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相远:让市场成为城镇化的主角
2013-09-06陈桂龙
◎ 本刊记者 陈桂龙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蕴含新一届中国政府智慧的强国之策,是中国农村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中国城镇化建设是全世界最大的投资机会,也是中国民营资本最好的投资机会。
今年以来,“新型城镇化”已成为中央和社会各界热切讨论的发展话题,甚至已上升到中国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选择高度。对于中国新型城镇化如何发展的问题,在7月20日由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启动论坛”上,民建中央副主席朱相远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打好城镇化“软”与“硬”基础
朱相远表示,城镇化原来不叫城镇化,中国原来的文件都叫城市化,为了缩短城乡的差异,才改成了城镇化,这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延续了‘十七大’的观点,我认为要点还是城市化。我为什么强调城市化的重要?城市化是两个‘字’——一个‘城’,一个‘市’。‘城’是一大群人居住,‘城’是硬件,‘市’是市场,如果你只搞硬件的基础建设,而不注意市场的开发和发展,那么城镇建设就会出问题。”朱相远说。
不要天天喊着要把城镇化基础建设得如何如何,别忘了“市”是更重要的。为什么城市比农村更发达?就在于“市”上。因为城市里面,进入了市场化,市场化有很多优势,是成规模的,而且城市化本身可以使得分工更加细致,更加专业化,因此城市的劳动生产也更加的高效。城市的交通发达,各种运营成本就降低了,城市化人的高度集中,使得公共的服务利用率提高了,人们之间互相的交流、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成果远远大于农村,这都是城市化的“市”的体现。
朱相远强调,我们不仅强调“城”,还要强调“市”,更要强调农民转化为市民该如何做,不要以为农民成为不了市民的唯一障碍是户籍的问题。农民要市民化,根本的问题在于国家的大量投入,比如市民的社会保险、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公共服务、教育、医院、公共交通等等。这些投入,一个农民的国家投入要比一个市民的国家投入多好几倍。在小区里面从农民变成市民,小城市要10万,中等城市要50万,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需要100万。现在的情况是中国将有2亿农民想进城,所以我们的城镇化就要消化两亿的农民工,再增加2亿人,就是4亿人,需要把投入多少钱?约40万或50万亿。
在“软件”方面,政府需要拿出更多的钱,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大家一直说城市化很好,我们投入这么多钱,有4亿农民变成市民,一下增加了这么多的内需是多好的事呀!我们不光要看到好的一面,还要看到另外一面,如何安排他们的就业?农村的人和城市的人收入是3:1,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城市的的劳动生产率比农民高三倍,所以你只看到这提高三倍的税收等等。但是如何提高他们的就业,让他们的就业效率更高,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今年中国700百万大学生就业,连北京大学现在都没有着落,解决这样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风险。
城镇化既是聚宝盆也是火药筒
日前,美国著名汽车城底特律申请破产。底特律的经历昭示了城市发展的关键: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基于此,朱相远表示,当下中国正在把新型城镇化建设放到更高战略地位,因产业引导的人口迁移率也在日益上升,因此对于这一进程最终要导致的人口再分布,必须要更敬畏,做更精细化的预估。“把农民变成市民很好,但另外的方面,没有好的就业,没有好的跟市民一样的待遇,这样人进来没有房子住,只能住在贫民窟。我去过秘鲁等地,那些地方不下雨,小孩子都没有伞的概念,他们盖房子不像中国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只摆箱子,所以贫民窟如果着火,就是一大片。包括印度贫民窟,就是火药筒。”
朱相远认为,城市化是聚宝盆,发展新兴产业、服务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我们的GDP和收入,这就是要看我们如何去做。比如深圳、华西村等,基本上都差不多,没有自己的特色。现在的华西村在建设摩天大楼,但是他们又没有那么多的人,建来做什么?
美国现在约有400多座摩天大楼,中国有1000多座。因为中国的土地资源好,所以我们搞城市化,理想是为了克服工农的矛盾,克服城乡的矛盾。这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支持,但是也要防止矛盾的转化,不能把工农的矛盾、城乡的矛盾通过城市化矛盾转变成城市内部的贫富矛盾,那就可怕了。
城镇化不要孤立
朱相远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之后,在每一次讲城镇化的后面总是跟着农业现代化,这是连在一起的。如果不搞农业的现代化,孤立的去搞城镇化,是走不通的。农业现代化在当今的中国主要不是机械化,正因为中国现在完成了农业的机械化,我们才有2亿多富余人口。我们所有的搞城市化的人都有一个不想听到的词,那就是18亿亩红线。这18亿亩地是绝对不可以动的,我国现在农业的现代化主要是靠生物工程,只有生物工程的方法才能提高农业的单位面积的产量。就目前来说,我国18亿亩土地获得连续9年的丰收,主要还是靠农民工。
因此,我们在讲城镇化的同时,先要重视农村的农业现代化,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农民才能城镇化,而且城市的发展才有一定的土地空间。
改革我们的民生,特别是改善我们农民的生活,让农民更多的变成市民,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要顺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拔苗助长是不可行的。
中国城镇化发展,其中产业的发展占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是与当地的资源条件相适应,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相关部门还要考虑产业升级的问题——即从低农耗到高农耗,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就是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角,让改革和创新成为驱动力,”朱相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