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2013-09-13刘祖爱

学理论·上 2013年7期
关键词:解放思想理想信念

刘祖爱

摘 要: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道路必延伸。当前,我国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迎接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此,我们要深刻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排除各种干扰;必须深刻认清道路艰难曲折,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深刻认清道路前景广阔,必须凝聚智慧力量、造福人民群众。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解放思想;人民幸福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013-03

历史的潮流,总是浩浩荡荡,勇往直前;时代的脚步,总是永不停歇,无可阻挡。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道路必延伸。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迎接机遇和挑战,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道路来之不易,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排除各种干扰

回顾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来自“左”的和右的干扰始终没有停止过。邓小平指出:“搞改革、搞四化可不简单。我们从来没有自我陶醉,没有认为会一帆风顺。一定会有来自多方面的干扰,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只要“注意排除各方面的干扰,继续发展,继续前进,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问题就会自然获得解决”[1]199。因此,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历史进程中,只有不断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才能确保改革开放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前进。

(一)排除“左”的干扰,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改革开放,首先就要不断排除“左”的干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如贫富两极分化,官员腐败,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左”的思潮又一次活跃起来,认为这些弊端的根源在于市场经济的趋向本身,全球化就是要把中国引入后殖民时代;一些人认为我们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认为我们允许私人企业主入党是错误的,党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甚至认为我们党目前的理论、路线是错误的。因此,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警惕“左”的势力,排除“左”的干扰,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始终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排除右的干扰,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也有一些人从右的方面评判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认为改革旗帜不能丢,市场经济的方向不能丢,产生今天弊端的根源不在于市场经济、全球化和外界的资本主义,而在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市场经济走上了权贵的坏资本主义道路,而不是健康的好资本主义的方向;甚至有人认为党领导的改革是不彻底的,要彻底改革就必须取消党的领导,提出要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建立西方式的议会,效仿“瑞典模式”等;有人主张彻底实行私有化,提出目前以私有化为目标的经济改革实际上已经结束了,下一步要推动国有经济私有化,并实现土地私有化;认为改革必须摆脱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视为阻挠彻底改革的“绳索”。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历史进程中,如果对这种右的势力不予警惕,它就会发展起来,蔓延开来,导致社会动乱或使改革开放迷失方向。在排除各种干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反“左”防右、反右防“左”的方针;同时,必须避免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反‘左必出右,反右必出‘左”,防止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从一种倾向走向另一种倾向情况的发生。

(三)增强道路自信,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有一条正确的道路;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回顾百年来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历程中的艰辛探索,特别是30年改革开放的不平凡历程,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走这条路,我们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既反对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也反对放弃社会主义原则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全党、全国人民的基本共识。但是,我们要充分估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未来前进道路上种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二、道路艰难曲折,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

回顾过去,我们历经艰辛才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望未来,我们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高扬的旗帜是一面光辉的旗帜,但未来难免遇到狂风骤雨。我们正迈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征程上,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造福人民,才能攻坚克难,才能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一)继续解放思想,为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解放思想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逐步形成,是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想解放作为前提的。没有对“本本”和固有模式的思想突破,不可能形成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道路。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进一步拓展,需要顺应时代要求继续以解放思想作为前提和动力,不断地清除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和积淀而形成的某些僵化的观念、体制、制度和思维方式的羁绊。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改革和开放的困难和压力不仅不亚于改革开放初期,反而更难于当年。比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亟须进一步深化对现代市场机制的认识,真正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建立在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对市场必要的调控为必要保障的机制上;不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就无从谈起。又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需要进一步突破“官本位”观念和机制的影响,在全社会真正确立“人本位”、“民本位”的观念与机制;不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便无从延续。同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求我们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中华文化的关系,坚定不移地以符合时代要求、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文化引领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做到文化建设科学性、民主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否则,我们就可能把糟粕当精华,把腐朽当国粹;也可能视民族珍宝而不见,让市场经济大潮吞没一些珍贵文化遗产,从而让中国文化建设走向只见增量、不见存量的歧路。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每一个层面、每一步推进,都离不开进一步解放思想这一前提和动力。

(二)继续改革开放,为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之所以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之所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动力,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功,最重要的就在于走出了正确的道路,这条正确的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2]810经过30多年的持续深化,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我国的对外开放也进入到了“提升期”、“转型期”。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开放。面对深化改革开放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我们不能回避,更不能倒退,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治国理政理论、制度、机制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同时,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增强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开放措施的协调性,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三)勇于开拓创新,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有力支撑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创新一直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最为突出的本质力量。人类历史的每一次重大进步,无不是创新的结果。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历史表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从本国实际出发,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并善于创新,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才得以不断取得成功。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吹响了迈向新征程的号角,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开拓创新,找到破解我们前进道路上各种难题的头绪,走一条科学的、高效的、绿色的、和谐的新型发展道路,并不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创新;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开拓创新,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失时机地勇于开拓创新,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制度、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等,构建科学规范、系统完备、运行协调、自我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同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巩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带动和促进社会建设,实现政党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

三、道路前景广阔,必须凝聚智慧力量、造福人民群众

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根本成就,又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员令。只要我们顺应时代潮流,立足现实国情,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凝聚人民智慧力量,造福人民群众,就一定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凝聚智慧力量,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回望我们党90多年的峥嵘岁月,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基,党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60多年执政实践中,党和人民成功应对新课题、回应新挑战、谱写新篇章,关键就是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相信群众的智慧,凝聚群众的力量。只要我们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障碍都可以排除。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党领导人民在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创造性实践的经验基础上不断开辟的,也只有在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中,才能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只有坚定不移依靠人民,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破解难题、战胜风险,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我们只有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信心百倍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二)造福人民群众,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享有者。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倾听人民呼声、尊重人民意愿、关心群众疾苦、维护人民利益;要想人民之所想、办人民之所需,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共命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社会正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情况更为复杂。我们必须切实贯彻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如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等。只要我们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断造福人民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共享着改革发展的成果,党和政府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获得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事业本身也就获得了不竭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忆往昔,有梦想就有动力。因为怀揣梦想,百余年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在闭关锁国的困境中向往“开放中国”,在风雨如晦的旧社会呼唤“少年中国”,在救亡图存的奋斗中为“可爱的中国”流血牺牲,为温饱梦按下“大包干”的红手印,为市场梦“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为富强梦大胆“引进来、走出去”。看今朝,有梦想就有希望。今日之中国,民族梦、国家梦和个人梦相互激荡,中国的发展迸发巨大活力。眺望东方的地平线,旭日正在升起,中国大有希望。成就梦想,唯有实干!只要我们把激荡百年的民族梦想与自信力量,用实干写在中国大地,融入每一个人心底,世界将会听到一个文明古国走向复兴的历史回响!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姚 丽)

猜你喜欢

解放思想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拓宽思路 加强企业党员思想教育
解放思想,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如何搞好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