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镇化背景下的数字化养老服务构建方略
2013-09-13汪洋
汪 洋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11000)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宏图,这将是一个持续的、系统性工程。如何解决好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管理者的智慧提出了巨大挑战。
与此同时,2010年以后,中国的老龄人口(60岁以上)占比已经超过了10%,我们已经在老龄化社会的路上越走越深。在推进新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增多的老人及其养老问题,将是未来十年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1 新城镇化与当前养老要素分析
1.1 新城镇化建设要素分析
(1)展现的形态: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这是未来新城镇化建设的未来形态,其中的新社区由目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建扩建而成。
(2)核心问题:让农民进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为农民安排新的就业。新社区的居民将同城镇居民融为一体,户口一元化。
(3)关键点:科学发展,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政府通过更完善和更高效的公共服务,来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融合。
1.2 当前社会养老的几个要素
(1)选择最符合的养老形式。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要针对区域性社会养老特点,而选择最适合的养老形式。当前,包括天津、江苏无锡、南京等地较为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采用社区居家养老的形式得到了普遍的欢迎。网络服务+上门照料服务+日托服务+全托服务+活动中心服务+志愿者服务+时间储蓄+居家养老服务等,成为中国居家养老与社区福利服务形式结合上的一个新创举。更有的学者认为,居家养老加社区照顾是应对大规模的、急速而至的老龄化的首选养老战略,集中社会养老是缓解居家养老难以解决困难的补充战略,社区托老是从分散居家养老向集中社会养老过渡的补充策略。
(2)政府在社会养老中的角色担当。针对城乡二元结构,政府已经颁布了相关的养老政策,其中加强与民间组织的合作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有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合作模式与前瞻性分析,并指出,我国政府与社会养老服务组织的合作模式建立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养老服务组织的活动规模与政府对养老服务投入呈现正向关系,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合作模式已经建立。
(3)养老产业化发展趋势。养老作为一项产业的观点,各界已经对此达成了共识。产业化意味着把养老作为一种服务经营行为。如何让养老产业合理、有序、良性地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与完善。也只有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让“银发”产业得以生存、完善、壮大。可以通过“近郊模式”来发展养老产业,政府在其中要起到管控,更要起到引导和扶持的作用。
2 新城镇化建设下的数字化养老问题
2.1 养老问题在新城镇化背景下的变迁及应对
(1)养老手段发生变化。可以借鉴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手段:通过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政府财政补贴与个人责任相结合、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以及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以此实现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全覆盖。此政策已经得到了全面实施,但面对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已经严重弱化、子女负责养老这一传统的嬗变等,新城镇化建设将加速传统农村养老手段的改变,使原有养老模式在新环境下得到延伸和改良。
(2)养老模式趋于整合。新城镇化让农村的劳动力将走向小城镇、城市,伴随他们的各项政府公共服务也将伴随着进入城市。而大量的老人将滞留于原先的状态,如何把这些老人照顾好将是一个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对养老模式进行合理的整合,这也是新城镇化进程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2.2 数字化养老服务的概述
(1)数字化社区的思路
数字化,是21世纪社会诸项业态发展的一个趋势。从数字化地球,到数字化城市,数字化社区,数字化家庭,等等,显示了数字化进程对人的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我们拿数字社区来分析,数字社区就是利用现代传感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社区内各种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和高度集成共享,实现社区和家庭各种机电设备和安防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控,实现社区生活与工作安全、舒适、高效。数字社区是数字城市的单元节点,数字社区的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这为我们数字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2)数字化养老的概念及要素
简单地说,数字化养老,就是基于数字化手段,以实现居民的养老服务。其要素在于:
