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的动力

2013-09-16周励

西部大开发 2013年12期
关键词:榆林市榆林能源

□ 文/本刊记者 周励

转型的动力

□ 文/本刊记者 周励

改革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榆林市研究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面向大关中、引领陕甘宁、融入环渤海,打造陕西经济增长重要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是榆林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

万千“焦点”下的榆林,面对机遇和挑战、问题和困难,亟须加速转型。转型的动力在哪里?让我们看看近期有关榆林的一系列行动方略,从中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全面深化改革”。

“新27条”目标高远宏大

5年前的2008年,一份由陕西省委、省政府下发的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榆林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帮助榆林驶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与鄂尔多斯的竞跑中迎头赶上。这份文件意义重大,被陕西政商界称作“榆林27条”。

今年以来,煤炭行业低迷,繁荣突然终结,榆林又走到了一个低谷,倒逼加快转型。经过酝酿, 7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这份文件被称为“新27条”,与5年前那份“旧27条”相对应。

“老27条”的核心是“放权,让利和搞活”。陕西省政府向榆林市下放了大量项目的审批权限,并在各项财政资源分配上大幅度对榆林市让利,比如当地广泛征收的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省级财政的分成比例从40%大幅降低到10%。

新“27”条明确了榆林今后5年的发展蓝图,要将榆林建成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四化同步”的区域中心城市、开放创新的活力城市、“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西规模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更加突出能化基地要走“高端”、现代农业要上“规模”,中心城市要“四化同步”、城市要“开放创新”,经济总量要由2012年的2769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5800亿元,其余主要经济指标基本上5年都要翻番。

对此,西安交大经济金融学院院长、陕西省决咨委委员冯根福评价,新“27”条理念新、领域广、政策实,同时对榆林的期望也很高。

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出台

日前,本刊记者从榆林市发改委获悉,《榆林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13—2020)》正式出台,明确构建产业融合度高、技术水准高、低排放、低成本的高端低碳现代产业体系,提出到2020年,榆林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成为陕西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此次《规划》的出台是为了主动应对产能过剩、结构失衡和需求不足等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跨越资源陷阱,破解水、土地、环境总量、生态环境等瓶颈制约,从榆林科学发展的角度,以资源环境可承载为前提,谋划产业发展路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科学确定产业规模、合理布局重大项目,提高政府决策能力,推动榆林持续发展。

记者了解,在《规划》形成过程中,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听取专门汇报,并广泛征求企业、社会团体和省内专家的意见。

《规划》提出,榆林要建设八大现代产业基地,即“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西规模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基地、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能源金三角装备产业基地,以及西部特色轻纺产业基地、全国知名的旅游文化产业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业基地。

《规划》还提出了构建十大主体产业体系的主要任务,即加强能源矿产采掘基础产业,做强能源化工主导产业,做优煤电转化增效产业,壮大有色金属加工业、装备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接续产业,改造升级轻工纺织传统产业,扶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培育特色文化旅游新经济产业,全面提升现代服务支撑产业,构筑具有榆林特色的现代产业主体框架体系。

作为支撑与保障,榆林将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坚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特色发展,并围绕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针对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提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八大保障支撑工程,即产业提升、项目推进、科技创新、城镇带动、生态文明、要素保障、招商促进、政策支撑工程。

包(头)茂(名)高速穿越榆林城西北角。近年来,榆林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全省第二大交通枢纽。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规划》还从优化中心城区产业布局出发,提出按照统筹开发、优势突出、产业关联、环境友好的要求,高效配置资源,有序优化布局,形成“一核二轴三区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即以榆林中心城区为核心的“一核”带动,以长城沿线发展能源化工产业、无定河流域发展生态工业的“二轴”拓展,以北部煤电化工区、西部油气综合利用区、南部特色生态产业区的“三区”联动,以围绕中心城区,重点建设11个县城、125个重点镇、61个产业园区的“多点”承载格局。

为了推动《规划》实施,榆林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强化措施,加强现代产业体系的组织保障工作,并将规划目标、任务等分解到各县区、各部门,进一步夯实责任,扎实推进。

陕北建成大型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北元工作人员正在码放产品。近年来,榆林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北元模式”、“天元模式”。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列入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12月初,《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正式发布,榆林被确定为“成长型的资源型城市”,并被列入全国石油、煤炭后备基地。

