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劳动力动因的实证研究—基于1982-2010年数据
2013-09-06宋丽萍博士生博士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430074上海财经大学上海00433
■宋丽萍 博士生 李 霞 博士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 430074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00433)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劳动力动因的实证研究—基于1982-2010年数据
■宋丽萍1博士生 李 霞2博士后(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 430074 2、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200433)
本文采用教育年限与学历权重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我国人力资本存量,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代表劳动力的数量,人力资本存量代表劳动力的质量,通过实证检验比较分析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劳动力的数量之间存在稳定的长短期关系,且长期影响远高于短期作用;劳动力数量的变化构成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格兰杰原因。最后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 人力资本存量 竞争优势指数
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根本性因素在于该国的人力资本状况,即劳动力的质量,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要素禀赋投入和中间产品都会形成比较优势,而且人力资本还具有很高的外溢效应,这对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形成非常关键(韩军,2001)。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本重要作用被广泛认知,我国不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鼓励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到服务业中。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质量均在起作用。那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性劳动力动因是数量还是质量,长短期作用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这直接关系到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方向和策略选择。本文拟通过1982-2010年的统计数据,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作为劳动力数量的替代变量,人力资本存量作为劳动力质量的替代变量,比较分析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与我国服务
贸易竞争力的相关性及长短期作用。
劳动力数量、质量及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界定
(一)劳动力数量
由于本文探讨的是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的劳动投入数量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与人力资本和服务贸易竞争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对比,所以需要确定专门从事出口服务贸易品生产的从业人员数量。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我国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概念相似性,笔者采用国内从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作为替代变量,即主要探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相关性。
(二)劳动力质量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模型分析的客观性和一致性,本文拟采用学历权重法测算,以排除定义本身带来的主观性。即用每年的每个学制毕业人数减去上一学制的招生人数近似当年最高学历的就业人数,在最高学历的就业人数前乘以相应的劳动生产力提高权重,并将所有的最高学历劳动生产力提高总值相加,即得到当年总的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量。同时,根据我国教育制度和社会发展状况,笔者将我国目前的教育分级近似划分为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阶段教育(三年制)、中职中专教育(二年制)、大中专教育(四年制)和研究生教育(三年制)。联合国一项调查研究项目的结论显示,若以文盲人员的劳动生产力作为基数,则小学文化程度可以提高的劳动生产力为43%,中学文化程度可以提高的为10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可以提高的为300%(该报告将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统称为中学文化程度)。为了分析之便,笔者将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在劳动生产力提高方面视为同质,将联合国调查中的中学文化程度视为我国教育制度当中的高中教育。
中职中专教育相比高中教育,其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的劳动生产力相对高于高中学生,但由于目前教育条件所限,实际上不会高出太多,笔者设定为150%。而研究生以上的教育直接以培养专业型人才为导向,目的是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即研究生以上的就业者其劳动生产力要高出大中专毕业生较多,笔者设定为500%。因此,若将小学和初中为最高学历的从业人员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权数标准化为1,则高中为最高学历的从业人员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权数为2.52(108/43=2.52),大中专为6.977(300/43=6.977),中职中专为3.488(150/43=3.488),研究生及以上为11.628(500/43=11.628)。
另外,本文对最高学历就业人数的测算,还考虑到了每年的人口自然死亡率和失业率。我国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量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ht表示t年人均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量,H1t为t年最高学历为小学的就业人数,H2t为t年最高学历为初中的就业人数,H3t为t年最高学历为高中的就业人数,H4t为t年最高学历为大中专的就业人数,H5t为t年最高学历为中职中专的就业人数,H6t为t年最高学历为研究生的就业人数,POPt表示t年的全国就业总人数。
(1)式中的 H1t、H2t、H3t、H4t、H5t和H6t通过下面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 PRIt、JUNIORt、SENIORt、HIGHt、SPECIALt、POSTt分别表示t年小学、初中、高中、大中专、中职中专和研究生毕业人数。EJUNIORt、ESENIORt、ESPECIALt、EHIGHt、EPOSTt分别表示t年初中、高中、中职中专、大中专和研究生招生人数。
(三)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
现有对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衡量有多种方法。其中TCA指数,又称为TC指数,称为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指的是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总进出口额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Xit和Mit分别表示t年某种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运用到服务贸易中,一般认为,TC>0,则该国服务贸易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贸易竞争优势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反之,TC<0,则该国服务贸易具有竞争劣势。TC指数可以综合考虑进口与出口两个因素,能够反映一国服务贸易部门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且可以剔除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总量波动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之间也可以进行比较。本文对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测量,采用TC指数。
模型分析及实证
(一)数据的选择及说明
本文所分析的样本选取自我国1982-2010年的年度数据。文中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数据来自《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08》,考虑到与其他数据的匹配,取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相对于上年增长的比率(TET),得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率。每年各学历毕业人数和招生人数的数据来自《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1》,运用上文中的公式(1)和(2)计算得到每年人均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量(AHCG)。每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数据来自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统计2010》,用公式(3)计算得到每年的TC指数。
1982-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率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而与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量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从波动情况看,1997年以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震荡幅度大,1997年以后则呈缓慢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率在1993年以前波动明显,此后曲线下降。而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量变动很小,呈缓慢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可以初步判断,我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变化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和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量关系不明显。
(二)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统计量对三个变量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发现三个变量是否具有一阶平稳(见表1)。运用Eviews5.1软件计算,得到检验结果。结果表明,所有的变量都为一阶单整的,即I(1)。
(三)协整检验
1.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变化率和TC指数之间的协整关系。表1的结果显示,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率和TC指数均为I(1)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在运用Johansen进行协整检验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根据AIC准则、SC准则以及LR统计量来确定无约束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如果AIC 与SC 的滞后期值同时达到最小,则直接可以确定最优滞后期。但如果两者不能同时达到最小,还需要借助LR统计量的值来确定。我们通过AIC准则、SC准则和LR统计量确定的最优滞后阶数为1,则协整检验的最优滞后阶数为0。选取模型有线性趋势,存在截距项,但无时间趋势。对LNTET和TC的长期关系进行检验,在零假设H0:r=0时,迹统计量为27.92212,大于5%显著水平临界值,所以拒绝零假设r=0,即我们可以认为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率和TC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同时,在零假设H0:r≤1时,迹统计量为10.43015,小于5%显著性水平临界值,所以接受零假设r≤1,即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变化率和TC指数仅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此时对应的协整方程为:
协整方程显示,长期内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与TC指数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率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有促进作用,其弹性系数为6.31,表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变化率提高1个单位,则TC指数会提高约6.31个单位。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我国服务贸易存在劳动力密集特征,但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对我国服务贸易TC指数的作用之大是我们没有估计到的。
