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植物文化在园林建设中的体现
2013-09-09苏静
苏静
【摘 要】植物是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植物的选择和园林的用途及其景观效果有密切的联系。在园林中形成过程由于受到文化和历史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植物文化,从古至今,中国的植物文化在园林文化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且随着城市生活多样化的进程,植物文化得到新的演绎。本文阐述了中国植物文化的形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为更好的利用植物文化的特色提供一些观点和思路。
【关键词】植物文化;造景;园林
植物作为造园的重要素材与园林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园林中选择、应用植物的过程中逐渐也形成一类特殊的植物文化,植物文化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显著[1]。植物文化的研究对于园林特色、园林风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植物文化的思想和背景及其在园林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作为切入口,全面阐述了植物文化对于园林建设的影响。
1.植物文化在古代园林建设中体现
1.1从植物选择方面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深受历代山水诗、山水画、哲学思想乃至生活习俗的影响[2]。在植物选择上十分重视“品格”,形式上注重色、香、韵,不仅为了绿而绿,而且还力求能入画,意境上求深远、含蓄、内秀,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喜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般精巧玲珑的景点布置,偏爱“曲径通幽”的环境。如苏州拙政园中部土山上的雪香云蔚亭,亭内匾额上云:“山花野鸟之间”,俯看林木葱郁,浓荫蔽日,灌木花草丛生其间,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丘壑林泉之间,山林野趣油然而生;亭前有文征明撰书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及其有力的渲染烘托出这一意境;再如拙政园的远香堂,网师园得小山丛桂轩、留园的闻木樨香轩、承德避暑山庄的香远溢清等景观。
同时,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也非常重要,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如果建筑物与古树名木矛盾时,宁可移动建筑以保住大树。计成在《园冶》说:“多年树木,碍箭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研数桠不妨封顶。”构建房屋容易,百年成树艰难。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坦或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也令人陶醉于向往中的自然。
1.2植物配置方面文化的体现
我国在长期的园林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植物文化,注重根据环境的不同配置相应的树种,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皇家园林植物配置为反映皇权的至高无上与威严,常选用姿态挺拔意境悠远的树种,如国槐、白皮松、玉兰、银杏、牡丹、芍药等传统树种。其植被配置,既沿袭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风格,又突出了皇家园林的特点。从植被种类来看,宫中多植松、柏、槐、楸、银杏等象征长寿、祥瑞的树种。银杏寿命极长,可达千年,被称为“帝王树”;楸树因萌发力强,多生根蘖,象征子孙繁盛而备受皇室青睐。而海棠、玉兰、竹、梅、芍药、牡丹、青桐、紫藤、凌霄等植被则因寓有繁茂、富贵、清雅、刚直秉正、绵延不绝等种种美好含意,成为宫内最常见的花木。
私家园林则更注重主题的表达与意境的营造,利用松、竹、梅“岁寒三君子”等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植物来表达文人的某种情感或追求。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很多以植物造景的例子,或以植物搭配建筑、小品,或以植物题名,都让人浮想联翩,心向往之。由于植物具有丰富的寓意和立体观赏特征,使得文人居住的园林充满了诗情画意,声色俱佳。植物通过与文字的结合,传达了人的精神追求和寄托,起到画龙点睛、渲染园林气氛的作用,直观地反映了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如万壑松风、曲水荷香、嘉树轩、 梨花伴月,又如苏州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承德避暑山庄的香远益清。清人陈淏子在《花镜》中指出“有名园而无佳卉,犹进屋之鲜丽人”,足见园林植物文化意义的重要性。
2.植物文化在当代园林建设中体现
全国已有数百个城市选定了市花市树,比如北京 月季、菊花 国槐、侧柏, 天津(沿海)月季、美国白蜡,上海(沿海)玉兰,白玉兰,重庆 山茶花、黄葛树,香港 洋紫荆,澳门 荷花,陕西西安 石榴、月季、国槐等。
每年各地多有花市或专业性花卉展览活动,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国际间的花卉科技、花卉艺术方面的交流活动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花文化的发展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园林植物文化的深入人心与广泛应用。
早在3000多年前,随着商周时代“囿”的出现,中国园林便逐步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水平屹立于世界园林之林。在我国园林发展史上,观赏植物的栽培和造景应用贯穿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而专类园林的历史也极为悠久。专类园林最初以实用为主要目的,但逐渐地开始带有一些观赏游览的性质,如《诗经》中提到的芍药栽培,《离骚》中谈到的“滋兰九畹,树蕙百亩”。到了唐、宋时期,我国封建社会植物文化艺术发展到了高级阶段,中国古典园林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使得植物的专类栽培和应用更为普遍,植物专类园造景在唐朝便进入了成熟阶段,如牡丹专类园,海棠专类园,竹子专类园等。
古树名木的保护也体现了国家对植物文化的尊重与重视,为此,各地也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条款来保护植物,例如徐州市人民政府令(第66号)《徐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已经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三日市人民政府第三十七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6月5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江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4号(2004年11月26日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它们是一个城市历史和发展的见证,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当然,植物文化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在园林的规划建设中,文化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植物文化也应该与时俱进。近年来我国园林建设中出现了盲目追求景观效果的问题,大马路、大广场、大草坪随处可见,城市广场和景观大道的背后,是文化和地域性的缺失,这既不利于文化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保护,也不能体现一个地区或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我国植物种类丰富,植物文化悠久并独具特色,如何在园林建设中体现我国传统的园林植物文化底蕴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也为解决我国“千城一面”现象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3-5]。
3.结束语
我国的植物文化不仅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息息相关,更反映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民族特质,随着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植物文化的重要性也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植物文化特色是建筑,地形所表达不了的。园林中植物文化的运用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充分利用植物文化特色,将其作为点景,寓景的原则,体现出现代化的寓意,为园林事业做出贡献,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园林作品。了解更多的植物文化便于人们进行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张鸣灿,林萍,潘耕耘等.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配置[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
[2]黎伯钢,徐慧宁.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内涵及其对现代园林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9224-9225.
[3]孟霓霓,孟超.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文化的思考[J].大家,2010(3),227.
[4]黎伯钢,李德祥.中国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景观[J].安徽农业科学,2010,36(25).
[5]布莉华,刘传.《诗经》中的植物文化[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1):28-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