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手术体位颈托的制作与应用
2013-09-11何颖蕾陆晨辰
何颖蕾,虞 卫,陆晨辰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 200031)
随着头颈部手术日益增多,各种头颈部手术对术中和术后体位的要求都很高。如手术中需采取颈部过伸位,按照传统方法摆放手术体位,肩下垫肩垫,抬高肩部20°左右,头后仰两侧用沙袋固定,此时患者颈部过伸,颈椎处于反常状态,由于整个头颈部的重力集中在头枕部,术后头枕部发麻的情况较普遍;另外患者在全麻状态下,颈部肌肉、韧带松弛,缺乏对颈椎的保护,易导致颈部酸痛[1]。甲状腺、舌甲囊肿、全喉、半喉、气管成形等手术后,为减轻颈部皮肤缝合的张力,促进伤口愈合,医师要求患者体位保持为低头位或低头含胸30°卧位。在仰卧时,尚可通过垫枕保持该体位。但当改变体位时,如侧卧位、坐起或下床活动等,因缺乏相应的颈部固定措施,完全依靠患者意识,往往不能长时间保持该体位,或体位保持不到位,影响预后。对于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同时会造成气管套管与前壁相抵触,易引起摩擦而造成出血等并发症[2]。因此,我院设计了一种头颈部手术体位颈托,使用后不仅在术中能很好地暴露术野,使手术顺利进行;同时使患者更轻松规范地保持病情所需的术后体位,尽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该产品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号201220696618.2。
1 颈托的制作
1.1 材料与结构
1.1.1 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内芯采用记忆棉材料,外罩采用防水纤维织物制作,血迹污染时方便拆卸清洗。
1.1.2 结构
1.1.2.1 颈托的侧面为梯形,中间有“U”型凹槽(见图1),长约45 cm,宽约28 cm,最高处约8~10 cm。侧面设计有拉链槽,可将颈托打开,放入不同角度的插片(见图2)。
图1 闭合图
1.1.2.2 厚插片长约45 cm,宽约28 cm,对角边与一侧直角边呈15°(见图3)。
图2 打开图
1.1.2.3 薄插片长约45 cm,宽约28 cm,对角边与一侧直角边呈10°(见图3)。
图3 不同角度的插片
2 使用方法
2.1 头颈部手术术中需采取颈部过伸位,摆放手术体位时肩下垫一肩垫,平肩峰,头枕部后仰于体位颈托“U”型凹槽内。根据患者的身高、胖瘦及颈部长短,在颈托中逐渐添加不同角度的插片,调整到所需角度即可。如患者颈椎生理弧度较小、颈部较短时,选用薄插片;如患者颈椎生理弧度较大、颈部较长时,选用厚插片,颈部能完全贴合颈托使固定更加牢靠,由于颈部得到良好支撑,舒适度也相应增加。
2.2 头颈部手术术后为减轻颈部皮肤缝合的张力,促进伤口愈合,防止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医师常要求患者体位保持为低头位或低头含胸30°卧位。操作时先预计患者所需颈托的高度,若要加入插片时,将颈托中间的拉链打开,放入所需不同角度的插片,将颈托放入患者颈下,调整到所需位置即可。头颈部手术术后患者体位常采用低头含胸30°卧位,此时于颈托内同时放入厚、薄插片,调整到30°卧位。
3 临床应用效果
3.1 手术中使用颈托的效果 随机抽取96例术中需要使用颈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4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插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颈托移位及术后颈部不适情况,见表1。
表1 手术中颈托移位及术后颈部不适情况
3.2 手术后使用颈托的效果 随机抽取226例术后需要使用颈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08例与实验组1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插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使用颈托固定体位情况,见表2。
表2 术后使用颈托固定体位情况
4 讨论
4.1 术中使用此颈托,可以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减少体位移位,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由于颈部能完全贴合颈托,颈部得到良好支撑,可减少因长时间保持手术体位而引起的术后头颈部不适、头痛、腰背痛、呕吐的发生,从而增加舒适度。舒适度的提高,也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4.2 术后使用此颈托,可以降低颈部活动度,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不易移动,在患者体位改变时,都能较好的保持低头含胸位,有利于术后体位的保持,促进切口愈合、功能恢复。由于颈部能完全贴合颈托,颈部得到良好支撑,可减少因长时间保持体位而引起的头颈部不适,减少肩颈部肌肉酸痛和僵硬,从而提高舒适度。
4.3 颈托外罩采用防水纤维织物制作,血迹污染时方便拆卸清洗。可循环利用,提高利用率。此颈托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作,实用性强。
[1]孙桂芝,米永辉,张桂梅.颈托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体位摆放的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2,46(4):405-406.
[2]李艳芬,王蕾.喉癌患者术后的体位护理探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1):1392-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