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禽业公司火灾调查
2013-09-06苏晓明
苏晓明
每天凌晨5点40分,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分割加工车间的工人们会统一着装,准时出现在流水线上,等待属于自己的那一道工序。
然而6月3日的凌晨,流水线上一只鸡都没有来,他们等来的是一场致命的大火。
据官方数据,2013年6月3日清晨6时许,吉林省德惠市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分割加工产品车间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截至本刊发稿时,已造成120人遇难,77人受伤。
就是卖力气干活
瘫坐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分部烧伤病房外的丛艳荣仍惊魂未定。火灾发生时,她踉跄着跑了出来,可在隔壁车间的丈夫没有那么幸运,全身70%重度烧伤,并造成吸入性损伤。
“他是我们收治的受伤人员中病情最为严重的,家里人要有思想准备。”6月4日凌晨,主治医生把丛艳荣和几位家属叫到ICU病房门口介绍病情时叮嘱道。儿子管强从上海赶了回来,执意要见父亲,医生担心病人情绪波动,没有同意,“他气管都切开了,即便能说话也会漏风。”医生劝道。
丛艳荣突然搂住女儿哭了起来,她后悔不应该扔下家里庄稼,出门打工,那样或许能躲过这场灾难。
丛艳荣家在330公里外的通榆县,家中五口人,儿子在上海打工,两个女儿在县城工作,夫妇俩一共种了70亩地,几乎每天都在地里干活,去年忙活一年,才收入3万块钱。“种地要有投资,有风险,还特别累,最后挣不到啥钱。”丛艳荣和丈夫商量着,等有机会,就外出打工。
2013年春节后,夫妻俩听说一个老乡在德惠禽类加工厂上班,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块钱,还管吃管住。丛艳荣简单一算,这收入比种地要多一倍。在这位老乡介绍下,夫妻两个安顿好家事,3月份就进厂上了班。
这家名为宝源丰的禽业有限公司,2009年9月建成投产,员工最多时达1200余名,车间面积达17040平方米,2010年底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是德惠市禽业的龙头企业。
丛艳荣没怎么出过远门,也没见过比足球场还大的车间。在丛艳荣眼中,企业管理正规,工人工作有序,生活安排也很合理。在这里打工的大多是附近村子的年轻人,有未婚的,有已婚的,工厂还特意为在这里工作的已婚夫妇安排了夫妻房。每天早上4点半,工人们就起床了,5点开早饭,6点就进车间开工。
让丛艳荣印象深刻的是,上工前,要先到更衣室换上白色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从更衣室到车间,要经过4道门,步行两分钟。这一切都让丛艳荣觉得,这家工厂真不错。
厂房分为两个车间,与车间相连的是一个巨型冷库。丛艳荣在二车间,负责切割鸡胸脯肉,丈夫则在旁边的一车间,负责剔除鸡内脏。
每天大约11点左右吃午饭,因为工厂人多,光排队打饭,丛艳荣就要花20多分钟。按照工厂规定,吃完饭后就继续上工,忙时一直会干到晚上七八点,闲时整个下午都没事做,丛艳荣就回到宿舍跟工友们聊聊天。宿舍里没有电视,工人们也没什么娛乐活动,晚上很早就都休息了。
不过丛艳荣夫妇对于打工生活还算满意,一个月只扣57块钱的食宿费用,虽然干的也是体力活,但比种地省心得多。“就是卖力气干活,没有成本,也不用像种地时要考虑亏本。”丛艳荣说。
按照公司规定,第一个月只发半月工资,另半个月的年底补上,因此,丛艳荣第一个只拿到1300元工资。工友们替她遗憾,没赶上好时候。效益最好的时候,熟练工一个月能拿三千多块钱。不过,丛艳荣很知足。
没想到,4月,受禽流感影响,禽类企业遭遇寒流。丛艳荣印象中,上工一天,就要放两三天假,有一次一口气放了5天,掐指一算,4月只开了13天工。
工时少,两个人就拼命干活。不足两周的工时似乎并没影响丛艳荣和丈夫的收入,两人第二个月工资加起来也有四千多元。
“噗”的一声后,大火像被大风刮着了
6月3日一大早,丛艳荣像往常一样很早就起了床,这天的早餐是米饭、鸡蛋汤和咸菜。像往常一样,吃过饭,工人们就换上了白色或者蓝色的工作服,戴上口罩和胶皮手套,不到六点,丛艳荣就进了车间。
此时,一车间已经开工,处理了三车肉鸡。丛艳荣刚站到操作台上没多久,还没等到一只鸡,就听到班长喊:着火了!
