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猪育种史的反思与教训

2013-09-12李润藩

中国猪业 2013年9期
关键词:松辽瘦肉率猪种

李润藩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公主岭 136100)

世界猪育种史的反思与教训

李润藩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公主岭 136100)

本文介绍了优质肉与优质猪的概念,反思了世界猪育种的历程,提出世界猪育种已从重视提高瘦肉率、生长速度、饲料报酬,转向重视提高繁殖力、增加产仔数、重视肉质、提高猪体质;中国猪育种应注意从中汲取教训,保护中国的地方猪品种,并介绍了松辽黑猪的培育情况。

优质肉;猪育种史;反思;松辽黑猪

1 优质肉与优质猪

在二十一世纪,我国生猪产业也进入新的阶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新的问题不断出现:猪肉质量下降,生猪疾病增多且难于治疗,环境污染越发严重。对消费者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直接入口的猪肉质量和安全问题。

随着科学发展,人的寿命延长,社会上回归自然的事例层出不穷,如粗粮价格已高于大米白面,假日旅游要去农村小院,开着轿车去山林挖野菜,连早市卖菜的人都在高喊“无农药、无化肥”。这一切除了新鲜感、安全感外,主要还是百姓怕食品不干净,怕出现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保健广受重视、食品安全屡屡出现问题的大形势下,人们对猪肉的质量与安全越发关注,对禁用添加剂如“瘦肉精”等的使用、药物及重金属的残留等问题十分敏感。2013年5月21日湖南又发现用莱克多巴胺(“瘦肉精”的一种) 喂猪的案例,抓捕了16名犯罪嫌疑人,没收非法所得三千万元,中央电视台报道时用了“食”恶不赦的醒目标题。近日有报道指出:目前中国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国家将从严从重处罚这些为了谋财不惜害命的人。

再看猪肉市场,五花八门的绿色优质肉、笨猪肉、黑色保健肉、精品野猪肉,还有外国培育的有机肉(即把猪养在有厕所、饭厅、磨牙处、刷痒处的“星级宾馆”,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猪肉)充斥市场。这些叫消费者眼花缭乱,好坏难辨,无从选择优质肉。

什么是优质猪?优质猪如果作为一个品种,它应该是能生产出稳定肉质的猪种。以肉质为例,应在肉色、大理石纹状、吸水力、pH24、嫩度、多汁性、肌内脂肪(IMF) 等性状达到理想指标,其中IMF的多少又是猪肉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一般新鲜猪肉的IMF应超过3%,如果超过5%就可增加肉的口感,尤其是在烹调过程中增加香味、提高适口性。中国猪的IMF在世界领先,一般多在3%以上,最高的如东北民猪可达到7%。

什么是优质肉?优质肉就是猪肉除了具备上文所说的内在指标外,还具备更重要的几大外部因素,即通常所说的“三无一良”(无病害、无残留、无污染和品质优良)。

优质猪种如果在饲养管理、环境卫生、药物使用、屠宰加工等方面做到符合规范,生产出来的肉就是优质肉。因此生产优质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配合,按要求办事。

2 对世界猪育种史的反思

纵观世界猪育种史可以发现,猪的育种可分为发下几个阶段:1990年以前主要以提高瘦肉率、生长速度、饲料报酬为主攻方向;1991~1996年以提高繁殖力、增加产仔数为主攻方向;1996~2000年开始重视肉质;现在又开始研究控制疾病、提高猪体质,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目前养猪场(户)最担心的问题及其获得盈利的最大障碍。

经过多年努力,养猪业发达国家的育种工作已取得巨大成果,日增重达到800g以上,瘦肉率达到60%以上,皮特兰猪甚至高达63%以上,料肉比达到2.0~2.2。但随着瘦肉率的不断提高,背膘厚度、屠宰体重及出售日龄不断下降;随之而来的是猪的体质和抗病力下降,应激反应增多,肉质下降,灰白肉(SPE)、黑干肉(DFD) 大量出现。仅就肌内脂肪(IMF) 含量来看,早在2000年熊远著先生就撰文指出:在1978~1992年期间,丹麦的长白、大白、杜洛克猪的IMF分别下降了一倍,长白、大白猪的IMF约为1%,杜洛克也由原来的4.15%下降到2.05%,这是为不科学的育种指标付出的沉重代价。

