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包工头的自述

2013-09-06刘宇

杂文选刊 2013年12期
关键词:施工方包工头夜总会

刘宇

公关费是第一道门槛

我曾是珠三角某城市的一名公务员,受到诱惑下海。但等到自己进入建筑行业多年后才明白,“包工头”的日子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样风光,更多的是无奈、压力和辛酸。

自2000年始,建筑行业的暴利时代过去了,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为了拿到工程,你必须用尽各种手段。其中,在娱乐场所请甲方娱乐,可以说是必备项目。我不太喝酒,也不喜欢夜总会那种震耳欲聋、醉生梦死的环境,但从事这个行业后,为了伺候好甲方,讨其欢心和高兴,只好举杯必饮。十年的酒精量,可以用吨来计算了,酩酊大醉是常有的事。我也曾是一个五音不全者,但经过十年来的磨练,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业余歌手。以至于有一次与多年未见面的同事一起K歌,当我唱完一首《高原红》时,他不敢相信是我唱的。我说:“你知道我会唱的每一首歌需花多少钱吗?”由于我常陪甲方去夜总会,已经练熟了不少歌曲,以备上场之需。花在唱歌方面的费用,以自己熟练的歌曲数平摊下来,每首不少于两万元人民币。

按外行人的理解,既然公关费不菲,动辄几万乃至几十万元,甲方肯定要与你签合同的呀。其实不然,这只是承揽工程业务的第一道门槛。建筑行业的甲方心肠比钢铁还要硬,你的投入并不一定能换来项目。

高利贷黑洞吞噬利润

包工头圈子流行一种共识:包工头有“三怕”,一怕工地财务来电,二怕甲方不按时付工程进度款,三怕工伤事故。多年来,我最大的压力就是资金压力。

自己接触过不少大工程项目,小则上亿元,大则几亿元,以自己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力量,完全可以按合同完成任务,这样的项目可以令自己的事业冲上一个新台阶;但由于这种大工程项目前期启动资金需两三千万元,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只能忍痛放弃。

如果工程项目已上马,就犹如上弦的箭,上轨的火车,没有停顿的可能,可又缺錢,怎么办?我只能在民间借贷了。虽然知道借这种资金,无异于饮鸩止渴,但也无可奈何。我的哥们老乡,在工地资金紧张时,向乡下放高利贷者借了五百万元,月息五分,每月利息二十五万元,工程的利润都让高利贷黑洞吞噬了。而一旦项目亏损或项目资金无法按时回收,包工头往往“跑路”逃债。

一块肥肉被啃成鸡肋

工程业务竞争,不仅是自身资金实力的较量,更在于背后社会关系的较量,说白一点,若有当官的撑你,工程中标的胜算更大——在以政府为投资建设主体的工程领域内,表现更明显,这基本是行内公开的秘密。比如,前几年某市大兴土木,许多市政工程和体育设施工程需要投标发包。据我估计(本人也曾接触到这样的工程项目,因为经过几手,最终没有做),某市几百个标段工程项目,没有几个中标单位是施工方,真正的施工方往往通过第三、四,甚至第五手才能接到这个工程项目。层层的转包,利润大头全在中标单位和中间商手里,施工方所赚的仅是牙慧之利,体力活的钱。

而中标单位的幕后老板,必然是非富即贵,从中标单位接一手活的,肯定是直接的关系户了,并且很有钱(因为开工前要先支付一大笔中标费);接二手活的,也是一手活的老客户了,层层流转,到了真正施工方,工程项目原是一块肥肉也被啃成鸡肋了。

在中国,做小老板,真的不容易。

猜你喜欢

施工方包工头夜总会
丢了两元钱的车
谁在偷懒
论合同管理与工程造价之间的联系
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风险分析
浅谈监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筑业包工头—农民工的关系形态和行动策略
建设工程管理中施工方的签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