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山区旅游资源经济分析与产业发展研究

2013-09-12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年1期
关键词:区位商房山房山区

赵 圳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871)

旅游已成为当代居民的一种大众化生活方式。目前世界旅游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10%以上,旅游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8%以上,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促进作用更多体现在为产业部门搭建跳板、促进社会产品由生产到价值的实现,加快从供给到需求的转化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经济繁荣的促进力量[1,2]。

按照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房山区被确定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要求房山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打造首都西南生态屏障。房山区作为北京西南重要历史、人文、自然风景名区,拥有丰富且品位极高的旅游文化和生态资源;同时,在《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生态涵养区产业调整要优先发展旅游业”。因此,充分利用当地及周边旅游资源,发挥旅游业的产业优势,积极扶持旅游业成为房山区替代产业乃至支柱及主导产业,是房山区在产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路径选择。

1 房山区旅游资源概述

房山区旅游资源丰厚独特,不仅具有“古、野、奇、新”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同时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旅游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旅游区与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关系也为房山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房山区古老的文化、丰富独特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为房山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房山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主要体现在“山、水、洞、林”等山野风光,其中百花山、白草畔等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3]。房山区拥有周口店、十渡、云居寺、石花洞、上方山等一批世界级、国家级品牌。近年来全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十渡山水文化休闲走廊地处房山南线的黄金旅游线路上,有着较大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通过整合资源,扩充精品项目,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乡土特色,能进一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再加上与河北省野三坡、白石山等景区的区域联合优势,客源市场进一步扩大。表1为房山区旅游业市场细分情况。

表1 房山区旅游业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细分

2 旅游对房山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指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研究者常用旅游经济收入或其增加值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确定旅游业的经济贡献率,即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这是从旅游供给方收入的角度进行的统计[4]。根据北京市旅游局的统计数据,2011年,房山区的旅游业迅速发展。

图1-3是1999年至2011年房山区旅游业相关数据。从图中可看出,20004至2006年间,旅游业绩出现下滑,但总体来看,房山区旅游业呈现较快发展势头。

2.1 对房山区旅游经济指标的回归分析

对房山区的旅游业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各类经济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房山区的旅游业的经济贡献。根据相关系数公式:

x代表接待游客量;y1代表年旅游收入;y2代表直接就业人数。通过图1-2中数据,可以得到平均游客量、平均年旅游收入、平均就业人数分别为:

珔X=375.22万人,y1=59500万元,y2=5968人。

年接待游客量X与年旅游收入的相关系数:

年接待游客量X与直接就业人数的相关系数:

从式(2)(3)可以看出,房山游客人次与旅游收入和直接就业人数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建立回归方程:

年接待游客量X与年旅游收入的回归线形方程:

年接待游客量X与直接就业人数的回归线形方程:

这表明游客平均每增加1万人次,可以增加年旅游收入185万元,直接就业人数15.97人。

2.2 房山区域旅游经济区位商分析

区位商是空间分析中用来计量多种对象相对分布的方法,同时将分析结论体现为一个相对份额指标值,即区位商值在本研究中,考察的是旅游行业在空间上的相对分布,因此采用的基础数据是反映本地区旅游行业活动规模的增加值[5]。

本文假设: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区域,它的旅游收入占其国民GDP收入的比重应高于北京市总的旅游收入占总GDP收入的比重,即其区域旅游区位商大于1,说明它具有的区域旅游竞争优势较强,发展较快,发展程度、专业化程度比较高,也意味着该产业生产较为集中,在整个地区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若是低于北京总的旅游收入占总GDP的比重。即区域旅游区位商小于1,则说明其旅游竞争力较弱,该区旅游经济发展优势较差,发展程度较低。

式中:Qi为某区域i产业的区位商;ei为该区域i产业经济水平(如产值、就业等);eft为该区域所有产业总的经济水平:Ei为整个地区i产业的经济水平;En为整个地区所有产业总的经济水平。通过区旅游收入与该区总GDP的比值除以北京市总旅游收入与北京市总GDP的比值计算区域旅游区位商。从图4中可以看到:房山区的旅游业水平与北京平均旅游业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图4 房山区历年区位商

2.3 房山区经济对旅游的作用

旅游业发展严重依赖于旅游市场,特别是现在处于激烈竞争中的旅游业发展更离不开旅游市场的开拓。近期内,我国居民的近郊游以及近距离旅游还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特性,省内游将是近距离游的一种主要形式[6]。随着人均GDP和消费水平提高,带薪休假等相应政策出台,将加速旅游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

2012年,房山区星级饭店总数达到41家,居京郊第二;A级景区达到20家,居全市第二;市级民俗旅游村达到30个,市级民俗户达到1387户,均居全市第一。全区拥有有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周口店、云居寺3处世界级品牌,石花洞、霞云岭、上方山、十渡等24处国家级品牌和百花山–白草畔、圣莲山、蒲洼等22处市级品牌,旅游企事业单位达到305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1万人,日接待住宿、餐饮能力分别达到3.5万人和6.7万人。2000年以来,房山区共投入各级各类旅游专项资金5.1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8.7亿元,全区旅游业实现了快速协调发展。其中,2011年,全区共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投资9亿元。图5为房山区历年对旅游业的投资情况统计。

