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眼里出“牛羊”
2013-09-06游宇明
游宇明
咸丰七年(1857年)十一月十四日,英法联军侵占广州,体仁阁大学士、两广总督叶名琛不幸落入英国人之手,他先是被关押于停泊在香港的一条军舰上,后来被送往印度加尔各答。
叶名琛估计清政府会千方百计营救自己。然而,出乎叶名琛意料,曾经对他“恩”重如山的咸丰帝,完全没将他的死活当回事。叶名琛刚被英国人押出广州城,朝廷就下了这样一道圣旨:
“叶名琛办事乖谬,罪无可辞,惟该夷拉赴夷船,意图挟制,必将肆其要求。该将军署督等可声言:叶名琛业经革职,无足轻重,使该夷无可要挟,自知留之无益……着即传谕各绅民,纠集团练数万人,讨其背约攻城之罪,将该夷逐出省城。倘该夷敢于抗拒,我兵勇即可痛加剿洗,勿因叶名琛在彼,致存投鼠忌器之心。该督已辱国殃民,生不如死,无足顾惜。”
从此道圣旨中,我们不难发觉皇家统治者的自私。皇家需要某个臣下的时候,可以给你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一旦你丧失利用价值,他们立即翻脸不认人。换句话说,在皇家统治者眼里,官员也好,民众也罢,并没有独立的人的权利,只有作为工具时用处的大小。
将臣民看成工具,当然也不是咸丰帝的发明,而是历代皇家统治者的共同心态。唐太宗时,官员中有一种职位延续汉代以来的称呼,叫“某某牧”,言下之意就是老百姓一如牛羊,需要有人看管。清代统治者对“人的工具化”更是有過之而无不及。纪晓岚是个能臣,他主编的《四库全书》几乎囊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对中华文明传承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某次纪晓岚为好友向皇帝求情,乾隆当即勃然大怒,骂道:“朕以尔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馆,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敢妄谈国事!”既然先朝先代的皇帝都是这种认识,学问、资质都极其平庸的咸丰,自然也不可能有更加开放的见解。
皇帝无视臣民的生命权,只将臣民当作工具,也与皇权时代臣民的愚昧有关。农耕文明将民众捆绑在土地上,民众很难获得开阔眼界的机会,一些士子虽然通过科举走出了黄土地,但因为统治者的闭关锁国,他们的见识也同样狭隘。很长一段时间,中华帝国的臣民都是相信命运超过相信人力的,他们时刻渴盼碰到好皇帝,对皇帝做的丁点“善事”感恩戴德,却很少思考自己应该获得哪些起码的政治与人身权利,皇帝及其家族占有那么多社会资源、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力是否合理。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那么,皇帝眼里呢?自然是出工具、出牛羊了。原因很简单:情人的眼里是含着爱的,皇帝的眼里却只含着一己、一家族的利益。
【原载2013年1月23日《联谊报·钱塘听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