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关注的印度智能资源
2013-09-06
印度硅谷——班加罗尔
2006年8月,为拍摄NHK特别节目《印度的冲击》,我初次造访了班加罗尔。当时的班加罗尔被称为“印度硅谷”,是印度IT产业的中心。但是,班加罗尔机场却和“现代化”、“高科技”这样的词汇相距甚远。
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的首府,人口大约有650万。是继商都孟买和首都新德里之后,印度的第三大城市。
班加罗尔的机场航站楼规模比较小。在这个航站楼里,聚集了国际航班线路和国内航班线路。办理登机手续时托运的行李被放在3个转台上,但是只有1个转台能够转动,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行李被放在了不能转动的转台上,就不得不亲自搬运行李。后来我还有几次降落在孟加拉国国际机场的经历,能够转动的转台仍然只有1个。
我终于拿到了行李,走出航站楼时,一个小时就这样“轻轻松松的”过去了。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到了外面,再次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虽然已经是深夜,但仍然有许多人在出站口的栏杆外等候着。他们手持白色的纸板,上面写着“XX先生“、“XX公司”,这些公司都是国际著名企业,我不禁感叹道:原来这些大企业的大人物们也和我一起在航站楼里“并肩作战”过。
终于走出了机场,接下来等待我们的应该是班加罗尔市吧,但你可别高兴得太早,有“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到达的。
印度成长之动力——班加罗尔的IT企业
对于在班加罗尔工作的商务人士和位于班加罗尔的印度国内外企业,最让人头痛的莫过于班加罗尔市严重的交通堵塞。但话说回来,这样严重的交通堵塞,也要归咎于近年来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印度经济实现了持续以8%的速度增长。2005年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是7850亿美元。近20年间,印度的GDP翻了3番。2003年,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把处于高速增长期的巴西、俄国、印度和中国命名为“BRICS”。根据《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印度在2032年会超过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支持经济如此景气的是IT产业。如今的印度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软件工程师最多的国家,这个数字大约是160万。其中,仅班加罗尔就有约20万软件工程师,是印度拥有软件工程师最多的城市。
班加罗尔和印度其他地区相比,气候温和宜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航空机械工业、精密仪器制造业等工业繁荣发展,从1990年开始渐渐成为印度的IT产业核心地,15年间人口大约膨胀了2.5倍。
IBM、戴尔、英特尔、微软、通用、惠普等美国著名企业纷纷在班加罗尔落户。有近百家企业在班加罗尔建立了近代研究开发中心。
“英特尔”于1999年进入印度。现在,“英特尔”在班加罗尔拥有12平方公里的巨大R&D;中心,有约2000名技术人员在内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取得了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优秀工程师。
英特尔印度公司的执行总裁富兰克·琼斯曾这样说过:“毫无疑问,印度蕴藏着优秀人才的金脉。印度无穷尽的人才储备,能够满足我们事业发展的需要。印度是我们开展事业的绝佳之地。”
琼斯还指出,从微处理器的开发到决定电脑的各项性能的集成电路电脑芯片的开发以及这些产品的性能和评价、网络和安全系统的开发等,“英特尔”在印度开展了多项事业。在印度开展的这些事业,已经对“英特尔”全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特尔印度公司正在以“英特尔”创办40年来最快的速度发展着。印度开发设计的产品己进入全球的市场。
“奔腾之父”是印度人
在“英特尔”,印度人的聪明才智很早就引起关注了。
1993年问世的英特尔王牌产品“奔腾”微处理器,其开发人员主要是印度工程师。
奔腾处理器,在这一枚小小的芯片上,分布着310万个半导体管,实现了把计算机演算速度提升300倍、演算容量扩大5倍的巨大飞跃,正因如此,“奔腾”成为了“高速、高性能”的代名词。