一、数字化手段选择上,需要进行整体设计,建立相关的运作平台,实现养老内容的最大化,以体现数字化优势。从目前看来,核心技术应该含有物联网、云计算和射频识别等三项技术,我国已经掌握了相关技术,比如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北斗导航系统”将是未来起主导作用的技术之一。
二、辅助智慧型城市的战略发展。我们必须把数字化养老服务的构建置于智慧型城市战略发展的范畴内,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当前的各类养老模式,并实现养老服务、养老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如果没有智慧型城市建设的蓝图,而是仅仅发展数字化养老服务这一项,会产生势单力孤、捉襟见肘的情形。
3 数字化养老服务的构建模型
我们尝试建立一种数字养老服务模型,以期在新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能起到前瞻性的引导作用。
3.1 新城镇化建设发展格局
我们建立如图1的新城镇化建设发展中的基本城市格局。图中A1、A2、A3等代表围绕当前新城区的发展,产生的各个新城镇,或者是相对独立于城市而发展规划中的新城镇,我们可以把其称为新社区。需要说明的是,从基础建设的角度来看,新社区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动力,也产生了巨大的内需促生效应。将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到这一建设过程中,其中也不乏一定数量的老人参与,从这一角度来说,也为老人的养老服务提供了支持。
图1 新城镇化建设发展中的基本城市格局
3.2 数字化社区与新城镇化发展
我们不妨把城市主体标为A0,它可以是特大型、大型、中小型任何类型的城市,关键是它处于区域的相对核心地位;虽然它在城市中占据核心地位,但不是占据特殊的或者高一等的地位;其数字化发展也可分为A01、A02、A03等多个区域,区域的划分方法,可以采用城市网格化管理方法,其中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万米单元格管理法是支撑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基础。
图2 数字化社区与新城镇发展模型
在图2中,要让A1、A2等新社区(新城镇),逐步地融入到主题A0中。采用办法,可以是利用就近原则,比如A1靠近A01区域,于是让A01携手带动A1的发展,一定时期内还要“补贴”A1,以期实现公平和谐。
3.3 数字化养老模型
我们总结养老实践中的诸多现象与问题,合理构建以下模型,以期对未来养老服务有所裨益。
(1)整体设计是这样的:养老内容占据整个数字化养老服务的中心地位,然后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结合政府公共服务政策和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对划分好的各类区域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字化养老服务。
(2)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连接主城区(老城区)A01、A02、A03等。其中A01连接新城区A1,A1再连接新社区A11、A12、A13等,它们是一个从上到下、又可以从下到上传递信息的线路,它们彼此有逐级运行的树状结构,但又处于功能平等的设计地位。通过逐级的连接,形成一个数字化养老服务的网络系统。数字化信息系统处于城市运营的核心管理地位,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智慧水平;它有效地对养老事业进行数据搜集、处理,并藉此可以发现当前的问题所在之处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期及时地调整相应的政策。
(3)政府的公共服务政策是养老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政府可以通过数字化信息,及时地改进公共养老政策,以此充分地满足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政府在此过程中,要处理好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要管理并运营新城镇化过程中原有的资产,能对量化出来的资产做到保值、增值;二是处理好城镇化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问题,要做到待遇对等。
(4)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养老内容,在数字化养老的范畴内,需要实行强有力的政策以保障“经济供养”的实现;对于“生活照料”可以充分地实现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有利条件,防止长短期或者突发性的生活照料缺失,也就是说数字化有利于“持续照顾”这一理念的实现;当然,“精神慰藉”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来实现,但却不可忽视亲情的投入。
(5)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它受到了社会、家庭等诸多现状的影响,数字化的养老手段将更有利于最大限度的消除或者弥补差异化需求带来的养老难题。
图3 数字化养老模型的基础关系图
[1]李士梅.中国养老模式的多元化发展[J].人口学刊,2007(5).
[2]尹志刚.我国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与养老模型建构[J].人口与发展,2009(3).
[3]章晓懿.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基于与民间组织合作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2(12).
[4]张馨予.养老产业化模式探究[J].中国市场,2011(44).
[5]唐建荣,童隆俊,邓贤峰等.智慧南京:城市发展新模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1.
[6]李鹏,魏涛.我国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研究与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