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原经济区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构建
2013-09-06张保胜教授商丘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商丘476000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河南开封475004
■张保胜 教授(1、商丘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商丘 476000 2、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 河南开封 475004)
浅谈中原经济区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构建
■张保胜1、2教授(1、商丘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商丘 476000 2、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 河南开封 475004)
构建中原经济区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是实现区域内外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区域间技术收敛、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在研发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开放程度不高、官产学研有效合作机制不完善、创新文化没有形成的条件下,构建中原经济区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该做到区域内部子系统的有效融合以及与外部系统的有效对接。同时,还要充分运用有助于中原经济区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有效运行的创新政策工具,在研发投入和知识型企业培育,政府、企业、产业三螺旋动态循环,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等方面进行努力。
中原经济区 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 创新政策
构建中原经济区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研究是区域技术创新理论的进一步拓展
传统的区域创新理论在区域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知识溢出、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处于一种割裂状态,缺少这些研究的有效整合。特别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是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封闭的创新体系对区域内部技术要素提出了严格要求,最终容易导致系统内部“创新乏力”和“创新方向偏离”。在开放式创新研究中,目前主要集中于企业层面,却鲜见在区域层面的研究。另外,从自主创新本身而言,主要包括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基本形式。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本身就是一种“开放性”的表现。所以,“开放”、“自主”、“创新体系”的有效结合对于拓展区域创新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构建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有助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区域间技术收敛
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微观基础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开放式创新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基本手段。开放式创新体系整合了区域内的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技术服务机构和技术基础设施等,同时能够有效实现区域间技术转移、人力资本转移、技术战略联盟、产学研合作以及技术政策对接等。这有助于提升区域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区域间技术收敛。
(三)区域创新体系有助于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
自从熊彼特对创新问题研究以来,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需要在技术作用下实现要素投入结构的优化、需求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著名的“2020欧洲战略”,其主要目标是实现智能、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增长。其中智能增长的根本在于知识型社会的构建,可持续增长的核心是绿色技术的发展,包容性增长则是实现以高就业为标志的和谐式增长。可见,由于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是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所以创新体系的构建也将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产生持续作用。
表1 2010年河南省创新能力基本指标及其排名
(四)是中原经济区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全球价值链的必由之路
经济高度发展地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本地区创新网络能够快速地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也就是区域性产业集群通过技术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有效嵌入。另外,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目前已经成为区域产业集群实现升级的有效途径。所以,对于中原经济区来说,通过构建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使区域内部产业集群逐步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全球产业价值链,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中原经济区自主创新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低于全国水平
从表1可以看出,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人均有效专利数、政府R&D资金占GDP比重、企业R&D资金占GDP比重以及高校R&D内部支出占GDP比重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水平。在全国31个地区中,这些指标的排名均位居中下位置,特别是政府R&D资金占GDP比重和高校R&D内部支出占GDP比重两个指标排名分别为第28位和26位,应该引起重视。
(二)创新开放程度不高且未建立起适合开放式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如果用国外引进技术合同金额、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大中型工业企业消化吸收经费支出等指标代表一个地区创新的开放度的话,根据表2可以看出,基本处于中间水平。
由于知识产权是技术创新过程的产物,影响着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进程,也影响着企业间的竞争和经济利益的获得。所以,知识产权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不管是从企业层面,还是从地区层面,河南省都没有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企业内部缺乏借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获取商业利润的意识,区域层面没有把知识产权管理融入区域创新系统之中。
