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眩得宁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观察

2013-09-13陆小青黄宁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天麻阿司匹林黏度

陆小青,黄宁静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疾病占脑血管疾病的20%~30%,后循环缺血(PCI)的主要症状之一是眩晕发作,其主要原因与椎基底动脉供血有关,所谓椎基底动脉系统是由脑干、小脑、大脑半球的后部及内耳等组成,内听动脉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如发生缺血或闭塞就可出现眩晕[1]。笔者采用平肝熄风、化痰降浊的眩得宁和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缺血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2年12月门诊PCI患者60例,全部病例符合下列标准[2]:①突发眩晕、视物旋

转,倾倒或身体不敢活动,伴或不伴耳鸣、恶心、呕吐、构音障碍、复视等,有或无眼震,两眼视野完全或部分缺损,偏侧或交叉性运动感觉障碍。②发作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③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排除脑出血、脑梗死;排除眼、耳和其他疾患所致眩晕,病程1周至6个月。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35岁~65岁,平均44岁;既往有高血压9例,糖尿病3例,高血脂13例。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35岁~63岁,平均43岁;既往有高血压10例,糖尿病5例,高血脂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参照《中医内科学》中眩晕的诊断及分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应用降压药和降糖药控制血压和血糖,睡前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治疗组加用眩得宁,组方:珍珠母30g,石决明30g,天麻9g,白芍30g,葛根30g,白术15g,泽泻15g,广郁金9g,丹参15g,煎成药汁,取300mL,分两次服用。对照组仅服用阿司匹林。以20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服药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及血脂、血黏度的变化;采用KF-3000型脑循环分析仪对颅内两侧的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进行检测;观察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出现,治疗前后分别查肝、肾功能。

1.5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疗效。痊愈:眩晕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眩晕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眩晕或头晕减轻,仅伴有轻微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生活和工作受影响;无效:眩晕和头昏沉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眩晕症状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黏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黏度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黏度比较(±s)

组别 n 胆固醇mmol/L三酰甘油mmol/L全血黏度(mPa·s)10/s 60/s 150/s治疗组 治疗前 30 6.3±1.1 1.9±0.5 10.7±1.1 7.1±0.9 5.2±0.6治疗后 30 5.2±1.21)2) 1.5±0.41)2) 7.4±1.11)2) 5.3±0.91)2) 3.9±0.51)2)对照组 治疗前 30 6.5±1.1 1.9±0.5 9.9±1.0 7.6±1.1 5.1±0.6治疗后 30 6.4±1.2 1.8±0.4 7.6±1.0 6.3±1.1 3.8±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CD变化(±s) m/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CD变化(±s) m/s

组别 n 左VA 右VA BA治疗组 治疗前 30 35.8±2.2 37.2±2.5 45.1±3.2治疗后 30 59.7±2.21)2) 61.1±3.11)2) 58.1±3.11)2)对照组 治疗前 30 36.3±2.3 37.4±2.4 50.6±3.1治疗后 30 39.3±2.3 39.6±2.4 50.4±3.2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 论

后循环缺血是临床上常见且多发于中老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眩晕是其最常见的症状。发病机制可能为血管内的脂肪沉积、纤维斑块钙化和血栓等因素使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内形成血管管腔内突起的粥样斑块,致使管径变小;也有可能由于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血管弹性降低、层流紊乱等血流变学改变而引起后循环血栓形成诱发眩晕[3]。对后循环缺血的治疗应从其发病机制出发,改善其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为主要方向。阿司匹林就可以改善高血黏度,故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后循环血管前循环较细,效果就不明显。

中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趋于衰退,肾阳不足、脾胃气虚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水谷精微不能敷布,易凝滞形成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且肝风内动、风火上扰清窍,所谓“风火皆属于阳,搏阳则为癫疾”,也多夹有痰浊这一病理要素。所以对于眩晕,当平肝熄风,化痰降浊为治疗关键。眩得宁由珍珠母、石决明、天麻、白芍、葛根、白术、泽泻、广郁金、丹参组成。方中的珍珠母和石决明咸寒清热,质重潜阳,专入肝经,有平肝潜阳、清肝热之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石决明味苦寒,性微凉,为凉肝,镇肝之要药,故善治脑中充血作疼,作眩晕”。天麻平肝熄风止眩,为治疗眩晕的首选之药,《本草汇言》:“天麻主头风,头晕虚旋”;天麻配石决明和珍珠母,能使改善头晕的症状明显增效;君药白芍养肝阴,平肝阳,在治疗眩晕上常与石决明搭配;葛根、白术、泽泻为臣药,起到化痰降浊之效;佐药为郁金,性散苦泄,能解郁开窍,兼有清心之功;丹参作为使药具有活血安神的功效,郁金和丹参联用可以缓解眩晕引起的焦躁之心。

从中药药理上来看眩得宁中的中药大都不仅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对脑血管障碍的血流量有明显改善作用。天麻治疗眩晕的机制主要就是镇静和调节皮层高级神经的活动。此外白芍和郁金还有镇静和增强耐缺氧能力;泽泻具有较好的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天麻、石决明、珍珠母、丹参和泽泻都有明显的降压效果[4]。所有方中诸药搭配合理,故可以有效迅速缓解后循环缺血的症状。

眩得宁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不仅可以对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血栓形成和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而且能明显改善眩晕症状,与单服阿司匹林相比效果明显。

[1]刘学源.后循环缺血研究进展[J].上海医学,2010,33(12):1110-1112.

[2]王健俐,闫卫静,李国臣.后循环缺血临床报告[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80-81.

[3]于峰.氟桂利嗪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172-1173.

[4]沈丕安.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9-754.

猜你喜欢

天麻阿司匹林黏度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血黏度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