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IV携带者并发肺腺癌1例及文献复习

2013-09-09赵晶姜达刘荣凤李欣

中国肺癌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医科大学阳性细胞淋巴细胞

赵晶 姜达 刘荣凤 李欣

作者单位:050000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通讯作者:姜达,E-mail: jiangda139@163.com)

1 临床资料

图 1 景县人民医院胸部CT(2012年9月4日):右肺中叶肿块并右侧胸腔积液Fig 1 Chest CT o f King Coun ty Peop le's Hosp ita l (2012-09-04): righ t m idd le lobe m ass and right p leural effusion

患者,男,57岁,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于2012年10月11日收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诊治。入院前2月患者因受凉出现咳嗽,咳白色稀痰,伴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平卧位时症状加重。无痰中带血及咯血,无发热盗汗,无声嘶。口服感冒药及静脉输注消炎药(具体不详)后无明显缓解,就诊于景县人民医院,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中叶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欠清;右肺炎症;右侧胸腔积液(图1)。未行正规治疗,1月前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考虑肺腺癌。行顺铂+吉西他滨联合化疗1周期,同时博来霉素60 mg胸腔注药,末次化疗时间为2012年9月9日。后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患者拒绝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 th factor receptor, EGFR)等分子靶标检测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靶向治疗。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结合患者情况,考虑培美曲塞更具优势且副作用较小,给予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1周期,末次化疗时间为2012年10月14日。化疗后患者出现I度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轻微,化疗后患者未定期返院。2012年12月20日患者出现头痛、头晕,伴呕吐,景县人民医院查头颅CT:颅内多发不规则低密度影,考虑转移,再次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患者同意口服吉非替尼片(印度版)靶向治疗(250 mg,1次/日)。治疗后上述症状缓解,无皮疹等副反应,目前仍在随访中。

既往自诉于2008年因拔牙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 IV),并于衡水市疾控中心确诊为H IV阳性,此后规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1次/日),齐多夫定(300 mg,2次/日)和奈韦拉平(200 mg,2次/日)。每3个月到疾控中心领取药品及化验相关指标。依据艾滋病诊疗指南,接受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的患者治疗1年以上且病情稳定,每年行2次CD4+T淋巴细胞数检测。衡水市疾控中心每年为此患者免费行2次CD4+T淋巴细胞数目及1次H IV病毒载量测定。2012年4月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为559个/mm3,HIV病毒载量为10拷贝/m L;2012年7月CD4+T淋巴细胞数为402个/mm3。但患者这两次CD4+T淋巴细胞数目及1次H IV病毒载量测定均为发现肺癌之前数据。化疗2个疗程后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检查(2012年11月13日)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检测报告:CD3阳性细胞率38%,CD4阳性细胞率16%,CD8阳性细胞率18%,NK阳性细胞率24%,CD4/CD8为0.89,CD19阳性细胞率8%;检测结果:T细胞数量均减少,NK细胞数量减少,T4/T8比值倒置。发生脑转移后检查(2012年12月31日)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检测报告:CD 3阳性细胞率50%,CD4阳性细胞率20%,CD8阳性细胞率32%,NK阳性细胞率29%,CD4/CD8为0.63;检测结果:T细胞总量和T4细胞数量减少,T8细胞数量增高,NK细胞数量减少,T4/T8比值倒置。CD19阳性细胞率8%,B细胞数量正常。

患者吸烟40年,每日约20支,现仍未戒烟。偶少量饮酒,否认性病、冶游史,否认吸毒及输血史。无肝炎、梅毒等传染病史。28岁结婚,育2子1女,子女及配偶健康状况良好,检查均未感染HIV病毒。

2 讨论

H 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易患各种恶性肿瘤,其中卡波西肉瘤、恶性淋巴瘤、子宫颈癌在亚洲以外地区的H IV/AIDS人群中发生率高,称为艾滋病相关肿瘤。近年来,由于艾滋病发病率的增加,非HIV相关肿瘤(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胃癌、肝癌多见)也日益受到关注。研究[1]报道1991年-1995年和2001年-2005年,艾滋病相关肿瘤降低了3倍(34,587 vs 10,325; P<0.001),而非艾滋病相关肿瘤增加了约3倍(3,193 vs 10,059; P<0.001)。

1984年,Irw in等[2]首先在艾滋感染者中发现1例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04年-2007年美国34个洲H IV携带者中,共发生2,191例非艾滋病相关肿瘤,其中肺癌454例[1]。检索发现,1980年-2007年H IV阳性合并肺癌患者共3,963例。对Brescia研究[3]、GICAT研究[4]等进行分析,显示HIV合并肺癌发病中位年龄为46.9岁,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5-10:1[5]。还有证据[6]表明,H IV阳性患者患肺癌的年龄比未感染HIV患者提前10年以上,其中位CD4+T淋巴细胞数常多于200个/μL。HIV阳性合并肺癌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6%-94%,以腺癌居多,约占30%-52%。而且,大约70%-90%的患者被诊断为肺癌即处于局部晚期或进展期[7],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个月。

