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养成教育实施途径探析
2013-09-09邹明
邹明
【摘 要】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思想道德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养成教育重在养成,因此,探讨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养成教育;实施途径
1.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涵义极其意义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指以高校为主体,在家庭、社会的配合下,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形成和发展规律,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大学生施加系统影响,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人文精神修养和人格健全的教育,重视大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大学生养成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培养大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养成教育对纠正高校德育中重“知”轻“行”和大学生在道德上普遍存在的“知而不行”或“知行不一”的现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2.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塑造人文精神
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塑造人文精神已成为21世纪高校教学改革探索的热点。人文精神造就人的灵魂,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种无形动力。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的现代人文精神,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包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人为核心,融天地万物为一体,追求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高理想境界和自爱、自律与自制精神的人,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在人格、道德、精神和审美等方面有较高品味。
2.2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该当是这种人。”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导,教育活动的选择是由他们实施的。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育人的实施效果,能产生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在道德人格、心灵、境界、情操等方面足以成为学生效法的楷模。教师只有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在学生中享有教高的威望,教师讲的,学生才容易接受,才能照着去做。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没有教师给学生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性格中的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
2.3加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管理育人,管理制度是重要载体。管理者在管人管事的过程中,必须靠科学、规范、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方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制度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和社会的行为有着强大的导向作用,个体道德的发展塑造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引导。
好的制度应当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符合基本的伦理原则如公正、民主、人本等,是鼓励人向善的。第二,要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也就是程序合法,程序与实体统一。此外,好的制度能否实现既定目标取决于执行者,所谓“徒法不能以自行”。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和教师要树立榜样作用,以表里如一、一以贯之的言行贯彻制度精神,时时做到民主公正廉洁。
2.4知识考核与行为考核相结合
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要渠道。因此搞好高校“两课”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考核方法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很多大学生卷面写的很漂亮,但是平时表现却很差,出现了严重的知行脱节、知行分离的现象。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两课”考核应与学生平时表现相结合,加大学生的平时考核力度,把老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纳入考核之中,有效避免学生重学习成绩,轻行为践履的弊病,对于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文明修身、促进知行统一具有积极意义。
养成教育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基础教育,同时又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的教育。它的成功,不仅有利于德育工作优化,也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体能的加强和美育的落实。社会各界、学校各部门都应对大学生养成教育高度重视,共同肩负起对当代青年的教育责任。
【参考文献】
[1]赵群慧.大学生养成教育途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4).
[2]汤永春.优化德育环境确保大学生成人成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5(18).
[3]王琦.养成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长治学院学报,2007(2).
[4]刑国忠.把大学生养成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