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参与碳汇造林项目的意愿分析

2013-09-12陈章纯彭立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年1期
关键词:意愿造林问卷

陈章纯 程 典 杨 阳 彭立群

(1.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2.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 100083)

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十大生态问题之首,而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则是气候变暖的根源。森林碳汇功能具有比其他减排方式更经济和高效的优点[1]。在市场上,森林碳汇被作为商品,通过碳信用自由转换成温室气体排放权,帮助国家完成温室气体减限排义务,这就形成了森林碳汇服务市场。森林碳汇的市场交易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提供了市场交换的方式,实现了森林生态价值的市场补偿,对于融资发展林业、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2]。

在开展和碳汇相关的业务之际,本公司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企业对碳汇造林的意愿度,为今后业务的发展指明方向。并借助相关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表层现象调查影响企业碳汇造林意愿的各个影响因素,从根本上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根源和本质,为加快碳汇造林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

1 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数据的调整

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项调查问卷设计包括问卷标题的设计、问卷说明的设计、问卷正文的设计和必要注明的设计等4部分。问卷正文分为受访企业的基本情况和调查的主题内容两部分,受访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名称、在职职工人数、企业成立年份、注册资本、行业领域、主营业务、年平均营业额等7个结构性选择问题,调查的主题内容包括企业对碳汇造林行为的认知、企业参与碳汇造林活动的动机、影响企业参与碳汇造林意愿的影响因素、意见和建议等4个方面共25个结构性选择问题和一个开放性问题。调查的主题内容各有所侧重,企业对碳汇造林行为的认知主要侧重于了解受访企业对碳汇造林项目内容的认识以及从企业角度出发对碳汇造林项目的看法;企业参与碳汇造林活动的动机调查侧重于对受访企业参与碳汇造林行为的出发点的调查,有利于了解企业的参与主要目的,更有侧重性地引导企业参与到碳汇造林的活动中;对影响企业参与碳汇造林意愿的因素调查是了解现行机制对企业参与碳汇造林积极性的引导程度和尚缺乏的激励机制;意见和建议是由受访企业说明自己其他方面的态度或观点,以征询受访企业对问卷调查本身的感受等等,作为主题内容最后的补充。

1.2 样本数据说明

调查成员利用网络以及假期时间,在全国范围选取包含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多行业企业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获得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达96.4%,利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处理,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次调查对象的样本特征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在106份调查问卷中,所调查的行业涉及农林牧渔业、制造业、信息产业、文化娱乐业、服务咨询类产业、建筑业等多种产业,由于就社会责任而言,制造业的生产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对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比例相对较大,占29.25%,其余产业也都有一定的比例,以显示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从组织规模看,在106份有效问卷中,公司在职员工人数在20人以内的占13.21%,20-200人的占38.68%,200人以上的占48.11%。因为公司在职人员的数量在一定程度反映公司的组织规模,员工人数多的企业实力相对雄厚,其公司文化相对成熟,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大,是碳汇造林项目所寻求的主要客户来源,因此对较大规模的企业所做的调查,其结果有一定的参照性。从企业的成立时间分析,30%的被调查企业成立时间不足十年,35%的企业成立时间在10-20年,另外35%的企业成立时间在20年以上,样本较为均匀。

表1 被调查企业的基本特征

2 企业参与意愿的实证分析

2.1 百分比分析

2.1.1 企业对碳汇造林的认知

对问卷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企业对碳汇造林的认知较为浅薄,93.74%的被调查企业认为碳汇造林项目的参与能有效提升企业的形象,但对于碳汇造林项目对企业员工的影响,只有59.32%的调查者表示能更好地鼓励员工,35.56%的人不清楚碳汇造林项目具体从某种程度上更好地鼓励员工。对于碳汇造林项目的加入是获取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12.34%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同意,12.67%的人表示不清楚见表2,其主要原因在于现行碳汇造林项目在企业参与方面的不普及,在企业间宣传工作的匮乏,参与企业数量的有限性使企业间没有形成一种资源共享的有效平台,最重要的是现行的森林碳汇交易机制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对于参与企业的便捷性和有利性。由此可知,企业对碳汇造林项目的认知较为浅层,企业并未十分了解参与碳汇造林对企业的益处,因此,进一步开发碳汇造林项目的中介服务平台,有利于更好地向企业普及碳汇造林知识,促成碳汇造林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2.1.2 企业参与碳汇造林的动机

由表3可以看出:100%的被调查者认同企业参与碳汇造林的主要动机为自主性地善尽社会责任,99%的企业认同参与碳汇造林的动机也有出于发展良好公共关系。而对于参与碳汇造林是为了可以获得的税负减免和缓和同行业的竞争压力的动机多数被调查企业并不十分认同。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对碳汇造林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公益性的社会活动,并没有认识到其经济价值,因此参与碳汇造林的举动,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只会发生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时的对社会的一种回馈。同时,由企业参与的动机可以看出现行碳汇造林相关机制没有有效吸引企业自主参与其中,税负减免等制度并没有有效实施,因此对于现阶段的企业并不十分具有吸引力。

