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芜湖船舶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战略研究

2013-09-12余莹莹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3年3期
关键词:造船业船舶工业芜湖

胡 伟,余莹莹

(1.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01)

(2.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01)

芜湖船舶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战略研究

胡 伟1,余莹莹2

(1.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01)

(2.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01)

对芜湖船舶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进行研究是制订相关船舶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需要。通过对芜湖船舶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研究,指出芜湖船舶产业集群属于政府市场共同推动型,同时依据产业集群发展理论,对芜湖造船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产业集群错位竞争战略和船舶配套业集群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

船舶;产业集群;政策体系;错位竞争;发展战略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也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中稳健前行。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为:6 560万载重吨、7 523万载重吨、19 590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船舶市场的43%,54%,41%,三大指标均超越传统造船强国韩国和日本,跃居世界第一。回顾世界船舶产业历史可以发现,在世界船舶产业历史上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欧洲,进入20世纪50年代,日本造船业开始异军突起,打破了欧洲造船业独占鳌头的局面。然而在经历了20年左右的发展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造船业强势崛起并赶超日本,2000年韩国船舶产业总体实力超过日本成为新的世界造船帝国。2011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双重压力下,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复苏疲软,全球船舶工业持续低迷,我国船舶工业经济凭借国内劳动力、土地、岸线等造船要素和资源优势总体保持平稳运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继续领跑全球,继2010年成为世界第一后卫冕成功。

中国船舶工业在世界造船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且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依据产业集群与产业发展规模关系,中国船舶工业已经进入产业发展与产业集群密切相关的阶段。崔立瑶于21世纪初对世界造船业产业集中度问题进行过分析,证明船舶工业的产业集中度是比较高的[1]。陶永宏等人通过对中国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实证研究与特点分析,证明中国造船业具有一定的产业集群现象[2],同时通过对长三角地区造船业产业集中度、基尼系数、区位商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的计算,证明长三角地区造船业具有明显的产业集群现象[3]。

作为我国内河船舶交易量最大的市场——芜湖长江船舶交易市场2012年一季度交易船舶240艘,成交额为4.15亿元。截至3月底,该市场累计交易船舶4100艘,交易金额达63.06亿元。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依据,以协同发展为核心,全面考虑芜湖船舶产业发展战略。而船舶产业集群作为芜湖产业组织的重要形式,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对芜湖船舶产业集群问题进行研究对于促进安徽省船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芜湖船舶产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芜湖船舶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1.1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概述

研究芜湖船舶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需要探索芜湖船舶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找出产业集群的发生条件与决定因素,对于创造产业集群的区域环境,利用产业集群优势提升芜湖船舶工业的对外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表1为几种主要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表1 产业集群主要发展模式

1.2 芜湖船舶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发生机制基本为3种方式:政府促成型、自发形成型和政府市场共同推动型[4]。芜湖的船舶企业大多是民营性质的,以市场推动为主。芜湖坐落于长江之畔,发展船舶产业的区位优势和地域条件十分显著;芜湖毗邻长三角,民间资本雄厚,投资欲望强烈。特别是近年来芜湖的船舶工业发展迅速,在安徽省船舶制造业中所占的份额不断增加。当然,船舶工业在安徽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后,政府规划和支持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像三山区船舶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不断提升的集群现状里面都可以看出政府的推动作用。

2 芜湖造船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思考

通过对产业集群理论的分析,充分考虑芜湖船舶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本文针对芜湖船舶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a.按产业集群进行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组建大企业集团。

芜湖船舶产业集群化建设发展应依据以下原则进行:立足和发挥现有船舶产业布局、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坚持市场自发形成和政府推动形成相结合;依据区域特色和产业特点,合理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依据船舶工业内在发展规律,组建大集团是其客观要求。总装造船模式是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组织方式,是提高造船能力的有效方法,它需要有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作为依托,从而分层次、有效地带动全行业发展。这已经被日本、韩国造船业的成功发展所证实。芜湖船舶工业要取得更大的突破与发展,必须组建大型船舶企业集团。

b.开展错位竞争,使船舶产业集群各具特色。

从国际来看,世界上以造船为核心的各大船舶产业集群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如韩国的现代重工以建造液化天然气船见长;而三星重工则在建造海洋勘探船方面独占鳌头,在世界市场上占有60%的份额;大宇重工在建造大型油船方面称雄。韩国和日本造船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的强大优势是和其开展错位竞争,发挥各集群强项密不可分的。

因此,芜湖各个造船企业应注重与其他造船企业的错位竞争,各展优势,明确各自的市场定位,培育和形成各自的特色,避免产业结构趋同与重构。我国各省市船舶产业发展各有千秋,上海船舶产业的技术含量比较高,江苏发展比较快,而浙江船舶产业经营机制灵活。因此,芜湖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整合地区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船舶产业格局。

企业是参与市场竞争,开展错位竞争的主体,如果没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作为支撑,那么所有关于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都是苍白的。从目前情况来看,芜湖原有的特色船舶产业总体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普遍存在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等通病。因此,要在现有特色船舶产业中重点培育、发展一批规模更大、竞争力更强的龙头企业。

