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义与有意思
2013-09-06
杂文的一大优势在于,它往往语言泼辣,浅显不浅薄;叙述独辟蹊径,而不哗众取宠;让人轻松阅读,却回味无穷。在轻阅读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没有耐心读长篇宏论,更没有人愿意浪费时间、捏着鼻子读面容可憎的文章,杂文如果发挥其所长,必能俘获更多的读者。
比如,同样是反对空话,有人舉这样的例子就比较生动:一个小村子里野猪横行,村民便想了一个办法,录下狮子、老虎等凶猛野兽的吼叫声,用喇叭播放,企图吓跑野猪。刚开始,野猪是少了,但后来,野猪也知道这只是吓唬的手段,再也不怕了。由此可见,说空话、说假话,连野猪都骗不了。
李瑞环的论作与言说中,有很多妙而精当的观点。他说两个地方能使人受教育:一是火葬场。在那里不管是什么人,男人、女人,当官的、老百姓都一样,往火炉子里一推,一按电钮,立即变成骨灰。想到这种场景,还有什么想不开?为些小是小非争个没完没了,有啥意思?捞那么多钱财到头来也是一把骨灰。二是医院。在那里不管什么人,一旦病倒住院,什么伟大设想、什么重要工作,都得放下。这时你才会明白人最重要的还是拥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好身体,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
不少读者常抱怨现在的一些杂文没味道,不少时评太干涩,问题出在哪里?语言是一大问题。字字珠玑,也许是奢望,但尽量写得生动有趣,总不太难吧。有意义固然重要,但有意思也不可或缺,既有意思也有意义,当然更好。如果在有意义和有意思之间作取舍,我认为有意思更重要。很多时候,说得有意思了,也就把有意义包含在内了,而有意义未必有意思。民智已开,老是用干瘪生硬的意义教化民众,总是不知天高地厚地教训读者,就有些可笑了。
一般来说,人有意思,文章才能有意思。《人民日报》原总编范敬宜说过,“文风,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字、语言问题。它是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人格品德以及文化素质的综合体现。所以古人很早就提出‘文如其人”。如果作者是九斤老太,如果缺乏幽默和趣味,拙于思考和学习,确实很难写出有意思的文章。遗憾的是,无论写杂文还是写时评,我的文章都不够有意思。惭愧!愿埋头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