22.92%, 2例患者为差, 占4.17%, 护理组患者再植断指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5.83%, 常规组48例患者中24例患者为优, 占50.0%, 15例患者为良, 占31.25%, 9例患者为差, 占18.75%,常规组患者再植断指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81.25%, 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尽可能的恢复再植指功能是临床上行断指再植术的最终目的, 在确保断指成活的同时还要尽量的对再植指的肌腱、神经、血管等进行修复, 并给予其有效的关节及骨固定[2]。而手术质量及术后护理则直接影响着再植指功能恢复的结果。因此, 本院为提高断指再植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收治的48例患者行系统的功能康复护理干预,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以断指再植术骨及关节内固定的选择、血管、肌腱、神经等的修复结果等为依据, 确定最为合适的康复训练时机。通常术后1周医护人员就要指导患者进行轻微的再植指体主动活动, 并且要嘱咐患者活动范围应控制在使末节手指轻微伸屈动作便可, 从而避免肌腱粘连现象发生[3]。活动方法:①行腕部关节屈曲运动时将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伸直;②行腕关节伸直运动时将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屈曲;③行指间关节屈曲时, 将掌指关节伸直;④行指间关节伸直时将掌指关节屈曲。将上述四个动作循环一次当做一个单元,每次进行5个单元的训练, 然后逐步增加至15各单元, 起初每天锻炼三次, 然后逐步增加至五次。术后第10天, 吻合血管愈合, 这就表明再植体成活, 可给予患者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超短波治疗及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 20 min/次, 2次/d。术后第三周, 医护人员则要指导患者进行前臂肌肉收缩运动, 避免肌肉萎缩现象发生。此外, 医护人员还要协助患者对再植指体离断外边侧进行相应的揉捏及按摩, 5 min/次, 2次/d, 逐渐增加次数。术后第四周增加至10~15 min/次, 3~5次/d, 同时可进行适当的再植手指握拳、屈、钩指等练习。

本次研究表明护理组患者再植断指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5.83%, 常规组患者再植断指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81.25%,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再植成活率为95.83%, 常规组患者的再植成活率为85.42%, 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且护理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及握力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这就说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断指再植术功能康复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再植成活率, 且能有效的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及握力情况进行改善,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1] 郑小敏.小剂量肝素联合指端侧切治疗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的护理.护理与康复, 2008,7(3):23-25.

[2] 刘淑靖.小儿断指再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3(11):174-175.

[3] 陈淑琴.断指再植患者手功能康复的护理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25(9):221-223.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药学校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断指握力活动度
巧练握力益康寿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基于体检人群构建中国成人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
儿童握力弱,未来健康差
不容忽视的握力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多节段断指再植术后护理
微型静脉皮瓣在缺损性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