如果把芜湖造船企业分成“主力部队”和“专业兵种”,那么“主力部队”是指芜湖新联、江东船厂等骨干造船企业,它们技术力量雄厚,人才聚集,具有较强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应该重点建造特大型船舶和高附加值船舶;“专业兵种”是指生产的产品具有一定特色的中小型造船企业,如芜湖新远、芜湖皖南等,该类企业以生产中小型特种船舶为主,通过产品的特色获得市场,获得竞争力。此外,船舶配套企业也应该以地区或骨干企业为单位,培植和形成船舶配套产业集群特色,开展错位竞争。

c.加快发展配套业,促进船舶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

中国与日韩造船强国的差距主要在先进制造技术、科学管理和船舶配套3个方面。据有关资料,日、韩等造船强国,本土配套能力在95%以上,而我国只有40%左右。由此可见,船舶配套产品的差距已成为发展船舶工业的“瓶颈”[5]。依据日、韩两大造船强国的发展经验,在造船能力优先发展之后,船舶配套产业将随之得到发展。目前,国际船舶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新的一轮船舶产业转移已经开始。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能够吸纳国际造船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投资环境;当地的原材料、船舶配套供应能力及价格;当地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成本;现有的造船能力以及投资能力。就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优惠政策、投资能力以及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步下降,原材料、船舶配套供应能力及价格将显得十分重要。未来我国船舶工业承接国际造船业转移的竞争将会取决于本土船舶产业配套能力的竞争,产业配套能力越强,吸引国际造船业转移能力则越强。

芜湖船舶配套业的集群发展可以借鉴国外船舶配套企业实行专业化经营的经验,以主要专业厂为基础设立主机、辅机、仪表等专业公司,集中财力、先进设备和人才搞专业化生产,改变长期以来船舶配套业小而散,无序竞争的局面。依据芜湖船舶配套业的发展态势,笔者认为具体布局战略应充分发挥重点区域、重点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和产业集群效应,依托现有基础,重点发展船用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机,船用导航通讯设备,自动化装置等产品,支持数字化造船技术及应用、海洋工程技术装备开发与建造、新船型开发与设计等关键技术攻关活动。

3 关于芜湖船舶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发挥作用的方式是制订政策、制度,规范市场,创造良好的交易环境[6]。政府在产业集群的构建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促进芜湖船舶产业集群发展,政府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a.做好产业集群的统筹协调工作。

船舶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需要依靠政府统筹、行业协会协调。国家应该建立专门的政府协调机构,对芜湖船舶产业进行统一布局和规划。必须打破地域和行政区域的壁垒,建立战略联盟,发挥大集团、大企业在芜湖船舶产业群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各级政府机构在制订行业发展规划的同时,要将船舶企业的生产准入、基础设施投入等一并纳入行业管理范围,加强宏观指导与政策引导。

b.对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必要投入。

首先,通电、通水、通信、地面平整是最基本的投入,是集群正常运行的基础。其次,供应链不仅是一条物流链,也是一条信息链、资金链和增值链,所以物流平台、信息平台、资金流的构建也是排在“三通一平”之后的第二位投入。政府应依托现有基础,重点培育运作规范、现代高效、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船舶及船舶配套产品交易市场,形成促进芜湖船舶产业发展的重要物流中心和产品信息中心,并由此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c.强化集群中各个因素间的联系。

要促进企业与企业间的联系,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内相关企业的竞争与合作的动力机制,发挥政府的中间网络代理作用,提供建设性对话平台,设定优良的产业研究合作机构,促进产学研结合。政府可以通过项目、财税、融资等手段,促使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和研究单个企业难以承担的高风险的科技创新项目,使不同企业在这些项目的组织下,从互补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中获得协同作用,促进知识在企业间的传递和扩散,推动创新。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发展中介机构,大力发展代理商、生产力中心、技术信息中心、质量检测控制中心、开放性行业技术中心等集群发展机构。

[1]崔立瑶.船舶工业产业集中度问题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1(6):63-66.

[2]陶永宏.中国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实证研究与特点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4):180-182.

[3]陶永宏,冯俊文.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结构分析与实证研究[J].中国造船,2006(3):116 -123.

[4]朱英明.产业集群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03(3):54-57.

[5]王缉慈.关于用产业群战略发展我国造船业的政策建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9):15-18.

[6]陈军,陶永宏.产业集群形成模式比较及启示[J].企业活力,2006(3):8-9.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Strategic of Wuhu Ship Industrial Cluster

HU Wei1,YU Yingying2
(1.Anhui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Anhui Hefei,230001,China)
(2.Anhui Ankai Auto Ltd.Co.,Anhui Hefei,230001,China)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strategic of ship industrial cluster is the requirement for establishment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I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Wuhu ship industrial cluster,shows that the model is jointly promoting with govement and market,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strategic of Wuhu ship industrial clust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Ship;Industrial Cluster;Policy System;Dislocation Competition;Development Strategic

TH-9

A

2095-509X(2013)03-0022-04

10.3969/j.issn.2095-509X.2013.03.005

2012-09-27

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内科研项目

胡 伟(1980—),男,安徽合肥人,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经济政策。

猜你喜欢

造船业船舶工业芜湖
中国造船业订单继续位居世界第一
船舶工业被列为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行业
芜湖滨江天际线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基于I-O模型船舶工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
13项船舶工业国家标准正式立项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
芜湖药改的底气是“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