她扭头一看,一个火球从一车间那边掉了下来,紧跟着而来的,是滚滚浓烟。
几乎就是一瞬间,烟雾弥散开来,把车间的四道门死死封住,丛艳荣已无法辨别,平常出入的大门在哪里。
丛艳荣从来没听说过“消防通道”这个词,数位在此工作多年的员工也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公司从未组织过消防演习,工人们也不清楚消防器材如何使用。
车间是全封闭式的,没有窗户,仅过了不到半分钟,灯灭了,车间里漆黑一片,不知所措的丛艳荣跟着老员工向冷库方向涌去,穿过冷库,有一道与外界相通的大门。有的员工跌倒,被其他员工从身上踩过。丛艳荣三次跌倒,很快又爬起来,跟随着大部队逃到院子里。“没听见喊叫,好像什么声音都没有。”丛艳荣说自己完全蒙了,任何声音都没有听到。
事实上,现场曾有三声巨响。一位现场目击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先冒起一股黄烟,爆炸声随后传来。44岁的车允武是二车间工人,当传来救火的呼喊后,他回头看到浓烟从配电室中冒出,便冲了过去想要灭火,但“噗”的一声后,大火像被大风刮着一样,迅速笼罩了整个二车间。他迅速转入配电室旁边的更衣室,用手把玻璃砸开,从窗口跳了出来。
工人们说,一般开工以后,车间的进出大门就会锁,以防工人随意外出。大火发生时,二车间的大门已上锁,一车间的门,仍有一个开着。这也是一车间先着火,但逃生的人仍比二车间的人多的原因。
侥幸逃生的车允武喊了五六个人,迅速回到车间,想救人。他们来到二车间的消防通道出口,发现门锁着,一位工友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把铁锹,奋力把锁砸开,车间里很多人都堵在门后面,有的跌倒在地,有的挤作一团,车间内浓烟弥漫,大火不断朝门口冲过来。 车允武说,他们什么也没想,就一个劲儿往外拽人。
然而,拉出5个人后,大火和浓烟已经烧到通道口,火团从车间里窜了出来,施救被迫停止。“跟电影里一模一样。”一位目击者感慨。
丛艳荣在院子里愣了十多分钟才缓过神,想起了丈夫,她跑到一车间外的空地上,看到几个全身被烧黑的工人躺在空地上。因烧伤严重,大多已无法辨认。丛艳荣看到一个身材跟丈夫相当的工人,忙跑过去问:“老公是你吗?”对方刚张了张嘴,丛艳荣一下子哭了出来。
丈夫已体无完肤,衣服全被烧焦。“你怎么不往外跑啊。”丛艳荣流着泪责备道。“没地方能跑啊。”丈夫的声音已很虚弱。
丛艳荣招呼工友把丈夫抬到厂门口,截了一辆出租车,就往长春城里开,“去长春最好的医院。”丛艳荣吼道。好心的司机打了急救电话,十多分钟后,出租车与急救车在半途相遇,丈夫被转至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分部烧伤科。
6月3日当天,24名重症伤员被转移至此,大多为烧伤和吸入性损伤。其中年龄最大的54岁,最小的19岁,危重病人9个,11名伤者气管被切开。6月4日凌晨,伤者家属围坐在烧伤科门口,等待着消息。医生将家属叫至ICU病房口介绍病情和抢救情况,并让家属在数份协议上签字。
丛艳荣颤抖着问医生:“我老公生还的几率有多大?”
“概率对他没有意义,如果能挺过来就是百分之百,挺不过去就是零。”主治医生介绍,烧伤后48小时内是水肿的高发期,之后,才能判断能否手术。
听到这个消息,55岁的于常友担心起儿子。与丛艳荣的丈夫相比,儿子的病情稍轻,烧伤面积30%,被划为重症伤者。
这对父子本来均在宝源丰公司上班。于常友在饲料车间,划由总经理的舅舅管理。于常友后被指派看护仪表,释放用于烘干鸡毛的热蒸气。不过于常友反对这种安排,他认为这个岗位需要专业人员,否则容易出事故。不久后,于常友因此辞职。
于常友的儿子在活禽车间工作,留了下来。6月3日早听到三声爆炸时,于常友并意识到是宝源丰出了事,等到得知消息,儿子的手机已无法接通。“当初让他跟我一起辞职该多好啊。”坐在地板上,于常友不停地摇头。
氨之祸?