2.我国人均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量和TC指数之间的协整关系。由于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即一阶
差分序列均已平稳,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根据AIC准则、SC准则和LR统计量确定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则协整检验选择的最优滞后阶数为1。选取模型有线性趋势,截距项,但无时间趋势,对AHCG和TC的长期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在零假设H0:r=0时,迹统计量为16.17004,小于5%显著性水平临界值,所以接受零假设r=0,即我国人均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量和TC指数之间在5%的显著性水平之下不存在协整关系。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和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量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稳定性关系,没有长期的直接作用的机制。
(四)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检验确定的是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进一步描述变量之间的短期波动关系,需要在非平稳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ECM)模型。在上文中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变化率和TC指数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拟合效果较优,对应的误差修正模型(ECM)表达式为:
可见,协整关系对当期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调节作用,也就是说协整的存在对服务贸易竞争优势产生影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动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短期弹性约为0.179(-0.891673+0.792081+0.815812-1.245541+0.674576-0.313487+0.347425)。这与我们长期协整关系所得到的“长期内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变动会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高”的结论是一致的,但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动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长期影响远高于短期影响。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率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是深远的,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通过人力资本提升的路径需特别考虑长期的作用。
?
?
(五)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主要为了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因为数字上的因果关系并不完全代表理论上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们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继续研究。而根据格兰杰(Granger,1988)的论述:如果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它们之间应该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因果关系;而在非协整关系的情况下,任何原因的推断都会是无效的。所以,根据上面一个部分的分析结果,由于中国人均人力资本存量和TC指数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所以对两者的关系不能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只能对中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变化率和TC指数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分析。
从表3看出,检验结果拒绝了TET不是TC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即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变动是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同时接受了TC不适TET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反过来并不影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动。所以,我们可以用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动解释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变化。结合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受制于劳动力数量的变化,而和劳动力质量即人力资本之间的关联不大。
结论和政策建议
鉴于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从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质量两个角度,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变化的劳动力动因进行深入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竞争优势指数较低,总体实力偏弱。已有研究表明,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受人力资本存量变化的影响较大,即人力资本存量增量的提高会促进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增强。但对我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相关的是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率,而非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量。且中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和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的相关性,长期弹性远高于短期弹性。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率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即随着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会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长期变化更明显。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率构成我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变化的原因,但后者反过来对前者的影响并不明显,即两者为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未来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主要集中于高知识、高技术和高创新性的新兴服务业领域,对我国人力资本水平是一个考验,这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我国服务贸易劳动力密集型特征由来已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贡献了力量。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实现从我国服务贸易的劳动力密集向人力资本密集转变是必然趋势,但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对服务业实行选择性的人力资本密集化,通过逐步培育、加强引导、辐射带动的方式,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实现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优化升级。具体来说,推进服务贸易整体优化升级的路径包括:
第一,整合传统竞争优势。多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依赖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产业的发展,然而我们清楚的意识到,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这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服务贸易必须以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为战略重点。首先,要发展信息服务业,政府要重视对信息、知识型服务企业的培育,构建政府信息、市场公共信息、企业信息资源体系,普及信息的重要性,满足社会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其次,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的建设,构建以港口优势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体系,壮大物流产业,鼓励物流企业与国际大型物流公司的合作,推动物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高国内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规范。另外,发展金融保险业,鼓励金融保险企业拓宽服务范围,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在全球范围内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推动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是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关键途径,人力资本的缺乏,会直接影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因此,要重视人力资本在服务贸易中的作用,推动人力资本的投资从而促进我国现代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第三,促进服务贸易开放。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环境中,把握我国贸易自由化和区域化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我国服务贸易的作用和竞争力做出正确的评价,并对进入我国的国外服务企业及时进行监控,制定相应政策,做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另外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外资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有显而易见的推动作用,对服务贸易在开放环境中的发展也有明显促进作用。因此通过健全市场交易机制,为外资的引入创造良好环境,加大对服务贸易产业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发展。
第四,构造强大政府平台。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离不开政府平台的搭建。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来满足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内在需求,结合我国服务贸易实际发展状况,重新整合政策、投资、人力资源这三个方面,并对服务贸易区进行合理规划,为服务贸易市场提供坚实的国内基地。
1.韩军.人力资本要素与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发挥.国际贸易问题,2001.5
2.程大中.中国服务业的增长、技术进步与国际竞争力.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陈宪,程大中.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4.贺卫,伍星,高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6.2
5.尚涛,郭根龙,冯宗宪.组织资本与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国际经贸探索,2006.6
6.庄慧明,黄建忠,陈洁.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09.3
7.胡德龙.经济转型期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理论分析和基于江西的实证.南昌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8.申朴,尹翔硕.要素积累对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影响—对世界及中国、美国数据的经验分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9.耿楠.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基于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
F71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