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隧道施工中塌方的处理措施

2013-09-06周开礼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塌方钢架断层

周开礼

(贵州省遵义市交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1 前言

在城市道路或公路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当施工地段的地质条件比较差时,常常因为地勘勘察资料的不完善或设计深度不够,常会遇到侧壁滑动、洞顶围岩下塌等现象,甚至会发生冒顶等危险事故,在施工中出现的这些现象就称之为塌方。塌方的发生会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施工工期的延误,同时对围岩的稳定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故在施工过程中对塌方的治理应以预防为主,在塌方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减少由于塌方造成的危害。

2 隧道塌方的原因

2.1 主观因素

(1)开挖隧道后,首层混凝土的喷射没能及时完成,导致围岩无法及时封闭,或没能及时实施格栅钢架、喷混凝土、锚杆、钢筋网等支护措施,导致围岩裸露时间过久,进一步导致围岩的风化,加剧了围岩的收敛变形,从而增大了围岩出现局部失稳的可能性,最终导致塌方的发生。

(2)由于锚杆安装方向没有适应节理或裂隙的走向,锚杆安装工艺不正确,砂浆或锚固剂充填不实,锚杆间距不合理等原因,造成锚杆的抗拔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悬吊能力降低,大大减弱了其对层状岩体的连接作用和对有节理、裂隙软弱岩体的加固能力。

(3)格栅钢架加工质量不合格,尤其在安装时,钢架支撑构件的连接不牢固、未安装底板、钢架周边与围岩没有贴紧,只有局部接触,使得钢架局部受力超强,这些原因造成格栅钢架受力后发生严重变形或下沉,甚至发生倾倒、扭曲等现象,从而起不到应有的加固预防作用。

(4)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软弱围岩、不良地质地段,随着爆破震动次数增多、地下水侵蚀加剧,当围岩变形达到一定限度时,即使不应塌方地段,也会因岩体失稳而坍塌。

2.2 客观因素

工程地质本身就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有的地质构造能够满足围岩的稳定性要求,而有的地质构造则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1)由于不合理的岩体构造组合,如当隧道通过褶皱、断层和节理裂隙发育地带,或通过两种物理力学性质不同的岩层交界处时,由于围岩本身不稳定或已切割成碎块而强度降低,很容易引起塌方。

(2)当隧道通过较大的断层带,或断层虽不大但有较宽断层破碎带处,或数条断层的交汇处时,由于断层附近的岩石一般比较破碎,且风化严重,断层又多夹有糜棱岩、断层泥、角砾岩等充填物,围岩整体性极差,因此也容易产生塌方。

(3)地下水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地质问题,也是影响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3 塌方的处理措施

3.1 对施工地段进行观察与测量

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现场围岩收敛变形程度及工程地质的变化进行测量和观察,对围岩的稳定情况及时预报,当围岩产生异常收敛,或出现其他塌方预兆时,应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衬砌或加强支护。察看并描述开挖工作面周围的裂缝情况和支护状况,这对围岩的稳定性判断较为有利。而在开挖支护施工完成后对围岩的位移测量,直接反应了隧道各项动态指标的变化,这些量测数据为围岩安全稳定的判定提供了有效的依据。通常采用五点量测法对围岩位移进行测量,五点为两侧边墙中部、两侧拱脚、拱顶,严格根据规范的要求确定测量的频率,并由专人进行操作,及时处理测量数据,保证其可靠、及时、准确,为隧道的安全施工,防治塌方提供依据。量测频率按每天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确定,具体见表1。

表1 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表

3.2 塌方后方的加固处理

(1)增设挂网喷混凝土、锚杆、钢拱架进行加固,从而适应于变形明显的状况。

(2)也可以采用径向注浆加固措施,其范围为开挖轮廓线以外5 m,采用梅花形布置的注浆孔同时与开挖轮廓线相垂直,开孔的纵向间隔为1.5 m,环向间隔为1 m,选用普通水泥单液浆作为注浆材料。当局部渗漏水较为严重时可选用水玻璃-水泥双液浆,对变形不显著但存在渗水的情况比较适用。

3.3 塌方地段的处理

(1)当桩号初期衬砌区域产生裂缝时,应该采取相应的初期支护处理,通常选用Φ50 mm×5 mm规格的小导管来进行,采用梅花形将小导管排开,并且其相互之间的间距大约保持在100 cm×100 cm左右,布置完成后应及时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处理,以避免洞室周围的岩塑性区进一步延伸。经由大量的施工经验确定,这种措施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降低围岩的变形,并且具有比较好的效果(见图1)。

图1 坍塌影响段上部处理

(2)采用打底梁的措施来作为支撑,以进一步进行加固处理。首先要在各个钢拱脚底部的每测都打入长度约为3.5 m、向下约为45°的两根用来注浆的导管锁脚来固定,然后再选用工字型钢作为临时的支架,用工字钢、槽钢作为底梁。完成这些钢支撑之后,还应设置水平横向支架或支撑,使它们构成一个环状结构,工字钢的纵向连接应选用Φ25钢筋,在环形设置时,应保持其间距在100 mm左右(见图2)。

图2 坍塌影响段下部处理

4 对于塌方处理措施的总体要求

发生塌方事故后,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较大,在事故的处理过程中应满足安全、彻底、快速的要求。首先要对塌方地段做好密切的监控工作,并且满足一定的监控频率,一般要求每班监控一次或者更多,等到变形基本稳定之后,每天监控一次即可满足要求,但应及时将监控结果向监管部门和工程设计部门上报,以及时进行分析。在塌方事故的处理过程中,当发生突发事件时,一定要迅速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应保证施工人员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虽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时间比较紧迫,但也要注意避免施工人员疲劳作业,具体调节方式可以采用三班工作制,同时还要安排专门的安全人员对塌方周围的围岩稳定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安全隐患时,应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并撤离现场人员。

5 结束语

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对塌方的预防非常关键,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信誉,而且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也至关重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除按以上经验进行处理外,还应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于塌方的处理措施应以预防为主,施工前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并对设计文件进行仔细核对,开挖过程中对围岩变化情况进行监测,从而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进行。

:

[1]王国强,丘保芳.乐昌峡水利枢纽导流隧洞塌方处理浅探[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1-15.

[2]邢国起,杜晓红,林明华.潍坊市引渠入白夏家沟隧洞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1,(2):5-9.

[3]文爱明,任习祥.输水隧洞流砂层施工过程中塌方及涌水处理措施探讨[J].广东建材,2009,(6):14-18.

猜你喜欢

塌方钢架断层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利用ANSYS对烟囱支撑钢架的优化设计
上跨公路钢架拱桥的拆除方案选择
51.7t压缩机跨越15m高钢架柱吊装就位施工方法
高埋深隧洞断层破碎带塌方处理及开挖支护方案设计
高地应力隧道钢架支护变形与防护措施
断层破碎带压裂注浆加固技术
关于锚注技术在煤巷掘进过断层的应用思考
断层带常用钻进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