该《规划》是我国首次出台的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榆林位列126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当中。

《规划》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4种类型,明确提出要规范成长型城市有序发展,推动成熟型城市跨越发展,支持衰退型城市转型发展,引导再生型城市创新发展。

据陕西省政府参事、省决咨委委员曹钢介绍,《规划》的出台与榆林“创新引领、主动转型”战略不谋而合,为榆林着力破解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努力实现由低层次资源开发向高端化资源经济转变、由单一性资源产业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由资源驱动式增长向创新发展转变,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建设丝路能源金融贸易中心

11月22日,陕西省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当前要重点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组建陕西资源交易中心等十项改革。

目前,建设丝路能源金融贸易中心,经营能源陕西、能源企业已经在行动。“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满载陕西制造的石油钻采设备已驶往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陕煤集团在吉尔吉斯坦建成了80万吨/年炼油项目,延长石油与中能国际共同投资1.28亿美元,勘探开发吉尔吉斯坦11个油气区块,西电集团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了区域服务中心,与俄罗斯EK公司也签订了技术合作和长期供货合同。

可见,未来能源生产要素在陕西的集聚和最有效配置,将实现生产要素到经济实力的转化发展,形成强大的辐射力,带动能源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而通过要素聚集区的形成和配置功能的发挥,促进陕西能源企业和国际大公司的进出口合作,推动发展壮大总部经济,实现陕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从而也必将为打造榆林能源产业“升级版”发挥重大作用。

神木县第六小学一年级王艺玲(前)等小朋友争相回答老师的提问。2013年,榆林在全省率先实行了“15年免费教育”。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释放榆林文化旅游资源红利

提起榆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能源化工,却少有人知,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榆林便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黄土文化与草原文化在此接壤交汇,中原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此碰撞融合,万里长城与滚滚黄河从此蜿蜒而过,造就出无数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历史人文烙印和自然地理景观。

目前榆林市文化产业多数规模较小,集约化程度低,龙头企业更少,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米脂婆姨绥德汉,清涧的石板神府的炭”,这些文化品牌还未能完全发掘其内在发展潜力,旅游产业也尴尬面对“陕北旅游止于延安”的境地。

2013年,《榆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及榆林文旅重点项目文化策划、概念规划方案相继出炉。2013年9月,榆林文旅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4亿元,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地市级文化旅游产业投资企业。

据了解,当前榆林文旅重点规划有:文化艺术金融中心、榆溪文化公园、榆林古城保护改造工程、榆北旅游生态新城、统万城文化景区等五大项目,其中统万城已被列入陕西省十大文化旅游景区项目。

陕文投集团总助、榆林文旅总经理卢涛告诉记者,榆林文旅将积极探索旅游型城镇化建设,即依托榆林遍布历史文化资源、地理地貌资源,开发历史风情名镇、名人故里小镇、自然观光小镇、休闲度假小镇、工艺体验小镇、美食文化小镇等,并使之与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互动平衡发展态势,从而逐步释放榆林富集的文化旅游资源红利,全力助推榆林城市转型升级。

智慧榆林顶层设计

11月27日,《智慧榆林顶层设计》由榆林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标志着榆林市智慧城市建设启动。

为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深入实施“科技引领、创新转型”战略,榆林市于2012年提出“智慧榆林”,委托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为榆林市编制《智慧榆林顶层设计》。未来一段时间,榆林的信息化将围绕“智慧榆林”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落实城市空间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支撑起榆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榆林已经被纳入《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2012—2020年)》《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吕梁山区连片贫困区发展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国家级区域规划布局;正在拟订的《“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宁鄂榆能源金三角规划》等国家级规划也涉及到榆林。还有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红利就在眼前。

榆林的魅力无限,榆林的活力充满。榆林人渴望未来五年能实现“面向大关中、引领陕甘宁、融入环渤海,打造陕西经济增长重要极”的宏伟蓝图。榆林,希望的榆林!

猜你喜欢

榆林市榆林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走榆林
叶锐仙作品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How did I become a marathoner
榆林抿尖
开创新时代榆林发展新局面
榆林村镇的地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