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I-型慢消化淀粉的制备与鉴定

2013-09-07沙晨希田耀旗金征宇

食品与机械 2013年3期
关键词:碱法沉淀法直链

沙晨希 田耀旗 金征宇

(1.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慢消化淀粉(SDS)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普渡大学Whistler碳水化合物研究中心、美国农业部南方地区研究中心、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国内外研究机构。目前SDS形成的主流途径局限于淀粉结晶,此类途径制备形成的慢消化淀粉多为A-型晶体的原淀粉和B-型晶体的回生淀粉,此类SDS热稳定性差(55~70℃),产率低(<55%),加工性能差[1]。

直链淀粉与乳化剂等客体分子可以形成络合物,该络合物具有3种晶体类型:VⅠ-型,VIIa-型和 VIIb-型。VⅠ-型为客体进入淀粉螺旋内部形成的松散型晶体,热稳定性较VII-型差(95~100℃),但适用于制备SDS;VIIa-型和 VIIb-型为客体分子夹杂于淀粉螺旋之间形成的,热稳定性较高(105~120℃),但由于具备较完美结晶,通常用于制备抗性淀粉[2,3]。综上,VⅠ-型淀粉络合物为制备新型慢消化淀粉提供了重要思路。

本试验采用高直链玉米淀粉为原料,添加一定量的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月桂酸单甘酯、硬脂酰乳酸钙),分别采用蒸煮糊化法、HCl/KOH沉淀法和酒精碱法制备V-型淀粉-脂质络合物,采用DSC对产品进行晶型分析,同时测定样品的络合率、慢消化淀粉含量、预测血糖指数(pGI),研究制备VⅠ-型慢消化淀粉的最佳制备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材料与试剂

高直链玉米淀粉:国民淀粉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单硬脂酸甘油酯(GMS)、月桂酸单甘酯(GML)、硬脂酰乳酸钙(CSL):杭州富春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

猪胰α淀粉酶:50U/mg,西格玛奥德里奇贸易有限公司。

1.1.2 主要仪器设备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Pyris-1型,美国 Perkin-Elmer公司;

双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U1900型,北京普析通用仪器责任有限公司;

台式离心机:TDL-5型,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1.2 方法

1.2.1 V-型络合物制备

(1)蒸煮糊化法:准确称取5g高直链玉米淀粉和0.5g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月桂酸单甘酯、硬脂酰乳酸钙),置于具塞比色管中,均匀混合后加入100mL蒸馏水,搅拌均匀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30min,冷却一下,于105℃下烘烤24h。粉碎,过100目筛,密封备用。

(2)HCl/KOH 沉淀法:以0.01mol/L KOH 为溶剂,分别准确配置10mg/mL的乳化剂溶液50mL、100mg/mL的高直链玉米淀粉溶液50mL。将高直链玉米淀粉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保持高速搅拌,缓慢加入已经预热到90℃的乳化剂溶液。加入完毕后冷却至60℃,逐滴加入12mL 0.1mol/L的HCl溶液,滴加完毕后体系在60℃下保温30min,离心(2 000r/min,15min)后去除上清液,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物,再次离心,反复3次,去除多余的乳化剂,真空干燥后研磨、过筛,密封备用[4]。

(3)酒精碱法:参考文献[5]的方法,并稍作改变。准确称取5g高直链玉米淀粉和0.5g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月桂酸单甘酯、硬脂酰乳酸钙),加入35mL 40%乙醇的溶液,调成一定浓度的淀粉乳后置于35℃恒温振荡水浴锅中保温,并向上述淀粉乳中逐滴加入KOH(3M)25mL,使最终淀粉乳体系组成比为淀粉∶KOH∶乙醇=1∶0.6∶2.8(m∶m∶V)。上述反应体系充分反应15min,待冷却至25℃,倒掉上清液,将沉淀分散到50mL 67%乙醇溶液中,用3M的柠檬酸溶液调节体系pH至中性,弃去上清液,用50mL 95%的乙醇重复洗涤2次,蒸馏水洗涤2次,于75℃中干燥,粉碎,研磨,过100目筛,密封备用。

1.2.2 V-型淀粉脂质络合物晶型分析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络合物进行晶型分析。准确称量络合物2~3mg于铝坩埚中,在25℃下平衡4h后,以空皿为参比,以10℃/min的速率升温,温度范围为30~160℃,分别测定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终止温度(Tc)及焓值(ΔH)的变化情况。

1.2.3 V-型淀粉络合物络合率测定 淀粉-脂质络合物的络合率以络合物对脂质的利用率来表示。络合物中脂质含量的测定采用酸水解法进行测定[6]。淀粉-脂质络合物的络合率根据式(1)计算:

1.2.4 慢消化性评价 采用改进的Englyst法对样品进行体外消化性评价[1]。慢消化淀粉含量、预测血糖指数(pGI)的计算依据式(2)~(4)进行:

式中:

SDS——慢消化淀粉含量,%;

G20——淀粉被酶水解20min后产生的葡萄糖量,mg;

G120——淀粉被酶水解120min后产生的葡萄糖量,mg;

W—— 淀粉总量,mg。

式中:

pGI——预测血糖指数;

