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共产党人的使命——记新绛县北张镇宁家坡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宁引才

2013-09-15

支部建设 2013年4期
关键词:马首侧柏栽树

■ 梁 冬 董 丹

我们的祖辈受惠于大山,而我们欠大山太多太多了,现在该是我们回报大山、让大山休养生息的时候了。

——宁引才之感悟

当2012年最后几张日历撕下的时候,我们来到吕梁山南麓的马首山,沿着刚刚竣工的盘山路向坡上爬去,新绛县北张镇宁家坡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宁引才说:“你们来的不是时候,看不到漫山遍野的郁郁葱葱,也看不到秋季满山红叶和黄黄的柿子。”尽管是隆冬,但我们看到满目的侧柏遍布山坡,与远处光秃秃的山梁形成鲜明的对比时,心里还是颇有一番感慨。正是因为宁引才,从2008年到2012年,把自己办企业多年积蓄的30多万元,在马首山1000多亩的五面坡上,栽下7万株侧柏,才使千疮百孔的马首山旧貌换新颜。春天他雇人栽树,整年他精心护理,他与树对话、听树细语,抚摸着一株株侧柏,如同爱抚着自己的孩子。一株株侧柏在荆棘丛生、衰草遍地的大山里彰显出顽强的生命力,宁引才对马首山的爱恋、情感也在心中油然升起,他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和含义。宁引才说:“我们欠马首山太多了,现在该是我们回报大山,让大山休养生息的时候了。”

“回报大山,咱应担起这份责任”

地处吕梁山麓的马首山,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2007年,国家出台禁止私挖滥采的政策后,宁家坡一带山上的矿全部关闭。望着千疮百孔的大山,宁引才心里喜忧参半,喜的是对私挖滥采的禁令保住了世代相依的大山,忧的是眼前的荒山,连同村里5000亩山坡地,何时能披上绿装!坐在山梁上,宁引才独自叹道:“祖祖辈辈靠山吃山,现在是回报山的时候了。”2008年3月的一天早上,考虑了许久的宁引才坐在老伴身边,突然对老伴说:“你这几天上山了吗?你不觉少了啥,又多了啥吗?”老伴不解地说:“不就是少了乱糟糟的放炮声,多了一份宁静?”宁引才又说:“咱在这山下住了快一辈子了,你不记得那年山里下来的洪水淹了多少人家的房子和地?为啥?还不是因为咱这山上缺少树木吗?虽说这几年村里有人挖矿挣了钱,可你看这山,像个秃头的老人,我们作为后人能忍心吗?”同宁引才共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伴,了解宁引才的心事,知道他要在山上植树造林,又说:“宁家坡30多户人家,要护山造林是大伙的事,轮不上咱冒这个尖。”宁引才耐心地说:“咱是一名党员,又当了多年村干部,马首山养育了我们,难道我们能让它心痛吗?这是一个党员的所为,我们应该担起这份责任。”老伴被宁引才说服了:“这是为后辈着想的大计,你干吧,我全力支持你。”

“回报大山,开弓没有回头箭”

站在村口,宁引才眼望着大山,脚踩着满地开矿留下来的废弃物,思谋了许久,最后冒出一句话:“栽树!必须让大山穿上绿衣裳,大山不改变面貌,我死不瞑目。”他说干就干,当日就从村里和邻村请了50多名劳动力,以每个树坑0.7元的价格让他们挖坑,并以2万元购回1万株侧柏苗,用了20天的时间把树全部栽完。老宁担心荒坡土质差,浇一遍水能不一定成活,随后半个月,他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气。他盼望老天下一场透雨,但是天公不作美。一次次失望后,他开始雇人往山上拉水浇树。1万株树苗大部分活了下来,这让宁引才坚定了信心,他决定秋后再大干一场。到了秋天,老宁总结春季栽树的经验,把“战场”选在了村北五里以外的山坡上。为了购得好树苗,老宁跑到翼城、垣曲等地,最终购回8000株侧柏。但是发现坡上没有水,土厚不足两尺,树苗成活率极低。要使树成活,就必须开一条路,往山上送水。老宁雇来推土机,欲在荒坡上推出4公里通道,可当司机来到山下看到险峻的山路后,说什么也不敢开车。老宁鼓励司机:“我和你一起上山,我心里有数,没有问题。”为了解除司机的顾虑,每次往山上运水,宁引才都坐在司机身边,一边给司机领路,一边为司机壮胆。有了水,新栽的8000株树苗长得碧绿葱郁,成活率达99%。宁引才文化程度不高,但办事有心计,爱动脑,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栽树保活的办法。为管好树苗,他给每株树都戴上“胸牌”,一周上山一次,仔细观察。为此,老宁在陡峭的山坡上不知跑了多少趟,但他望着一天比一天绿的山坡,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老宁将绿之梦向大山深处延伸,大山充满了生气。

