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的新契机
2013-09-10孙玲
本刊记者 孙玲
自中朝经济区进入实质性的开发阶段后,越来越多的人将置业、投资的目光投向了丹东。如何在未来朝鲜对外贸易中发挥更重要的角色,才是丹东最大的考验。
黄金坪岛是朝鲜新义州地区的代表性粮仓地带,面积11.45平方公里,土地肥沃。
清晨,站在丹东的鸭绿江畔,偶尔会从河对岸那个神秘的国度朝鲜传来嘹亮雄壮的歌声。而与朝鲜隔江相望的这座边境之城,也随处可见与朝鲜有关的印迹。
丹东位于鸭绿江畔,黄海岸边,与朝鲜新义州隔江相望。因与朝鲜在人员、物资的交流上十分频繁,这座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成为外界窥探朝鲜的窗口,也成为众多期待在对朝贸易中淘金者的集散地。
2012年8月14日,“中朝共同开发和共同管理黄金坪经济区管委会”(下称“黄金坪管委会”)在北京宣告成立。随后,黄金坪管委会办公楼举行奠基仪式并正式向社会公开招聘中方工作人员。一时间,丹东、黄金坪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人们把这看作是一直封闭的朝鲜所展现出的开放姿态,而丹东无疑更加稳固了在中朝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朝贸易由来已久
在丹东的一经街及其周边的胡同里,到处都是朝鲜人、韩国人以及中国人开设的专门对朝贸易的商店。家用电器、食品、钟表……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点缀鸭绿江畔的朝式餐馆构成了丹东热闹繁华的景象。走在大街上,可见进出口贸易公司的招牌上都是中文和朝鲜文并存。
关于对朝贸易,丹东人一点都不陌生。在朝鲜物资匮乏的年代,几乎每个朝鲜华侨都会利用出入边境探亲的机会,携带一些食物和生活用品回去。那些和朝鲜做生意的人也大多带着“一夜暴富”的传奇色彩,一些做海鲜贸易的人几年下来就积攒了几千万的身价,而那些倒卖计算机的商人则每个月都能赚到几万元。
在丹东,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朝鲜华侨做“边贸”生意的故事:先穿一件军大衣到丹东,然后把军大衣里的棉花全部抽走,在丹东买上几百根油条,用塑料袋包好,装在军大衣里穿回朝鲜,再把油条拿出来偷偷卖掉。由于朝鲜实行供给制,基本的生活物资都是凭票供应。这个华侨带回的几百根油条马上成为抢手货,这一趟就至少赚了成本四倍以上的利润。
事实上,丹东与朝鲜的边境贸易始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清政府开通了丹东港与朝鲜等国的通商贸易。当时的边境贸易并无专门的管理机构,而是由地方政府主持,以民间交易为主。朝鲜向中国输出耕牛、布匹、纸张和药材,中国向朝鲜出售丝绸、棉织技术和工具。随着丹东经济的发展,中朝两国民间的边境贸易也同时增长。东北沦陷时期,日伪当局发布《战时紧急经济法案》,“强化缉私”,边境贸易被视为非法行为。
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当时的辽宁省政府尚未设立外贸或边贸机构,同朝鲜的边境贸易仍按照之前的方式进行,直到1951年因朝鲜战争而停止。1958年年末,中朝签订《关于中朝两国边境地方易货贸易的协定书》,并于1961年年初正式开展中朝边境贸易。截至1970年7月,十年间中朝累计实现边贸进出口额3700万元。“文革”后期,双边贸易被迫中断。
1981年9月,国务院批准辽宁省恢复同朝鲜平安北道之间的边境易货贸易。1982年,中朝边贸会谈在搁浅12年后再次重启。在第一单生意中,中国用150吨食用油换取了朝鲜210吨明太鱼。1988年,丹东被列入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开放区后,边贸规模逐年扩大。到1992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制定了鼓励边贸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中朝贸易由记账改为现汇方式,民营资本也开始介入中朝经贸活动。从此,丹东对朝边境贸易得到快速发展。
“现在,在丹东的对朝贸易公司已有500家以上,但真正上规模的边贸公司基本没有。由于朝鲜内部经济环境等的制约,现在中朝边贸还远没有到高潮期。”据对朝投资的资深人士透露,由于朝鲜的政策经常调整,去朝鲜的旅行团也经常因为一些不甚明朗的政治原因临时撤团。在丹东,中朝边贸一直还是个“敏感”话题,以至于在大街上想找商人进行采访都很困难。在他们看来,满大街都是朝鲜人,一旦这些敏感的话题被他们听到,引起反感,列入黑名单后就再也无法和他们做生意了。
揭秘黄金坪
