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菜子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对策

2013-09-11周美正

治淮 2013年1期
关键词:入河点源面源

周美正 包 晶

菜子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对策

周美正 包 晶

1 引言

菜子湖流域发源于安徽省岳西县的松毛尖,东与白荡湖流域毗邻,南临破罡湖流域,西连皖河流域,北接巢湖流域。流域总面积3234km2,流域内主要河流有大沙河、挂车河、龙眠河、孔城河,湖泊有菜子湖,调蓄后由枞阳闸排入长江。菜子湖已被列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安庆沿江湿地保护区范围。菜子湖流域水系示意图见图1。

2 流域水系概况

2.1 自然概况

菜子湖水系包括嬉子、白兔、菜子三个湖,被肖庄南伸丘嘴分为东西部。嬉子湖在西,上积大沙河,挂车河及龙眠诸河水;白兔湖、菜子湖居东,上积孔城河及湖东一带丘陵来水。车富岭以北为白兔湖,以南为菜子湖,均由菜子湖南端小缸窑入枞阳长河,由枞阳大闸泄入长江。湿地资源丰富,是众多珍稀鸟类越冬的理想场所。该保护区现有湿地维管束植物39科85属152种,浮游动物13目67科105种,底栖动物14目28科53属71种。鱼类12目23科98种。鸟类16目40科191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白肩雕、大鸨等6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20种;有14种鸟类列入 IUCN(2000)极危、濒危、近危、易危受威胁等级,有8种鸟类达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菜子湖水系上游支流属皖西大别山区,境内山岭纵横,地形复杂,坡降大、水流急,受降水影响,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开发建设活动增加,人为水土流失呈加重趋势,成为安徽省两大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本地区土壤侵蚀形态主要为水力侵蚀。

2.2 水功能区概况

菜子湖已被列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安庆沿江湿地保护区范围,故划为1个一级水功能区,即自然保护区。现状水质为Ⅱ-Ⅲ类,划为保护区,即菜子湖桐城枞阳自然保护区,水质管理目标为Ⅱ-Ⅲ类。

3 水质现状

选取2011年安徽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监测的菜子湖水系水质站点代表站车富岭站附近湖区、枞阳闸上站点的水质资料实施评价。

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

水质评价项目为水温、pH值、总硬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养量、氨氮、挥发酚、砷、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氰化物、汞、铜、铅、锌、镉、六价铬、总磷、总氮共20项;湖泊营养状态评价项目有总磷、总氮、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共5项。评价结果见表1。

4 水污染原因分析

4.1 污染物排放

菜子湖水系污染源为点源污染和面源(非点源)污染。点源污染主要由桐城、怀宁两地工矿企业废水排放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而形成;面源污染指在流域内陆域较大范围内,溶解性或固体污染物在降雨径流作用下,通过地表和地下径流进入水体造成的污染。

(1)点源污染

菜子湖水系废污水排放口主要集中在其上游支流龙眠河和高河大河,分别为桐城市区和怀宁县城的工矿企业和生活废水,经监测两地重要入河排污口,测算菜子湖桐城枞阳自然保护区2010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入河量分别为460t、36.4t。

表1 菜子湖水系水质评价成果表

(2)面源污染

面源影响因素较多,本次调查主要考虑以下5个方面:农村生活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化肥农药的施用、分散式禽畜养殖、水土流失和城镇地表径流。参照安徽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估算方法,综合以上5个方面,2010年菜子湖桐城枞阳自然保护区面源污染物COD、氨氮入河量分别为312t、22.3t。

汇总点源、面源污染物得污染物入河湖总量,2010年COD、氨氮入河总量分别为772 t、58.9 t。

4.2 水域纳污能力

根据《安徽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该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为COD827 t/a、氨氮14.6 t/a。

4.3 限制排污总量及削减量

参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细则,确定安徽省水域污染物入河控制量原则,以保护区水质不得恶化为原则,保护区污染物入河控制量取纳污能力与现状污染物入河量中较小者。污染物入河控制总量COD772 t/a、氨氮14.6 t/a;削减量分别为COD0t/a、氨氮44.3t/a。

4.4 影响水质的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表1可知,菜子湖桐城枞阳自然保护区水质已不符合水功能水质目标要求,总磷含量超标;该区内的污染物氨氮实际入河量超出入河控制总量,需要进行削减。

5 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

菜子湖桐城枞阳自然保护区水质的好坏直接受流域内面源和点源污染影响,除常规的非工程措施以外,建议采取工程措施来进一步削减点源和面源污染物排放量。

5.1 实施点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削减点源污染物排放量

对产生点源污染的入河排污口进行综合整治,实现雨污分离、截污后的废污水集中处理、废污水转移其他水功能区排放或中水回用等措施。

5.2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及生态修复削减面源污染物排放量

(1)水土保持措施及生态修复

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水土流失特点和生产发展方向,坚持以支流为主线,提高上游深山、远山预防保护和人口稀少、林草覆盖度较大、水土流失轻微区生态修复能力,加强坡耕地、坡式经济林水土综合整治、“四荒”地及对生态移民区和安置区的治理,完善小流域坡面径流调控体系、山洪沟防治和沟道拦蓄工程体系,推进清洁型小流域、崩岗治理,提高监督监测监控等综合管理能力,构建由工程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格局。

(2)河道水环境整治

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保护规划范围内水环境和保障河道泄洪顺畅为目标,以河势控导、生态清淤、生态护岸、湿地修复等工程措施为重点,减少河道内源污染的释放、滞留净化河道污染、提高河流防洪标准、修复河流自然生态

安徽省水文局 230022安庆水文水资源局 246003)

猜你喜欢

入河点源面源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基于反射点源阵列的光学遥感卫星在轨辐射定标方法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晋中市入河排污口现状分析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研究
山西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
基于等效距离点源法的地震动模拟方法研究
静止轨道闪电探测性能实验室验证技术研究
合理规划入河排污口布局 严格纳污总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