“大山有了灵气,我们更要呵护”

马首山上的植被逐年恢复、繁茂,大山也就有了灵气:鸟儿飞来了,野兔蹦来蹦去,多年不见的獾也开始光顾。看到这些,宁引才心里甜滋滋的。这时,他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计划,要把马首山的五面坡变成生态园。马首山无边无际,于是护林成了一项重要任务。村民每天都可以看到,宁引才提着一把长柄砍柴斧,沿着沟沟坎坎的山路,一路巡山,一路修剪树木。一天夜里,宁引才到山上巡查,远处有擦擦的声音,他以为是遇到了下山觅食的狼,“倏”地一下浑身紧张起来。定神一看,是几只野猪在树丛里撒娇拱地。这事提醒了宁引才,不能只在白天巡山护树,夜里也要不间断地巡山。一次,宁引才在一道山梁下巡山,突然看见一些丢弃的树枝。他断定有小孩在这里玩耍,于是就顺着足迹找去,发现有三个小孩不懂事折了树苗。他把小孩叫到一起,给他们讲道理,小孩们后悔地说:“宁爷爷,我们也要像你一样植树、爱树。”几天后,宁引才在山坡上竖起几块小木牌,上面写着:“我们还小,让我们一起成长”。

有一回,外村的羊在宁引才栽植的树林里踩倒很多小树,宁引才发现后,批评放羊人,但放羊人不认错,宁引才发怒说:“如果你不按规定赔偿树木损失,我就和你没完!”打那以后,再没有人毁树。宁引才爱树护树感动了村民,也感动了外村人。村民们教育自己的子女、亲人:“十年树木,人家老宁植树是为了咱们后人,咱们一定要像老宁一样护树。”宁引才用自己的行动教育了村民,村民也以宁引才为榜样,自觉地组织起义务护林队伍。有五位年过六旬的村民戴着“义务护林员”的红袖标,活跃在马首山上。那五个红袖标就像五面旗帜,在山上飘扬。

“我要回报大山,大山不绿,我死不瞑目”

宁引才的老伴经常对人说:“宁引才有了马首山,有了成千上万个树儿子,就把我们这个家忘了,把子女也忘了!”

宁引才的儿女说:“我们平时问我爸要个钱,他总是掂量再三,但一说植树用钱,他从不小气。”

这些年,宁引才靠勤劳积攒了30多万元,他把积攒的钱全部投入植树,有人说他傻,他说:“我这是回报大山对我们的恩赐,值。”

儿子在外地工作,一年多没有回家,好不容易回来看望老宁时,他却在外地购树苗,只能在电话里告别。女儿出嫁,老伴让他多操点心,宁引才说,你是当家的,我给你当协助。谁知女儿结婚那天,当人把他从山上叫回来时,他穿着一身旧衣裳,满脸污垢,就这样参加了女儿的婚礼。

宁引才痴迷植树,也难为了老伴。老伴像男人一样耕地背粮,落下腰腿疼痛的毛病,累得坚持不住时就偷偷抹眼泪。宁引才在山上植树,一忙起来,连饭也顾不上吃,老伴经常翻山越岭给他送饭、送水,有时连翻几个山头,也找不到老宁,还经常把饭原封不动带回去。老伴和儿女们担心老宁的身体,对他下了“最后通牒”,让他休息。可这一切,对于老宁都没有任何效果。他像一盏明灯,每天闪烁在大山间。宁引才说:“我要回报大山,大山不绿,我死不瞑目”。

猜你喜欢

马首侧柏栽树
侧柏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西北地区的侧柏良种培育探讨
伏羲庙,侧柏
马首,欢迎回家
“马首”回家
马首铜像入藏圆明园
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家
冬日清晨
胡丘陵《栽树》
献给抚育大山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