重度吸烟被认为是H IV阳性患者发生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6],即使在调整吸烟密度及强度等因素的情况下,肺癌的发生率仍是普通人群的2倍-4倍,HIV可增加吸烟的致癌作用。其它诸如H IV持续性的致癌作用;反复肺部感染;H IV引起的免疫缺陷及H IV相关免疫监视作用降低等也使肺癌的发生机率大增。新的抗逆转录治疗药物,雷特格韦相对安慰剂组有更高的肿瘤发生风险[8],提示抗HIV药物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实验研究[9]表明,HIV tat基因产物可增加一些原癌基因如c-myc、c-fos、c-jun的表达,在肺腺癌患者中还能下调肿瘤抑制基因p53的表达。此外,在HIV感染合并肺癌患者中,微卫星改变相比未感染HIV的肺癌患者增加了6倍[10],HIV导致的基因不稳定增加了肺癌的发生。肺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也可能加强吸烟患者患肺癌机率,然而,CD4+T淋巴胞数减少及HIV病毒载量增加与肺癌的发生无明显关联[11]。

此病例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为首次发现,具有一定临床意义。鉴于我国HIV现处于高发阶段,且HIV/AIDS易并发恶性肿瘤的机会增大,因此,临床上会有越来越多的此类病例,对于HIV合并肺癌患者的治疗来说,目前尚缺少相关指南。笔者认为,在患者免疫功能状态正常及一般情况较好的情况下,应遵循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一般原则。对于早期患者,根治性手术仍作为首选。而对无局部治疗机会的患者,则选择放化疗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尽管EGFR突变对肺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Chinn等[12]研究显示AIDS与EGFR突变联系不明显。此外,在治疗期间应注重监测免疫功能,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有证据表明,在未行HAART或HAART早期阶段,HIV阳性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未感染H IV患者。最近的研究[13]显示,在HAART期间,两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对于合并HIV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经积极的治疗后可以获得与H IV阴性患者类似的生存期。导致这个结果可能是因为HAART治疗减少了机会性感染的机会,提高了生存状态,有助于患者接受更多的化疗。某些抗H IV药物有抑制肿瘤的作用,蛋白酶抑制剂奈非那韦能够提高对卡波西肉瘤细胞的免疫监视,通过增加内质网压力促进肿瘤细胞死亡[14],间接或直接抑制肿瘤转移。肿瘤、宿主、HIV病毒、抗HIV药物与抗肿瘤药物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图2),抗HIV治疗除了抗HIV的作用,还可抑制肿瘤转移,与抗肿瘤治疗有协同作用,同时,对改善宿主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影响。而抗肿瘤治疗除抑制肿瘤生长外,可引起免疫细胞减少,削弱患者免疫功能,利于HIV病毒复制。鉴于抗HIV药物奈非那韦在体外选择性抑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 th factor receptor-2, 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生长的事实[15],有理由相信,HAART治疗同样也可能使HIV阳性肺癌患者获益。本例患者也正是在积极抗HIV治疗的同时实施综合治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图 2 肿瘤、宿主、HIV病毒、抗HIV治疗与抗肿瘤治疗之间可能存在的复杂关系Fig 2 Tum o r, host, HIV virus, an ti-HIV therapy and an titum o r therapy that m ay exist am ong the com p lex interrelationships

抗HIV药物与化疗药物的相互作用可影响疗效[16]。研究证实,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CYP450)可降解依托泊苷、紫杉醇、长春新碱及盐酸厄洛替尼、吉非替尼等化疗药物,蛋白酶抑制剂利托那韦可通过抑制CYP450进而影响化疗药物代谢,增加化疗药物作用。当然,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极其复杂的。有文献报道利托那韦还能将诸如紫杉醇、长春新碱等化疗药物泵出细胞外,具有减弱化疗药物的作用。除此之外,临床工作中也应关注抗HIV药物自身毒副作用对患者的影响。核苷类似物如齐多夫定可加重化疗患者的骨髓抑制;齐多夫定联合拉米夫定是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修复链的终止者,具有基因毒性。因此,对抗HIV联合化疗患者,应尽可能避免联合治疗带来的毒性相加作用,进而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生存期缩短。

需要指出的是,临床并未推荐正在进行化疗的HIV阳性患者常规预防机会性感染。本例患者化疗后出现I度骨髓抑制及轻微消化道反应,尚可耐受,临床上并未对可能发生的感染进行预防,考虑到患者免疫缺陷,化疗后患者T淋巴细胞数目减少,T4/T8比值倒置,易发生各种机会向感染。因此,化疗过程中给予胸腺肽等免疫增强剂治疗,化疗后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同时嘱其预防感冒,定期监测血常规等相关指标。笔者认为机会性感染及各种可能的感染始终是HIV阳性合并肺癌患者的危险因素,甚至是致命。因此治疗期间,应常规监测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

猜你喜欢

医科大学阳性细胞淋巴细胞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1期英文目次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CD14、IL-4和TNF-α在健康人和慢性根尖周病患者组织中的免疫荧光定位*
Ghrelin阳性细胞在食蟹猴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定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性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