表2 企业对碳汇造林项目的认知

表3 企业参与碳汇造林的动机

表4 影响企业参与碳汇造林的因素

2.1.3 影响企业参与碳汇造林的因素

从被调查者对影响碳汇造林因素的认同度分析可知,企业是否参与碳汇造林的关键还是企业利益相关者问题,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前提下,企业是否愿意参加碳汇造林项目主要考虑经济效益,只有能获得既得利益企业才有参与碳汇造林项目的动力。83%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影响企业参与碳汇造林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自身实力不足,81.48%则认为碳汇造林的高成本是影响企业参与碳汇造林的关键。此外,81.81%的企业认为由于碳汇造林的机制不健全,企业还不知如何参与到碳汇造林项目见表4,另外,滞后的税收政策和繁琐的退税手续都是影响企业参与碳汇造林项目的因素,因此,从机制上的改善和引导是提高企业参与意愿的关键。

3 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

3.1 模型及变量

为了进一步确定出影响企业参与碳汇造林意愿的主要因素及其显著性程度,该文建立了二元Logistic模型[3]。

将企业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设定为如下函数关系式:

企业参与意愿=F(企业个体特征,企业心理预期,其他)+扰动项

具体实证方程为:Y=F(x1,x2,x3)+ε

Y代表企业参与碳汇造林的意愿;xi依次代表各个因变量;ε代表随机扰动项。模型中各影响因素的具体变量见表5。

3.2 模型结果及归纳分析

在二元Logistic模型中,参与意愿为因变量,1代表有意愿参与碳汇造林,0表示没有意愿参与以企业个体特征、企业心理特征为自变量,变量的综合信息见表4。采用进入的办法对表6数据开展分析。模型R2为0.701,模型检验结果显著(P=0.000),Durbin-Watson值为1.819,其中B为非标准系数值,Beta为标准系数值,模型拟合情况良好(见表7)。

表5 相关变量设计说明(N=106)

表6 分类表a

a.切割值为 0.500

根据模型统计结果做以下归纳分析:

(1)企业个体特征:企业类型、组织规模与企业参与碳汇造林意愿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通过企业类型越靠近第一产业,参与碳汇造林意愿度越大;企业组织规模越大,参与碳汇造林的意愿度越大。

(2)企业心理特征:模型显示,企业对碳汇造林项目的认知与企业的参与意愿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企业对碳汇的认知度越高,参与碳汇造林的意愿度越大。企业认知度的sig<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表7 方程中的变量

4 结论与分析

根据目前国内碳汇造林及林业碳汇交易的基本情况,结合对企业参与碳汇造林意愿度分析的结果,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多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强,企业参与碳汇造林项目的意愿高,我们如果成立碳汇造林咨询与交易中介平台,通过对国内碳汇市场的调查、统计与分析,配以我公司的公关营销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建立我公司的中国碳汇资源库——为国内外的碳汇交易项目业主寻找和筛选碳购买方、协助企业与买方的谈判、帮助企业在减排交易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并最终促成CDM项目的完成,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2)我国企业对碳汇造林的认知度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碳汇交易起步晚、碳汇造林交易市场机制不健全、碳汇造林宣传力度不足,缺少能联系企业和造林林场的中介枢纽来促成项目的完成,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低碳、绿色、环保理念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碳汇造林项目,知道碳汇造林能给社会以及自身带来的好处,让更多的个人、企业积极参与到碳汇造林的项目中。

(3)企业参与碳汇造林的动机多样,但企业最为关心的是在启动碳汇造林项目之后能否获得一个权威的环保认证以及认证之后能够为企业身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公司在启动碳汇造林项目后要更注重社会经济效益提升空间的宣传,消除消费者的顾虑,有利于开拓更大的市场。

(4)目前政府提供的企业参与碳汇造林优惠政策如:税负减免、退税,免税等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滞后性,实质存在的优惠政策少,打击企业参与碳汇造林项目的积极性。

5 政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为提高碳汇造林项目成交数量,促进我国碳汇造林交易市场的成熟,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规范健全林业碳汇交易机制。我国现阶段迫切的需要逐步完善中国碳汇市场交易机制,在借鉴国外开展碳汇交易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对碳汇交易机制的规则和具体操作细则做进一步研究,建立国内碳汇造林市场的准入规则以及市场交易机制,引导市场走向市场化。

(2)普及碳汇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低碳意识。目前CDM和碳汇还只在相关的国家机构、企业和学术领域内为人所识,基层工作者、利益相关者还缺乏对此了解,尤其缺乏既懂林业,又懂市场的专业人才。我们应该大力宣传、普及碳汇知识,让碳汇服务意识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企业积极参与到碳交易中,主动实现减排,并对政策信息的反馈及时处理、对政策不断修正和完善。

(3)政府在政策上提供对碳汇造林项目的支持。政府如果可以在政策上对参与碳汇造林的企业给予支持,如减免税负、实施退税等政策,将有效吸引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为公司节约治污成本。在碳汇市场相对成熟阶段,政府可以推出碳汇认证,并根据企业规模强制规定企业每年的碳汇造林量。对积极参与造林项目的企业给予认证,提高企业形象,以此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经济利益。

[1]张亚莉,浅谈林业碳汇与全球气候变化之关联[J].吉林农业,2010,(5):86.

[2]何英,张小全与刘云仙,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现状与潜力[J].林业科学,2007,(7):106-111.

[3]苏楠,杨学军,王辉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意愿分析——基于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实证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2):62 -66.

猜你喜欢

意愿造林问卷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