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发展概况

2013-09-08金黎平

种子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总产量种薯马铃薯

产业发展概况

专家名片

金黎平 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马铃薯遗传育种和种薯繁育技术研究。现为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马铃薯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导,农业部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

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马铃薯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分布极广,种植面积和总产不断增长。据统计,2007—2010年期间,全国年均种植面积为501.65万hm2,总产量8 056.6万t,分别比“十五”期间增加了33.93万hm2和1 037万t。2011年全国马铃薯种植统计面积为542.4万hm2,产量8 829万t,比2010年分别增加21.89万hm2和675.5万t,平均产量为16 275 kg/hm2。加上未统计在薯类作物中的山东省和河南省的面积,2011年的全国总种植面积为568.73万hm2,总产量为9 754万 t,平均产量达 17 145 kg/hm2。2011年鲜薯总产量在900万t以上的地区有甘肃、四川、内蒙古和贵州,700万t以上的有云南和山东,300万t以上的有黑龙江、重庆、湖北和陕西。

我国马铃薯生产的特点是种植面积大、主产区集中,但分布广、种植模式多,可划分为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冬作区和西南一二季混作等四大生态区域,2008年农业部发布的 《马铃薯优势区域规划》中,将我国规划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南方冬作等5个优势区域。从南到北,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全国马铃薯可分为冬作、秋作、早春作、春作秋收等周年生产。冬、秋和早春的马铃薯主要作为城市蔬菜进入市场,产值高,经济效益好;北方和西南的春作秋收是主产季节,但生产条件差,技术粗放,单产低。

近10年,全国共育成推广了新品种150多个。2011年脱毒原原种的生产能力达到20亿粒,优质脱毒种薯的供应能力得到增强,同时完善集成和推广了北方机械化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膜下滴灌等旱作高产栽培技术、早熟地膜覆盖、与粮棉瓜菜果等作物间套种复种、稻薯水旱轮作、南方冬闲田利用轻简化种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机械化和规模化种植面积有所增加,提高了马铃薯生产水平。

图1 主产省份马铃薯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

消费利用结构稳定

在我国,马铃薯主要用做蔬菜、主食食品和加工的原料。据2009—2011年的平均数据估计,全国马铃薯总产量的61%用于蔬菜和主粮食用,少部分用于饲料;16%左右用于淀粉、分批粉丝粉条、全粉、薯片和薯条等加工;12%左右用于种薯;贮藏、浪费等损失大概在10%以上;出口占0.4%。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马铃薯及其制品国际贸易进出口额为3.78亿美元。出口产品中,鲜薯占出口总额的70.22%,而冷冻马铃薯进口占进口总额的78.3%。

2012年马铃薯产业发展特点

根据国家马铃薯体系专家初步调查,2012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较2011年减少4.47万hm2,再加上寒、旱灾害和晚疫病大发生,估计全国减产10%以上。脱毒种薯生产规模扩大,供应量增加,质量和应用率有所提高,但质次价高、市场混乱问题依旧存在。产地价格逐步回升,消费终端市场转暖,产销形势好于2011年,且生产资料成本略有下降、薯农收益略有增加。

猜你喜欢

总产量种薯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11月化肥总产量继续下降
美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及认证
总产量227.7万吨 山西夏粮再获丰收
我国70年来粮食总产量增长4.8倍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贵州马铃薯种薯体系构建与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