在肉质下降的同时,猪的体质和繁殖性能也出现问题。2002年8月,笔者亲自到北京用1.4万元引进两头皮特兰种猪,12小时后到达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时就死亡一头,另一头也在一周后死亡。另外,外种猪肢蹄病的发生情况和抗病力也不如中国猪。我们经多年的饲养观察和对比试验,抗病、抗寒能力排名分别为:长白<大白<杜洛克,最好的就是中国猪。

3 中国猪育种应从世界猪育种史汲取教训,保护中国的地方猪品种

中国猪品种数量居世界第一位,据1960年调查统计为126个,后经全国性大范围调查,合并了“同种异名”,区别了“同名异种”,确定猪品种为48个,这里有高繁殖力的太湖猪、耐寒耐高海拔的藏猪、皮薄肉嫩适合制作火腿的金华猪、可制作上等烤乳猪的香猪、可用于医疗实验的版纳微型猪等,这些猪都是全世界猪宝贵的基因库。但这些年中国花费大量外汇引进大量外国猪种,几乎是全国各地年年引,虽然在提高瘦肉率、日增重、饲料报酬上收到一定效果,但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猪的优良特性逐步消失,不少中国地方猪优良品种被改造,地方猪的数量逐渐减少,有的品种甚至消失。培育一个品种要花费十几年、几十年,尤其中国地方良种是经过几百上千年选育而成,但要消灭一个品种几年就可以做到,有特殊性能的中国猪种根本不需要改良,有的品种根本就不应该改良。

十二年前笔者写过一篇文章《进入新世纪,迎接新挑战》,文中介绍二十世纪世界各国纷纷追求高瘦肉率、高生长速度、薄背膘、早出栏,但到今天却又反过来走回归之路,有的国家甚至已制订出瘦肉率超过58%要扣分的评分标准,开始研究提高猪的繁殖率、产仔数,如重金引进中国的太湖猪进行提高产仔性能的研究,并且已经初见成效,如英国PIC公司早已把中国梅山猪作为提高繁殖性能、产仔数及改良肉质而必须引入的五个品种之一。

4 松辽黑猪的培育

猪的毛色不是决定肉质好坏的主要标志,不是黑色猪就一定是优质猪。笔者在“八五”期间主持一项课题,经过十五年五个世代的选育,培育出北方地区第一个黑色瘦肉型母系新品种——松辽黑猪(已被国家鉴定验收)。选用本地母猪和长白公猪交配生出一代母猪,一代母猪和杜洛克公猪交配后能产出纯黑色、白色和花色三种猪。我们选出优秀的黑色猪自群繁育,经过五个世代选育最后培育成松辽黑猪。

松辽黑猪现已在东北广大地区和猪场扎根落户,其肉质鲜美,很受消费者青睐;其主要性能指标是:产仔数为10~11头,经产母猪可达到13头;达到90kg的日龄为170天,日增重为702g;料肉比为3.01︰1,瘦肉率为57.26%,活体背膘为2.02mm。松辽黑猪虽在瘦肉率、日增重、料肉比等指标略低于国外品种(这也是其育种方案要求的),但其他指标尤其是肌内脂肪明显高于外国品种,这也是它肉质鲜美的主要原因。

在松辽黑猪专家验收会上,养猪界的老前辈张仲葛先生就预言说:“中国猪为世界养猪业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其优良特性是他们望尘莫及的。中国猪将在二十一世纪第三次走向世界。”这个预言现在已经实现,我们要尊重科学,回归自然,保护好中国地方猪种,引进外国猪要洋为中用,适可而止,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猪育种之路,这是我们养猪界同仁的光荣使命。

S828.2

B

1673-4645(2013)09-0030-02

2013-05-28

猜你喜欢

松辽瘦肉率猪种
贵州地方特色猪种培育
商品猪场杂交母本的选择
可视化中国地方猪种地理分布图
商品猪瘦肉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松辽分水岭隆起带近30年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提高生猪瘦肉率的方法
一生追梦色粉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