在鸭绿江的下游,有两座美丽的岛屿,它们属于朝鲜的领土。2010年5月,朝鲜已故领导人金正日在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达成共识,计划在这两座岛屿上建成中朝黄金坪、威化岛经济区。尽管金正日于2011年年底逝世,有关中朝经济区的各项战略规划却没有因此停滞。2012年8月,中朝经济区正式启动,并从黄金坪岛的开发建设开始。
黄金坪岛与丹东浪头镇通过陆地相连,中间仅隔一道铁丝网,面积11.45平方公里,土地肥沃,是朝鲜新义州地区的代表性粮仓地带。由于该地的土壤特性与丹东极为相近,而丹东又有现成的全国闻名的旅游观光农业示范点,因此现代高效农业将成为该经济区的重点产业之一。
2012年8月14日,黄金坪管委会成立时宣布,由中方人员,即丹东市委常委、秘书长卢秉宇出任黄金坪管委会主任,四个副主任则分别由中朝两国各派两名。这一全球首创的合作模式无疑是建立在中朝两国长久以来的友谊基础之上,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市场运作方式实现经济的合作共赢。
丹东鸭绿江畔,改革开放让这座边境城市热闹而繁华。
据了解,尽管是朝鲜领土,但黄金坪经济区将实行免签证。外国人和车辆可持护照或其他出入证明从规定的通道直接出入经济区,无需签证,而生产经营所需的物资等也不征收关税。此外,该经济区的企业还享受优惠的投资政策,如企业所得税率为决算利润的14%;经营投资十年以上的特定企业可享受减税、免税等待遇;对基础设施部门再投资的,可申请退还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100%所得税款等。
据卢秉宇介绍,经济区将鼓励国有和民营经济投资参与黄金坪经济区的商贸服务设施建设,鼓励中国相关银行到经济区设立分支机构。在外汇政策方面,中国的人民币和朝鲜的朝鲜圆均可在经济区内流通。“中朝正在商谈,计划出台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卢秉宇说。
自中朝经济区进入实质性的开发阶段后,越来越多的人将置业、投资的目光投向了丹东。
丹东的选择
在丹东中朝友谊桥附近,每天都会有一些蒙着绿色帆布的大货车等待着通关后前往朝鲜,这里面装的多是蔬菜或水果、日用百货、服装、粮油食品。下午4点,繁忙的边境口岸挤满了等待通关的人流和货车。由于鸭绿江大桥上只有一条可以单向行驶的汽车道和火车道,丹东市海关每月都只能和朝方商量当月由谁的人流和货物先通过。
为了解决这一瓶颈,中朝两国政府于2010年2月签署双边协定,在原来的鸭绿江大桥下游十公里处新建一座鸭绿江公路大桥。新桥由中国政府投资建设,总投资达22.2亿元,采用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计划于2014年7月建成通车。
据介绍,大桥开工当天,丹东的房价就涨了500元。而大桥所在地区的鸭绿江边,丹东新区已经初具规模,体育场、剧院、市政大楼等已修建完成,附近的新加坡城、滨海壹号等高档房地产项目都在热卖中。
丹东新区位于丹东市西南部,占地面积61.8万平方公里,预计容纳40万人口,其综合定位就是成为中朝边境互补合作的“桥头堡”。为了实现与黄金坪口岸交通、信息、能源、产业等方面的跨境对接,丹东新区规划出了十平方公里的中朝黄金坪特殊经济配套区。
“经过五年的发展,丹东新区将完全具备为黄金坪的下一步大规模开发建设提供生产配套以及生活配套的条件。”丹东市委书记戴玉林表示,除了为黄金坪开发区提供服务以外,如何在未来朝鲜对外贸易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才是丹东最大的考验。目前,丹东最大的发展瓶颈就是缺工人、缺人才。为了发展,丹东需要从朝鲜引进更多的劳动力。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朝鲜人来丹东务工、经商。在鸭绿江的丹东一侧有很多朝鲜人开的饭店,服务员全是清一色的朝鲜姑娘。这些人都是经过国内的层层政治审核,严格挑选出来的。他们往往都是家庭背景优越、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高才生,算得上是千里挑一的人才,而且守纪律、负责任。如果大量引入朝鲜劳工,则不仅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还可以拉动丹东的消费。
由于历史原因,丹东市内的朝鲜华侨众多。在市内长期居住的朝鲜族人口近两万人,现居住在朝鲜的华侨达8000余人,历年归国回丹东居住的华侨有7000余人。这些华侨及亲属通过探亲和民间商务活动的形式往来频繁,联系密切,是丹东发展对朝经贸合作的重要人文资源。如果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在引进人才、贸易合作等方面都会增加便利。
“丹东要利用自己的特殊区位优势和现有条件,在对朝经济区的合作中扮演好‘桥头堡’和‘大通道’的作用。”戴玉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