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基于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和分析

2013-09-06孔月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院校

孔月红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本文从调查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入手,分析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的内在联系,提出通过改变课程内容设置、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等来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为用人单位培养合格的人才。

一、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分析

由于各地方经济水平差异较大,用人单位所在的行业、岗位需求也都不一样,加之单位自身因素,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也存在差别。我们结合企业岗位与学校开设对口专业情况进行分类,根据分类初步拟定调研内容,然后邀请指导委员会专家对调研内容进行讨论并根据他们的建议作相应的修改,再根据调研内容,精心挑选了具有典型性企业的用人标准、选才原则,在此基础上作统计分析,以排除非系统变量带来的影响。

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2012年开展了毕业生问卷调查工作,向被调查对象发放了就业情况问卷调查400份,电话问卷调查40份,回收共计413份,收回率93.86%。其中有效问卷382份,占问卷总数的92.49%。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1.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满意度

满意度调查项目非常满意 满意 不太满意 不满意职业道德1 25 23 1敬业精神1 24 19 2团队精神1 21 20 1工作能力1 17 14 1创新精神6 12 5 2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2 15 11

续表

2.用人单位选聘高职毕业生考虑的主要因素

3.用人单位建议高校加强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用人单位希望高职院校能够从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及综合素质等几大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毕业生在工作中有归属感,能够与他人合作,可以积极主动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适应岗位的需求。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上表是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的满意度的总体评价情况。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满意率(非常满意与满意累加)为59.95%,不太满意及不满意为40.05%,说明企业对高职人才总体满意,但非常满意明显比满意占的比率小,不满意比不太满意占的比率小,说明总体评价趋向中间水平。

2.上图显示的是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考虑的主要因素。调查表明,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最先考虑的因素是员工的职业道德,所占比例是62.5%;其次是员工学习新技能新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工作上的态度,所占比例是58%;员工的心理素质也是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一个因素,位列第三,所占比例是56.2%。

3.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培养毕业生素质及能力方面的要求,显示出当前部分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追求的第一目标是获得高报酬,却忽略了要获得高报酬背后要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在从业过程中类似于频繁跳槽、不辞而别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教学体系现状

麦可思公司近年来对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报告显示高职生就业后离职率比本科生要高。另外,高职毕业生对自我认识不够客观,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很好地进行规划,诚信意识缺乏等,这些都表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亟需进一步提高。反思高职院校关于职业素养的教育过程,发觉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职院校自身没有形成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合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往往“各自行事”,人才培养与职业素养教育工作“相互分家”。首先,职业素养教育仅仅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几门课程,而始终没有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次,在高职院校内部,职业素养教育的重担大多落在类似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仅有的几门公共课程上。这些课程大部分由学生管理一线教职员工、辅导员任教,这些老师本身还承担着其他的一些教学或工作任务,因此在教授以上课程时往往会有课时限制或教学方式的限制,因而不能有效地实现职业素养教育功能[1]。另外,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调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整体素养的养成。

(二)供需之间尚未形成良性的职业素质培养互动机制

高职院校虽然也认识到社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但在教学中真正能与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目标、价值观、管理风格、职业规范等相结合的内容涉及较少,多以“闭门造车”的理论进行说教,没有及时将用人单位有关职业素养的标准和要求引入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因而教育出的毕业生无法很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1]。于是出现不少毕业生刚工作就频繁跳槽换工作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就业满意度。同时,用人单位则反映部分学生职业素养偏低,要想“用得上”、“用得顺”还得花大力气进行职业素养培训。

三、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课堂教学不容忽视

1.进行课堂教学体系改革

教学要做到优质高效,必须要做好几方面的转变。第一,要实现课堂教学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主体的转变;第二,要实现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从关注少数人发展到关注所有人发展的教学策略上的转变;第三,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方法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第四,要实现变注重教学结果为注重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2.合理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形式

第一,结合专业特点开发个性化的职业素养课程,如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可开设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发展、合理避税宝典等课程;市场营销专业可融入岗位职业道德的学习,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职业素养。

第二,改变通用类的职业素养课程的授课方式[2],如礼仪、沟通技巧、商务谈判等课程,可以专门聘请职场专家现身说法,以真实的案例展现为基础,帮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和职场现实,避免陷入职场陷阱。

第三,丰富选修课程的内容,建立丰富的选修课程体系[3],比如开设交谊舞、健美操、手工制品、微电影拍摄、美容、茶艺等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优化知识结构,促进其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

第四,优化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指导三大模块的课程内容。在三大模块的开发设计中,保持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融汇,内容主体上要体现多元性和开放性,模块之间要有衔接性、层次性。

(二)校企合作有效依托

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毕业生跟踪调查,随时了解用人单位的最新用人标准、职业行为规范等。也可以随时或定期聘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专家、技术能手或优秀毕业生到校开展有关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团队精神等职业素养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学校可与毕业生长期保持联系,可让毕业生把自己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职业素养的感悟和理解反馈给母校,以给职业素养教学提供鲜活的素材。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可以将本企业的职业化标准随时或定期反馈给高校。对于学生在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或工作中的有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职业基本素质的表现,企业要如实地填写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及学校,做到校企的深度交流,以真正达到帮助和促进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目标[2]。另外,如有可能,学校可以聘请行业专家和人力资源人员担任有关职业素养课程的兼职老师,让其参与相关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相应教材的编写及教学工作,职场专家现身说法,效果更佳。

:

[1]陈伟民,郑印乐.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1,(33).

[2]王雅琴.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能力教育实施的新进路[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

[3]关冠军,任保奎.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素养与高职院校教学适应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院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