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410长6油藏周期性注水效果评价

2013-09-05王文刚肖博文熊志明毕银旗马宏强

石油化工应用 2013年6期
关键词:周期性毛细管水驱

王文刚,肖博文,熊志明,毕银旗,马宏强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

储层非均质性是制约油田开发的一个主要因素,油藏高渗透带会造成注入水的窜流,降低水驱波及范围,影响开发效果。而周期性注水可造成油藏压力发生波动,使油水平面及纵向渗流发生改变,充分发挥毛细管力和油藏流体弹性力的有利作用,提高水驱波及系数及驱油效率,改善开发效果。针对吴410区长6油藏地质特点及开发中暴露的矛盾,结合周期性注水的特点,对该区开展周期性注水试验,从目前开发情况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试验区基本概况

吴410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沉积中心,主要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属于岩性油藏,主力油层长6层埋深1 950 m,油层厚度13.5 m,平均空气渗透率0.68 mD,原始地层压力13.6 MPa,饱和压力7.7 MPa,属于超低渗透油藏[1]。

1.1 试验区储层物性特征

根据吴410区孔隙度分析样品统计,长612储层孔隙度平均为11.0%,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7%~14%,占到总孔隙度的77.4%,小于7%的占15.7%,大于14%的占6.7%,孔隙度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见图1)。渗透率平均为0.69 mD,主要集中在0.5 mD以下,其中<0.2 mD占到总渗透率的45.6%,0.2~0.4 mD占到20.8%,0.4~1.0 mD占到总渗透率的19.1%,而大于1.0 mD的仅占14.0%(见图2)。渗透率明显偏小,但分布范围较广,从而造成油藏储层非均质性较强。

1.2 试验区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吴410长6储层砂层内由于沉积、成岩等作用的影响,使储集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发生变化,导致长6油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由吴410区长6储层渗透率与非均质参数关系图(见图3)可以看出,长6油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且随着平均渗透率的升高而增大。

1.3 试验区流体性质及渗流特征

1.3.1 试验区流体性质 吴410井区长6地层原油密度 0.779 g/cm3,粘度 2.130 mPa·s,饱和压力 5.83 MPa,原始气油比62.6 m3/t(见表1)。

1.3.2 试验区渗流特征 吴410区长6油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显示较强的亲水性,等渗点处的含水饱和度为 62.9%,油水相渗透率 0.177 2×10-3μm2,束缚水饱和度45%,残余油饱和度18.63%,油水两相共渗区的范围较窄,随含水饱和度增加,油相渗透率急剧下降,而水相渗透率增加缓慢。

1.4 试验区油藏裂缝发育情况

表1 吴410区长6油藏地层原油性质表

通过示踪剂、注采动态验证,吴410区长6油藏存在NE50°向裂缝。如对旗89-98和旗89-100两个井组开展井间特殊渗流通道发育情况的示踪监测研究,在旗89-99取样观察井中分别监测到旗89-98井注入的THO示踪剂和旗89-100井注入的T-MA示踪剂的明显响应,初步判断,旗89-99是旗89-98注水井和旗89-100注水井的双向受效井,油藏存在NE50°向裂缝(见图5)。

2 周期性注水的可行性研究

周期性注水是充分利用毛细管力和油藏流体弹性力的驱油机理,可造成油藏压力波动使油水平面及纵向渗流发生改变,提高水驱波及系数及驱油效率,改善开发效果[2]。周期性注水可降低高渗透层含水饱和度,从而可改善注水井剖面吸水状况,减缓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油藏开发水平。鉴于周期性注水的特点,结合研究区的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及渗流特点等,现分析周期性注水在研究区的可行性。

2.1 周期性注水的毛细管力驱油机理适应于研究区的油藏开发

毛细管力作用的驱油机理:在周期注水的不同阶段,毛细管力的大小和作用是不同的。对于水湿油层存在一个合理的驱替速度,在常规注水开发过程中,为了缩短投资回收期,采油速度一般较高,驱动压差居主导地位,毛细管力很难发挥作用;而在周期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井停注阶段,油水两相处于自由吸渗状态,毛细管力恢复正常值,有利于发挥毛细管力的驱油作用,将小孔隙中的原油驱替出来,有利于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吴410区长6油藏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油层为较强的亲水性,鉴于毛细管力的驱油作用,周期性注水可望改善研究区的注水开发效果,在研究区具有可行性。

2.2 周期性注水的流体弹性力驱油机理适应于研究区的油藏开发

流体弹性力改善水驱油效果的微观驱油机理是,在周期注水过程中,由于弹性力引起的压力扰动,可以使一部分油运移到贾敏效应较小的孔隙中而向前流动,同时,当油相处于压力扰动的波峰时,压力梯度相应增大,可以使油相克服较大一些的贾敏效应而流动。