HI——水解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制备方法对V-型淀粉络合物晶型的影响

DSC可以鉴定淀粉-脂质络合物的结构形态[7]。通过测定样品的融化温度(To,Tp,Tc)和焓变(ΔH),即可鉴定淀粉-脂质络合物的结构及种类。通常,融化温度(To,Tp,Tc)越高,且融化温度范围(Tc-To)越小,则表明形成淀粉晶体同质性程度越高[8]。由表1可知,以 GMS、GML、CSL为配体制备的样品的Tp均大于95℃,表明3种乳化剂均可以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形成V-型淀粉-乳化剂络合物。酒精碱法制备的3种样品的Tp均为98℃左右,(Tc-To)范围最大,说明该方法制备的络合物主要为VⅠ-型络合物。糊化法制备的3种样品Tp为100℃左右,(Tc-To)范围最小,说明该方法制备的络合物主要为VⅡ-型络合物。HCl/KOH沉淀法制备的3种样品Tp均大于110℃,(Tc-To)范围小于酒精碱法制备的样品大于糊化法制备的样品,说明此方法制备的络合物可能为VⅠ-型络合物和VⅡ-型络合物的混合物。由此可知,可以选择酒精碱法和HCl/KOH沉淀法作为制备VⅠ-型慢消化淀粉的方法。

2.2 制备方法对V型淀粉络合物络合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采用GMS制备的样品的络合率均最高,CSL制备的样品其次,GML制备的样品络合率最低。对比糊化法、酒精碱法和HCl/KOH沉淀法3种方法,HCl/KOH法制备的样品络合率最高,酒精碱法其次,糊化法最低。综上,以GMS为配体,可以选择酒精碱法和HCl/KOH沉淀法作为VⅠ-型慢消化淀粉制备方法。

2.3 制备方法对V-型淀粉络合物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

由图2可知,3种方法中,以GMS为配体制备的样品中SDS含量均最高,CSL制备的样品其次,GML制备的样品SDS含量最低。对比不同方法制备的样品发现,酒精碱法制备的样品中SDS含量最高,HCl/KOH沉淀和糊化法制备的样品中的慢消化淀粉含量均较低。由此可见,选用GMS为配体,酒精碱法为制备VⅠ-型慢消化淀粉的最佳方法。这主要是因为酒精碱法制备VⅠ-型络合物过程中,碱性环境会使淀粉上羟基上的质子被解离,导致淀粉分子上带负电而相互排斥,随着碱浓度的增大,淀粉分子间斥力不断增强,最终导致双螺旋区的展开变成单螺旋,结晶结构被打破,结晶序列发生变化。同时,淀粉颗粒周围由于乙醇的存在,抑制颗粒溶胀,维持了淀粉单螺旋的打开状态,使乳化剂可以进入淀粉分子螺旋内部。酸碱中和作用后,淀粉分子重新形成螺旋,与乳化剂发生络合,形成VⅠ-型慢消化淀粉[9]。

表1 不同方式制备的淀粉-脂质络合物的热力学参数†Table 1 Thermodynamic parameter of V-amylose inclusion complexes prepared by different methods

图1 制备方法对V-型淀粉-脂质络合物络合率的影响Figure 1 Complexing rate of V-amylose inclusion complexes prepared by different methods

图2 制备方法对V-型淀粉-脂质络合物慢消化淀粉含量(SDS%)的影响Figure 2 SDS content of V-amylose inclusion complexes prepared by different methods

2.4 制备方法对V型淀粉络合物预测血糖指数的影响

图3 制备方法对V-型淀粉-脂质络合物预测血糖指数的影响Figure 3 Predicted glycemic index of V-amylose inclusion complexes prepared by different methods

由图3可见,3种方法中,以GMS为配体制备的样品pGI值均最低,CSL制备的样品pGI值次之,GML制备的样品pGI值最高,这与图1和图2中的结果相对应。对比不同方法制备的样品发现,HCl/KOH沉淀法制备的样品pGI值最低,为35~39;糊化法制备的样品pGI值最高,为68~73;酒精碱法制备的样品pGI值为45~53。由此可见,除蒸煮糊化法外,酒精碱法和HCl/KOH两种方法制备的络合物均属于低GI值健康食品范畴[10]。

3 结论

以GMS为配体,酒精碱法为制备VⅠ-型慢消化淀粉的最佳方法。DSC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制备的样品热分解温度 (Tp)为99.2℃,(Tc-To)范围最宽(54.7±0.1)℃,产物络合率达到66.7%,SDS最高含量达到67.4%,预测血糖指数pGI=45<55,属于低GI食品范畴[10]。

1 Zhang Lulu,Hu Xiuting,Xu Xueming,et al.Slowly digestible starch prepared from rice starches by temperature-cycled retrogradation[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1,84(3):970~974.

2 Putseys J A,Lamberts L,Delcour J A.Amylose-inclusion complexes:Formation,identity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J].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2010,51(3):238~247.

3 黄志强,唐健,白永亮,等.抗性淀粉及其防治肥胖症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12,28(4):250~253.

4 林若慧,柴向华,吴克刚,等.硬脂酸-直链淀粉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1(4):207~210.

5 Chen J,Jane J.Preparation of granular cold-water-soluble star-ches prepared by alcoholic-alkaline treatments[J].Cereal Chemistry,1994,71(6):618~62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5009.3——2003食品中脂肪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7 Tian Yaoqi,Li Yin,Frank A,et al.Influence ofβ-cyclodextrin on the short-term retrogradation of rice starch[J].Food Chemistry,2009,116(1):54~58.

8 田耀旗.淀粉回生及其控制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1.

9 秦海丽,顾正彪.酒精碱法制备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5(1):18~19.

10 杨月欣.我国常见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及其健康意义[C].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与人体健康研讨会.北京:[出版者不详],2002.

猜你喜欢

碱法沉淀法直链
硝酸银沉淀法去除高盐工业废水中卤化物对COD测定的干扰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上海有机所实现烷烃高效转化
碱法提取黍米粉膳食纤维的研究
超声波辅助酶碱法提取西番莲果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
均相催化六氢苯酐与C10直链醇制备环保增塑剂及其性能
湿法磷酸化学沉淀法除镁工艺
混凝沉淀法处理含铅矿坑涌水
玉米秸秆制备乙醇预处理及水解工艺的研究
血柚皮多糖的碱法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