率领这个开发团队的是被称为“‘奔腾之父”、出身于印度的彼诺多·达姆,开发这款处理器时40岁,后来被任命为英特尔总公司微处理器组的副总裁。达姆作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印度人代表之一,他的名字经常被引用。实际上奔腾团队里有无数像达姆这样优秀的工程师,达姆的活跃只是美国英特尔总部大量优秀印度人才们的冰山一角。在印度人的聪明才智受到世人瞩目之前,“英特尔”内部,印度工程师们的表现就已经让人刮目相看。
说到今天的“英特尔”能够实现以“公司创立以来最快的速度”发展,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位杰出印度工程师。拉姆·巴萨拉姆,60岁,身穿白衬衫、牛仔裤,英姿飒爽的他是英特尔印度公司的第2号人物。
他从印度理工学院毕业后,留学美国继续深造,毕业后进入“英特尔”,一干就是29年。上司是被誉为“奔腾之父”的彼诺多·达姆。作为参与开发第一代“奔腾”的印度工程师之一,巴萨拉姆见证了“奔腾”的发展历程。他在美国英特尔总部,也参与了一系列新技术的研发。例如把电脑、打印机、鼠标、内存棒等周边设备连接起来不可缺少的“USB”接口和计算机三维图像处理技术等让“英特尔”引以为豪的新时代技术。
巴萨拉姆的事业转机发生在1999年。当时,美国处于空前的IT浪潮中,英特尔公司所需要的取得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工程师已供不应求。1999年年初,有一天,巴萨拉姆的上司突然对他说:“你去印度给我建一个研发点吧。”
当时,巴萨拉姆已经在美国生活了30年。虽然在英特尔总部当工程师的生活顺风顺水,但是他总想着有机会回到养育他的祖国——印度,为印度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我想在故乡印度,将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传授下去。和我一样出生在印度的同事们也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当上司交给我任务时,我完全没有任何顾虑就接受了。”
1999年3月,巴萨拉姆只身前往印度。接下来,在班加罗尔市的一幢混居的建筑里,巴萨拉姆孤身一人建立起了英特尔印度公司。
此后的7年间,巴萨拉姆依靠印度的3000名工程师和规模仅次于美国的R&D;中心,承担了包括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安全等以前只在美国总部进行的一些事业。如今许多研发项目只有在巴萨拉姆的R&D;中心才能完成。巴萨拉姆预言道:下一代的新产品从理念的提出到研究开发和设计,全部都能在印度完成。
研发笔记本电脑的印度头脑
巴萨拉姆在英特尔印度公司是仅次于执行总裁富兰克·琼斯的第2号人物。同时,他也是“Mobile Group”的领头人。为了采访Mobile Group我们获得了特别许可,进入到一个被称为英特尔心脏的研究室。
在这里正在进行负载着计算机系统核心功能的平台的设计。世界上前10名的电脑芯片制造商中,英特尔占有其中90%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电脑都使用了英特尔技术。
如今,看看市场上出售的或者正在被使用的电脑,和“英特尔”标志一同出现的是写着“Centrino”的贴纸。这个单词在电脑开机画面中经常出现,而开发的Centrino的实际上是英特尔印度公司。
Centrino是具有移动性、无线连接上网等功能的CPU、芯片图、无线网卡结合的平台名称,是“英特尔”里程碑式的开发项目。巴萨拉姆率领的团队,在Centrino项目里不仅负责处理器的开发,也负责设计能够达到整体平台省电目标的芯片组,以实现产品拥有高性能的同时,还能够环保。
他的团队延续着过去的成功,目前已经开始开发新一代的平台。
另外,被称为“Subnotebook”的面向小型电脑的开发任务,大部分也由英特尔印度公司承担。
我对巴萨拉姆说,你们开发的这款小巧轻薄的笔记本电脑在日本有超高人气,例如,这款笔记本不仅能在新干线的车厢内使用,坐在电车内放在膝盖上也能使用。正因为如此,这款笔记本的使用者众多。
巴萨拉姆说日本的消费者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消费者,如果我们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那我们就能满足世界上任何一个市场的需求。面向日本市场的产品开发虽然很辛苦,但是这个过程中能够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世界上产品的水平也能大幅提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他们的团队如今正在进行面向更小型电脑的新平台技术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