6月4日早上7时,消防官兵仍在现场搜救。彩钢板结构的厂房已变为废墟,就连屋顶的钢梁也被烧去了一层皮。厂房四周,弥漫着氨气的味道,消防队员戴着呼吸机进入,并不断地洒水稀释。
多名工友猜测,爆炸声可能来自车间的遇冷池。在宝源丰,屠宰一只活鸡,先要打毛,接着进入一车间,掏出内脏,随后投入遇冷池降温,再进入二车间,切割处理。
看护遇冷池的工人刘云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来水的温度太高,工厂采用液氨对水降温。遇冷池内设计了多根钢管,液氨从制冷设备室的容器内流出,通过钢管流到遇冷池,之后再留回到低压循环桶里。
车间内共有两个遇冷池,每个遇冷池内可容纳100吨水,每两到三天更换一次。因为成本低,效果好,世界上80%的工厂企业都选用液氨制冷,不过,这种制冷方式的风险是,一旦管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危险。
事实上,2010年8月9日晚,宝源丰就曾发生过一次氨气泄漏事故,1800平方米库房阴燃,后经消防官兵5个小时抢险方才排除险情,并成功解救一名被困人员。
一位不愿具名的工友猜测,此次起火点位于配电室,配电室与遇冷池仅隔一条过道,钢管内液氨遇高温发生泄漏,导致爆炸;另一个传闻则是,配电室失火后引起氨气泄漏。
6月4日清晨,《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进入事故车间看到,冷库东侧的制冷设备室位于一座独栋建筑内,氨气味道浓烈。“制冷重地,闲人免进”的标语和一个骷髅头图案格外显眼,下面印着“有毒气体”。
在设备室内,13只长约5米盛放着液氨的黄色大圆桶依次横列,部分圆桶表面有三四十公厘米的裂缝。桶体上的标签显示,这种设备的名称为“卧式低压循环桶”,容器类别为“二类”,容器净重为“2420千克”,容积7立方米,设计压力为1.4 MPa,最高工作压力为1.25 MPa。“循环桶”的生产日期为2008年9月,生产厂家为大连雪山冷冻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大連雪山冷冻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一名陈姓工程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尚无法对罐体的裂纹下结论,可能是爆炸所致,也可能日积月累多种因素造成的。他注意到,此前有媒体报道,员工在发生火灾时并未闻到异常气味,他因此判断氨气没有泄漏。“空气有哪怕有一点氨气的味道,人都会闻出来。”
宝源丰制冷设备室技术员赵长江亦持此观点。“氨气泄漏会把人熏晕,根本跑不出去,如果引发爆炸,连房顶都会飞了。”
赵长江是宝源丰的元老级员工,2008年建厂时就在此工作。赵长江介绍,制冷设备室里的13个卧式低压循环桶中,3个为储藏罐,正常使用的是10个。制冷设备室共4名技术员,两人一组,每组从早上6点起工作24小时,每隔20到40分钟,对设施的仪表、阀门、焊点进行一次巡视,当地安监局每45天也会进行一次检查。
赵长江说,目前他无法判断爆炸的具体原因。他说自己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属持证上岗。
赵长江在此次事故中幸免于难,但厂长和车间主任都在救火中丧生,配电室的一名电工,起火后想扳闸断电,也葬身火海。
工人们说,事故发生后,没人见到董事长贾玉山。不过工人们此前对他的印象还不错,他没有老板架子,经常到车间巡视,只是从不跟工人说话。
宝源丰公司是德惠市的重大招商项目,贾玉山曾对媒体感慨,当地为其早日投产,政府方面在土地、环境等诸多方面给予了多项优惠。
据公开资料显示,宝源丰公司由辽宁省开原胜利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胜利牧业的法人代表张艳春是贾玉山的妻子。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两公司除法人代表是夫妻关系外,没有任何业务往来。宝源丰爆炸火灾事故后,张艳春就不再携带手机。两人育有两个孩子,分别在开原市委宣传部和开原工业园区工作。
据吉林省政府的公开消息,事故发生后,贾玉山已被控制。
靠坐在医院走廊里的丛艳荣得知贾玉山被控制后,长出了一口气,“我就是怕他跑了,没有人赔偿我们。我们这后半辈子,还不知道该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