(三)产学研合作经费数量较少且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从产学研合作来看,2010年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67822万元,占GDP的0.0296%,全国排名第23位。在所有外部支出中,对研究机构支出35308万元,对高校支出17677万元,合计52985万元,占总支出的78.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第十位。另外,河南省产学研合作整体上不够深入,政府推动的合作也是局部的,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并形成良性循环。
(四)创新文化未和本地文化实现有效对接
区域创新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的集合,包括了价值观、制度规范等方面,往往与本地物质文化环境紧密相关。中原经济区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关注这些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却很少关注其内部的“创新”元素,也没有把地域文化与创新精神有效结合起来。
中原经济区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
果产生、使用和传播的关系网络。一般来说,地区创新体系要求所有参与者的集合能够产生普遍的和系统性的影响,增强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突出了“自主创新”,与传统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有三个方面的区别:首先,自主创新体系强调长期的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传统技术创新体系则仅仅满足市场需求;其次,自主创新体系强调核心技术的区域内突破和辅助技术的外部联合;再次,自主创新体系不但强调技术的突破,还强调对技术的控制和拥有;最后,自主创新体系对区域内创新要素的整体水平与整合程度要求较高。
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除了满足一般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框架以外,更加注重体系的开放性,注重外部对接与整合。图1给出了中原经济区开放式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在体系内部,企业是创新系统的核心,由大学和科研机构构成的知识转化系统、孵化器和技术服务机构组成的技术应用与扩散系统、通信等技术基础设施构成的技术支撑系统以及政府主导的制度保障系统构成了四个相互融合的子系统。同时,通过区域间技术转移和人力资本转移、区域间产学研合作、区域间技术创新联盟以及创新政策对接等,实现了区域内部子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有效对接。
从目前来说,地区创新体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一般可以理解为私有和公共利益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的集合,包括按照组织和制度安排发挥作用的正式机构和其他组织,以及有利于知识和创新成
构建中原经济区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的政策建议
表2 2010年河南省创新开放性基本指标及其排名
(一)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培育更多的知识型企业
比尔·盖茨在分析欧洲的创新系统问题时曾说:“欧洲的问题不是缺少知识,而是缺少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这充分说明了知识型企业在整个区域创新中的重要性。所以,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对知识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培育,对于中原经济区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将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二)深化官产学研合作机制,实现企业为核心的“三螺旋”动态循环
在创新理论中,“三螺旋”一般是指政府、企业和大学之间密切相互作用的一种创新模式。大学是知识中心,政府是政策中心,企业是在政策支持下对知识中心的知识进行产业化的创新主体。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政策,促进三条螺旋之间的信息、产品、人员的交互循环,刺激区域技术创新的内聚性,实现创新政策从传统的线性关系向众多参与者相互作用的动态创新网络转变。
同时,在三螺旋动态循环的基础上,联合重点企业和重点技术,构建有效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转换平台,不断提升区域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充分挖掘中原经济区地区文化创新内涵,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创新文化
中原经济区有着诸如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优秀文化,这些优秀文化中的外在产品往往包含着历史上中原人民的创新智慧和创新精神,继承、发扬这些智慧和精神,并使之上升为一种创新文化,对于改善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外在环境,促进各参与主体的创新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构建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互融合的创新体系,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
如果把全球价值链看作一条精美的项链,则镶嵌在项链上的珍珠便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个创新网络。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地区创新体系遵循着“孤立网络-中间网络-主导网络”的演变趋势。开始的创新网络(集群)是一个孤立网络,慢慢就会变为在两个网络之间发挥中间作用的中间网络,最后就会演变为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网络。当然,这种演变过程既需要开放性创新政策的支持,也需要一个充分利用内外创新资源的自主创新体系。
(五)充分运用创新政策工具,促进中原经济区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有效运行
创新性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官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计划、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技术培训、风险资本的金融支持、人力资本投资与跨区域流动、区域创新政策与国家创新政策的对接、创新集群的培育与发展、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平台的构建等。这些政策工具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应该结合本地实际,有步骤、有目的地实施。
1.陈莞,谢富纪.开放式自主创新与其支撑体系互动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3)
2.沈伟国,陈艺春.我国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要素模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11)
3.陈钰芬.开放式创新:提升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4)
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技术收敛问题研究(12BJY023)”和河南省教育厅应用对策研究项目“中原经济区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C073)”的支持
F061.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