3 房山区旅游业发展方向

3.1 布局转变:由十渡一枝独秀向全区旅游业布局合理化转变

图5 房山区历年旅游投资额与竣工项目

十渡景区是房山区旅游业的龙头景区,2011年接待游客33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5亿元,占全区接待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今后,这种一枝独秀的旅游业格局必将被打破,呈现全区群芳争艳的旅游业格局。应通过实施“规划引领、龙头带动、创新驱动、融合联动、人才强旅”五项整合集聚式联动突破战略,交互运用规划布局、产业关联、大项目带动、城镇建设联动等多种手段,全面激活各种要素,整合优化资源,推动旅游业布局更加合理化,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3.2 结构转变:由观光产品向休闲度假与观光产品并重转变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加,现代人从追求有形的物质消费转变为追求无形的体验消费[7]。在经济层面上,休闲带来的益处体现于财富的增值、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休闲产业领域就业的增加等方面。在环境层面上其价值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持和保护,形成一种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状态,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8]。旅游产品将提升到以度假休闲旅游为主的时代。2011年末北京市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北京市民已具备强烈的休闲度假需求和相应的消费能力。房山区的旅游产品结构也应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在巩固提升传统观光旅游的同时,适应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品。

3.3 基础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和环境质量更加提升

房山发展旅游业的最大瓶颈就是交通状况和生态环境,因此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是当前首要任务。应以原煤矿分布最为密集的北部山区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山区环境综合整治。以知名景区为轴心,以精品线路为依托,优化贯穿南北两条旅游走廊的生态旅游黄金圈。加强以旅游道路、停车港湾、交通换乘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集散咨询、餐饮住宿、汽车营地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设施建设,以河道治理、矿山修复、遗迹保护、环境优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和以特色沟谷、文化古村、新型业态等为主要内容的精品民宿建设。

3.4 品牌提升:房山旅游形象大幅度提升

以“穿越之城、幸福之山”为整体形象,加强与传统媒体、网络、电信等传媒机构的合作,构建互联网、手机网、数字电视“三网一体”的网络营销体系。整理编写“房山故事”和“房山旅游景区故事”,开发特色图书、音像等宣传品。制作发放《旅游一册通》、《房山旅游一图通》,推行旅游“一卡通”,逐步实现一卡在手畅游房山。在主要客源地开发户外公益广告,拓展社区旅游宣传,扩大房山旅游的知名度。举办“房山礼物”旅游商品大赛,开发旅游纪念品佳作。

3.5 产业融合:加速与一产、二产、三产的融合

坚持一区一色、一沟一品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养生山吧、休闲农庄、采摘篱园等新型旅游业态,加速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利用现有产品、设施和生产线,开发旅游体验活动。利用工业遗址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动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融入旅游服务功能,推动工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利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燕都遗址、金陵遗址等历史人文资源,以及银音会、中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

3.6 区域合作:与北京周边城市以及本市其它区县的区域联动

随着京津冀市民消费水平快速提升,休闲消费在市民生活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京津冀三小时旅游休闲圈将汇聚成巨大的消费潜力。2011年,河北、山西、内蒙、东北以及东南亚等地游客明显攀升,约占房山区接待总量的27%,出现了跨区域联动的趋势。从游客角度来看,引发旅游行为的要因是旅游资源本身而并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今后应更加着眼于区域旅游资源和市场的联动,开发更为广域的旅游消费空间。应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加强与河北、天津、内蒙古等北京周边城市以及本市其它区县的区域联动,打造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在旅游资讯、质量监督、投诉处理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创建互惠共赢的合作平台。

总之,房山旅游业对经济收入、提高就业率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游客量平均每增加1万人次,可以增加年旅游收入185万元,直接就业人数15.97人。但房山区旅游业区位商比较低,与北京市旅游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具有很大提升空间。房山区历年来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逐渐增加,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未来旅游业发展方向应着眼于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的合理化、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品牌提升、产业融合、区域合作。

[1]闫敏.旅游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J].旅游学刊,1999,(5):9-12.

[2]刘华巧.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8-10.

[3]北京市房山区旅游局.北京市房山区旅游业项目规划(2009-2015)[R].2009.

[4]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3 -5.

[5]程选.我国地区比较优势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6]朱如虎.福建省经济对旅游业的支撑力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2 -3.

[7]张文建.农业旅游:产业融合与城乡互动[J].旅游学刊,2011,(10):11.

[8]克里斯多夫·丁顿.休闲:一种转为的力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50.

猜你喜欢

区位商房山房山区
「寺」「城」相遇 北京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展览设计解析
北京房山云居寺辽金刻经考述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房山区美丽乡村建设及规划设计的思考
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状况时空变化分析
北京市房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分区
北京地铁房山线产品可靠性分析报告
2007—2009年房山区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分析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