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决定命运:“乐百氏”与“娃哈哈”的不同结局

2013-09-06陈润

现代阅读 2013年9期
关键词:宗庆后娃哈哈

陈润

1989年,何伯权和4个伙伴拿着镇政府出资的95万元,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办公室里创办“中山市乐百氏保健制品有限公司”,并与中山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医药学院、广州微生物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研发出“乐百氏”乳酸奶。自当年6月1日上市后,这款被赋予“新一代人体高级天然保健饮品”概念的产品就迅速受到少年儿童和家长的欢迎,以致供不应求。到1992年,“乐百氏”产值已达8000万元;1993年,“乐百氏”成为全国乳酸奶第一品牌,并在此后6年内持续稳坐全国市场占有率冠军宝座。

在全国七运会和斯图加特世锦赛上大放异彩的“马家军”无疑是1993年中国体育界的最大赢家。据《八小时之外》杂志介绍,马俊仁有一种能够让人迅速提高血色素、增强体能的祖传秘方,何伯权看到这篇文章后,等不及核实内容的真实性,他就决定北上沈阳,找马俊仁谈判。后者不无夸大地表态:“我的药方,有人出1000万元我也不一定卖。”何伯权不假思索地反问:“那我出1000万元你卖不卖?”后者爽快地答应了。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借助“金点子”大发其财的人不计其数。这份秘方被包装成“生命核能”。这个充满现代气息和科学色彩的营养品,深深地吸引了媒体和公众的眼球,并引发了全国各地代理商竞相抢购“生命核能”各省独家经销权。惊心动魄的拍卖场面轮番上演:第一场在湖南拍出50万元,第二场到西安变成200万元,第三场到江苏升至240万元……只拍完几个省市,何伯权就将1700万元代理费收入囊中。此时“生命核能”尚未投产,除去给马俊仁的1000万元,何伯权已净赚700万元。

在此后的几年内,何伯权一直致力于将企业推向规范化运作的轨道。1998年,何伯权再次上演比“1000万元买祖传秘方”更疯狂的举动:今日集团请世界上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麦卡锡为企业“把脉”,以1200万元的天价换回了一份长达300页的咨询报告,何伯权认为物超所值,他说:“因为麦卡锡提供了一份《造就一个中国非碳酸饮料市场的领导者》的研究报告,它告诉了我们走向成功的很多条路。”

这是何伯权第一次以国外专业人士的经营视野来审视中国饮料企业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为3年后“乐百氏”与“达能”的闪电联姻埋下了伏笔。1999年,在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宗庆后与“达能”携手3年之后的某一天,他邀请何伯权到香港半岛酒店谈一桩大买卖,等待何伯权的还有达能集团中国区总裁秦鹏。经过多轮谈判,2000年3月,法国“达能”与中国“乐百氏”签订协议,共同投资组建“乐百氏(广东)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达能”控股92%,小榄镇镇政府占5%,何伯权等5名创业者仅占3%。合资方式相当于“达能”购买“乐百氏”母公司股份,据说“达能”为此付出238亿元人民币。

不幸的是这桩“婚姻”很快便出现裂痕。尽管何伯权等领导层一如既往地拼命工作,“乐百氏”在2001年的销售额却只有10多亿元,与“娃哈哈”高达6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有天壤之别。急于看到高额赢利的法国人对此无法容忍,“逐客令”在凝固的气息中酝酿出笼。

2001年11月30日下午,“乐百氏”召开特别会议,员工对会议主题一头雾水。当秦鹏代表达能总部宣布接受何伯权和杨杰强、王广、李宝磊、彭艳芬5位创业者集体辞职的决定后,会场顿时骚动起来,人们显然无法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晴空霹雳。就连何伯权本人都觉得仓促,这比他与“达能”事先商定好的离职时间提前了一年半。

此时,一向习惯于脱稿讲话的何伯权拿着发言稿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由于我们对乐百氏今后发展战略的认识与控股方达能发生严重分歧,为尊重大股东的决定,包括我本人在内的5位管理者做出集体辞职的决定。希望乐百氏员工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这次地震,用积极的行动把握这次变动带来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在新的总经理的领导下,将乐百氏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话音未落,何伯权早已哽咽,会场鸦雀无声。其他几位创业者一同走上台,与何伯权手挽手共唱一曲周华健的《朋友》。回想12年的创业历程,5个人感慨万千。台下共鸣者早已潸然泪下,突如其来的离别,令在场的每一位员工都心如刀割。

没有人料到何伯权与“达能”的合作会以如此尴尬的场景落幕。当他以“这是入世之后我上的第一课”做离别总结时,舆论早已将他定义为“悲情英雄”。悔恨、气愤、无奈……没有人能猜透他的真实感受。

当初的牵线者宗庆后绝不愿看到眼前分道扬镳的场景,可同样的一幕未来也将会在他身上再次上演。

2007年4月3日,“达能”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并购娃哈哈集团非合资公司的51%股权,宗庆后异常愤怒,发动员工和经销商共同抵制“达能”的并购行为,双方为此对簿公堂。直至2009年9月30日,双方终止合资关系,“达能”将合资公司中51%的股权出售给“娃哈哈”。

同样的纷争,何伯权与宗庆后选择了不一样的解决方式:前者没有把企业当成儿子养,所以没有照顾它一生一世;后者则奋力将迷路的儿子领回来,不离不弃。所以,前者有时间到美国、加拿大等地游学享受,后者却依然深入农村一线亲自部署市场战略。

何伯权说:“企业就像是渡人过河的船……当企业做大了,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你抵达一个彼岸,岸上阳光明媚,道路平坦,鸟语花香。很多人上了岸,却舍不得扔下船,一路背着企业很辛苦地走,日子甚至比原来在河对岸还难过。”显然,他属于舍得扔下船的一类人。

猜你喜欢

宗庆后娃哈哈
蒙牛和娃哈哈大战新零售
矿泉水瓶的秘密
娃哈哈:向左还是向右?
娃哈哈:向左还是向右?
宗庆后这次真的改口了,娃哈哈也会考虑上市
娃哈哈困局:老司机碰上新问题
宗庆后
“我不想做娃哈哈继承者。”
宗庆后:员工是价值的源泉
宗庆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