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扰素及高三尖杉酯碱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3-09-08王晓霞赵殿凤长春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大学第四医院血液肿瘤科吉林长春130011

吉林医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真性血液学干扰素

王晓霞,赵殿凤,张 哲,孙 渌 (长春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大学第四医院血液肿瘤科,吉林 长春 13001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病因不明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属于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 oliferative disease,MPD)的一种。病例少见,又无根治方法,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对PV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应用干扰素及高三尖杉酯碱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5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25例临床资料较齐全初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均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所制定的国内诊断标准[1]。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40~74岁,平均56岁。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扰素组13例,高三尖杉酯碱组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细胞水平、血栓栓塞情况等方面均有可比性。

1.2 临床特点:25例患者均有皮肤黏膜紫红、球结膜充血及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并发高血压9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8例,脾大7例,皮肤瘙痒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精神症状1例。

1.3 血液学特点:发病时血红蛋白(Hb)平均207 g/L(179~261 g/L),血红蛋白压积(HCT)平均59.7%(56.3% ~79.8%),其中白细胞(WBC)≥10.0×109/L者11例(10.0×109~24.7×109/L),血小板(PLT)≥400×109/L者6例(480×109/L ~1 513×109/L),合并骨髓纤维化(MF)者2例。骨髓增生呈活跃或极度活跃,均呈粒、红、巨核系统三系增生骨髓象。

1.4 治疗方法:干扰素组干扰素300万U,隔日1次皮下注射,连续用药至完全缓解。高三尖杉酯碱组:高三尖杉酯碱2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至完全缓解。两组均同时予抗凝治疗。两组患者Hb≥200 g/L时,开始治疗前先给予静脉放血300 ml,放血同时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

1.5 统计学分析:上述资料为计量资料,故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干扰素组及高三尖杉酯碱组治疗前、后比较:见表1。

表1 干扰素组及高三尖杉酯碱组治疗前后比较)

表1 干扰素组及高三尖杉酯碱组治疗前后比较)

组别 干扰素组RBC HGB HCT(%)高三尖杉酯碱组RBC HGB HCT(%)治疗前 6.89±0.14 195.25±4.05 69.15±0.76 7.14±0.12202.25±3.25 66.15±1.34治疗后 4.18±0.32 134.13±0.15 45.38±3.41 4.21±0.32 144.13±2.18 43.38±2.68 P值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2.2 远期观察:两组病例随访1~7年者共20例,每例均有复发表现。两组所有复发病例用同样方案均能短期内完全缓解或明显好转。

2.3 不良反应:干扰素组8例有感冒样症状,经非甾体抗炎药对症治疗后可好转,6例有疲乏症状,但可耐受。高三尖杉酯碱组6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对症治疗后能坚持用药。HGB及RBC降至正常时,WBC降低7例次,在(1.96~3.15)×109/L之间;PLT降低6例次,最低47×109/L。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

3 讨论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传统治疗有静脉放血、血液稀释法、红细胞单采术、32P内照射及烷化剂等方法。放血不能抑制骨髓增生;红细胞单采有较高的出血和血栓形成的危险;32P疗效肯定而持久,但因不易普及及诱发白血病之嫌,已很少应用;烷化剂亦有致突变、继发白血病风险,亦较少使用。

高三尖杉酯碱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抑制肿瘤细胞的DNA、蛋白质合成。其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机制是抑制红细胞系统D NA合成,以及对部分造血干细胞有杀灭抑制作用。1984年吕联煌用三尖杉酯碱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2例并获得完全缓解率(100%)[2],国内杨晓凤等单独使用HA治疗PV的完全缓解率为96%,给药天数为22~76 d[3],而本组完全缓解率为92.30%,给药天数为15~31 d(平均21.5 d),本组病例完全缓解率稍低考虑样本较小有关,而给药天数较同类研究少,考虑与联合放血治疗有关。本文结果再次证实了该药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的高效性。笔者的体会是高三尖杉酯碱治疗PV有见效快、疗程短、不良反应小的优点。虽本组患者停药后均有复发,但重复使用仍有效,且未见转化为其他血液病。

干扰素应用于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已有数十年历史,其在体外能抑制PV患者骨髓及外周血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生长和骨髓纤维化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祖细胞生长;在体内能选择的抑制肿瘤性克隆生长,因此认为干扰素能减少或延缓PV患者向骨髓纤维化和急性白血病转化。近年研究证实 JAK2V617F基因突变与 PV发病密切相关[4],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的病例,接受长期的干扰素治疗后,相当部分的病例JAK2V617F基因定性转阴。患者的临床缓解及遗传学缓解率都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本组病例由于条件限制未能对JAK2V617F基因进行检测,但干扰素治疗组的CR率达92%,且CR后将干扰素减量维持治疗可使缓解时间延长,疗效确切。干扰素不良反应小,仅有发热、肌肉关节痛,易于为非甾体抗炎药所控制,治疗不需中断,且可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干扰素组起效慢,并且许多患者不能很好的耐受该药,撤药率高达41%。

目前JAK2V617F抑制剂就已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5-6],如果此类靶向药物治疗能获得成功,将会给PV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但目前笔者认为干扰素及高三尖杉酯碱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作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常规治疗。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41-142.

[2]吕联煌.三尖杉酯碱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2例疗效分析[J]. 中华内科杂志,1984,23(7):413.

[3]杨晓凤,贺 丹,翟 明,等.三尖杉酯碱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J]. 中华血液学杂志,1992,13(3):152.

[4]Kralovics R,Passamonti F,Buser AS,et al.A gain of function mutation of JAK2 in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J].N Engl J Med,2005,352(17):1779.

[5]潘玲丽,高 举,张凤奎.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诊断、检查和治疗指南[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6,29(1):72.

[6]Morgan KJ,Gilliland DG.A role for JAK2 mutations in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J].Annu Rev Med,2008,59:213.

猜你喜欢

真性血液学干扰素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建筑原真性探微
基于血液学细胞形态学技能学习的轻游戏教学软件开发探索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银屑病患者血液学检验指标变化特点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探讨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
更正
真性,真孝,真才子——为丰坊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