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晚点是中国速度的反讽
2013-09-06张敬伟
现代阅读 2013年9期
张敬伟
从美国“航空数据”网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35个国际机场的6月准点率排名中,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准点率分别为18.30%、28.72%,包揽倒数头两名。不过有专家称,这一数据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实际准点率。
北京首都机场和上海浦东机场,是代表中国空港效率的名片。但2013年前6个月两大机场准点率一直低于40%,在全球的排名一直徘徊于末几位,6月份更是垫底。这样的排名当然有其客观原因,譬如民用空域资源较少,天气原因和人流量大等,但这些都不能消除公众对机场晚点的疑惑。
相对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中国的机场并不算多。至于天气原因,也显得不靠谱,异常天气在全球各地都会遭遇到。
找外部原因固然轻松,但北京首都机场和上海浦东机场的准点率一直徘徊于末尾,还要反思自身不足。两大机场客货吞吐量都居于全球前列,这也很符合中国的发展速度,可对旅客而言,机场最大的公信力在于让航班准点起降,这体现了机场的服务质量和契约精神。如果说吞吐量是机场存在的“面子”,准点率则是机场发展的“里子”。只要“面子”不要“里子”,才是京沪两大机场的问题所在。
中国机场的准点率差,也导致了近来因飞机晚点造成的旅客与机场工作人员冲突频发。普遍性的机场晚点与近年来中国快速的机场建设速度,折射了一些地方为了发展一路狂奔,虽重视速度和效率却忽视了质量和公平,往往是好看的硬件上去了,难堪的软件还维持在低水平。
破解机场晚点的沉疴,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能解决,而须系统化地治理,让中国速度和发展质量同步起来,才能解决飞机晚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