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8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拳理探秘(5)

2013-09-06崔仲三

少林与太极 2013年1期
关键词:双掌劲力中正

文/崔仲三

十四、抱虎归山

此式动作名称目前社会上流传的有“抱虎推山”、“抱虎归山”,其中“抱”或“推”是动作意识的表现,是一种技击的手法。

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抱虎归山”的动作外形虽然与“右搂膝拗步”极其相似,但在演练时要突出右掌搂抱的动作意识。这是这两个动作之间明显的区别。

此式动作先以腰髋的右转,带动双掌的前后展伸,然后再以腰的回转,将双掌巧妙地回收。这一张一弛,一开一合,充分地体现出太极拳理“开中寓合,合中寓开”的原理。

从十字手的定式开始,向右转体时,要以腰髋的转动使身体沿纵轴方向平稳旋转,同时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内扣转,左膝关节要相向而动。膝关节与脚尖上下相对,保持身体的稳定。身体重心微下沉,松腰沉髋是动作旋转的关键。双臂随转体而动,动作时不仅要有在两臂的意识,而且还要微微向外撑展。当身体转到西南方(即体右斜前45度)时,动作的感觉是拧腰合髋。此时,身体重心要稳固在左腿,以腰髋的继续右转,带动右脚提起向右前方迈出。髋关节的转动是使右脚轻松前迈的关键,这样既避免了右脚先迈出而身体还未转到位的弊病,同时也避免了身体前俯、突臀、左右歪髋的毛病。“虚领顶劲”、“尾闾中正”,是保证身体纵轴旋转的精髓。“含胸拔背”、“松肩垂肘”,是意到、手到、气到,整体劲力的保证。“松腰沉髋”,是身体转动、上下动作协调配合的前提。只有注意到这几方面的要领,动作才能圆活、自如、协调、和顺。拳谚云:“故平素打拳全在一起、一转,所谓‘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本势手将起之时,必先使手如何承住上势,不令割断神气血脉。既承接之后,必思手如何得机、得势。”

十五、肘看底捶(肘底捶)

此式的动作名称,民间有称做“肘底看捶”、“肘底藏捶”“、肘底打捶”“、肘底捶”的,动作实质是相同的。“肘底捶”是传统杨式太极拳术中五种拳法之一,也是套路练习中从隅向回到原演练方向(正向)的重要环节。

身体向左转,左脚外展,要具有“碾动”的意识。在传统杨式太极拳中,身体转动是指以身体腰髋部位的转动带动上体沿纵轴旋转。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肩与胯合”的要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在此基础上,双臂的动作运转才能自如、圆活、连贯。双掌于体侧平展成阴阳掌时,右脚跟的提起不仅加强了身体转动的灵活性,同时也加强了双臂的力度。左臂微外旋,转动掌心向上时,要松肩垂肘,顺腕舒指,肩关节要松沉、撑开,使掌指与肩保持弧形。左臂不仅要有向外撑扩的感觉,而且要借腰髋的转动之势,加强向左引带的劲,同时而动的右臂保持向外的撑劲。双掌指、双臂,通过含胸拔背的身形要求成一弓形,使双臂具有弹性。虚领顶劲、身形挺拔、尾闾中正,保持了中定的感觉。右脚及时的跟进,巩固了身体的底盘。松腰沉髋,避免了身体转动时动作姿势的起伏。右脚跟向内的拧转、踏实,右膝关节与脚尖方向一致,防止了突臀、歪髋。双掌的圈合、绞动,左掌的穿撑,右臂的扣拧旋转,左脚虚步的形成,在身体回转的同时协调而动,动作一气呵成。拳谚云:“心气一发,四肢皆动。足起有地,动转有位。能去能就,能刚能柔,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

十六、左右倒撵猴

在民间此式动作的名称有“左右倒撵猴”、“左右倒辇侯”“、左右倒卷肱”等,虽然字意上不同,但讲的都是同一个动作。本文采用的名称是澄甫宗师所传。

“左右倒撵猴”的动作,无论是左式还是右式,都要注意虚领顶劲及身形中正,以腰髋的转动带动双掌前后对称地、对拔地撑开。譬如“右倒撵猴”的动作,从“肘底捶”的定式开始,右拳变掌下落回抽至右髋侧时,不只是单纯的手臂下落的动作,还要具有动作意识也就是动作感觉和劲力的体现。右手下落时,右臂及右掌指要成弧度,不仅要含有向下沉的劲,同时还要有向后回抽时的肘劲,意贯肘关节。右臂下落回抽时是两种分力的结合,是合力的体现。动作外形要圆,肩、肘、腕、指在同一个弧线上,只有这样才能劲力饱满。左掌要随腰而动,借转腰之势侧立掌向前平撑,力贯小臂下侧,为立。虽然动作转体幅度不大,但是这一撑、一顶的动作意识必须具备,只有这样动作的内在意识也就是内劲才能充分表达。身体继续向右转动,身法中正,松肩垂肘,肩背舒展,双臂夹角为135度。这样不仅加强了双掌的前后展伸,同时也是劲力的延长。下盘稳固是高质量完成动作的前提,右支撑腿的大腿、膝关节、右脚尖在同一立面,使得重心稳固,只有这样左脚才能轻松提起向后退步,退步的方向应在左侧后45度,前脚掌踏地,稳定身体的重心。尾闾中正,身体沿纵轴左转,带动左脚拧转落实。同时,右臂卷收、左臂外旋,体现了太极拳“一动无有不动”的连绵感觉。松腰沉髋,身体重心左移,形成左坐步。双掌于胸前相对交错时,以腰髋之力带动右脚随之转正,更加渲染了左臂回带、引收的劲力及右掌向前推撑的意识。“倒撵猴”的定势要体现虚领顶劲、身形自然中正、含胸拔背、垂肘沉肩、腰髋松沉、收腹敛臀的要领。左膝关节与左脚尖的方向一致,也是动作姿态正确的保证,充分体现出肩与胯合、上下相随、腰为主宰的理论。

猜你喜欢

双掌劲力中正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Investigation of the fast magnetosonic wave excited by the Alfvén wave phase mixing by using the Hall-MHD model in inhomogeneous plasma
无题(3)
形意拳劲力特点及在实战中的体现
祈求严冬到来阿拉斯加北极熊双掌合十虔诚祷告
咏春拳中“寸拳”技法特点研究
基隆文化
郭氏益元桩(四)
郭氏益元桩(二)
浅谈咏春拳中“寸拳”技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