流体弹性力改善非均质性油层水驱效果的宏观机理:在周期注水过程中,油藏开始注水时,高渗层吸水量大,压力传导系数高,油层压力恢复速度快,压力较高;而低渗层吸水量少,压力传导系数低,压力恢复速度慢,压力较低。在高低渗透层之间形成附加的正向压差,在这个压差的作用下,油水从高渗透层被驱向低渗透层。由于高渗透层含水饱和度高,进入低渗透层的水量较多而油较少。当停注时,由于高渗透层排液量大,压力下降速度快,压力较低。而低渗透层,压力下降速度慢,压力较高。油水由低渗透层向高渗透层窜流。由于低渗透层含水饱和度低,进入高渗透层的水量较少而油量较多,这样在附加压差的作用下,一部分水滞留在低渗透层而另一部分则又回流到高渗透层,同时从低渗透层中带出一部分油进入高渗透层而被采出。

吴410区长6油藏采用常规注水,注入水沿着高渗带突进,造成油井水淹严重,严重制约油藏的稳产,鉴于流体弹性力的驱油机理,周期性注水有望缓解目前研究区的油井含水态势,减缓油藏含水上升率,提高油藏开发水平,在研究区具有可行性。

3 周期性注水的应用效果及分析

针对吴410区长6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常规注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注水井的吸水状况逐渐变差,均匀吸水比例仅占44.4%,水驱动用程度低(70.0%),油藏整体含水上升较快,油藏稳产难度大。为降低油藏递减,结合周期性注水的驱油机理,对吴410区长6油藏实施周期性注水试验。通过在研究区实施周期性注水试验,周期性注水对研究区的注水开发,起到了的积极作用,并从中取得了几点效果认识。

3.1 周期性注水可改善注水井剖面吸水状况,提高水驱动用程度

研究区储层沉积韵律为正韵律特征,随着注水时间推移,注水井的吸水段呈现下移趋势,或仅有下部注水段吸水。为改善注水井的剖面吸水状况,可对该区域实施周期性注水试验,利用毛细管力的驱油机理,即在注水井停注或低注水量阶段,油水两相处于自由吸渗状态,毛细管力恢复正常值,发挥驱油作用,将油藏上部低渗区域小孔隙中的原油驱替出来,由此,可改善注水井的剖面吸水状况[3]。

实例1:旗93-80井注水层段为4段,2010年测得吸水剖面显示,主要为下段吸水,为改善该井的剖面吸水状况,2011年5月对该井实施周期性注水,随后测得的吸水剖面显示剖面吸水状况较2010年呈变好趋势,4段注水层段均吸水,吸水厚度也由11.45 m上升到19.0 m,对应井组油量增加1.65 t。

实例2:旗91-84井注水层段为2段,2011年测得的吸水剖面显示,下段吸水上段不吸水,2012年3月对该井实施周期性注水试验,随后测得的吸水剖面显示,剖面吸水状况较2011年变好,吸水厚度由3.53 m上升到4.38 m,剖面吸水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

综上两个实例,说明周期性注水,对改善注水井剖面吸水状况有一定的效果,可增加吸水层段厚度,提高水驱动用程度。

3.2 周期性注水可恢复孔隙性水淹油井产能,延缓油井含水上升速度

由于研究区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随着累计注水量增加,注入水沿着高渗带单层突进,造成油井水淹,为能恢复水淹井的产能,可对该区域实施周期性注水,通过流体弹性力的驱油机理,恢复水淹油井的产能。

实例:旗89-97井因对应注水井旗89-98井吸水不均,注入水单层突进,于2012年2月18日水淹。此后,对旗89-98和旗89-97两井进行动态验证,将旗89-98井配注量下调至10 m3,旗89-97井含水下降,产能恢复,验证出旗89-98和旗89-97两井之间的注采对应性较好。其实,动态验证过程是运用了流体弹性力的驱油原理,即在注水井停注或低注水量阶段,由于高渗透层排液量大,压力下降速度快,压力较低。而低渗透层,压力下降速度慢,压力较高。油水由低渗透层向高渗透层窜流。由于低渗透层含水饱和度低,进入高渗透层的水量较少而油量较多,这样在附加压差的作用下,一部分水滞留在低渗透层而另一部分则又回流到高渗透层,同时从低渗透层中带出一部分油进入高渗透层而被采出[4]。鉴于二井的注采对应性较好,2012年3月对旗89-98井实施周期性注水试验,旗89-97井含水趋于稳定下降,维持在25%左右,旗89-97井恢复正常生产。由此,可反映出周期性注水,通过毛细管力的驱油机理,有效恢复了水淹油井——旗89-97井的产能。

另外,2012年11月,为确保冬季注水管线运行正常,对旗89-98井恢复常规注水,旗98-97井含水上升至40%左右,说明周期性注水比常规注水,更能有效的延缓油井的含水上升速度。

3.3 周期性注水可改善井组平面水驱不均现状,平衡油藏平面产液状况

研究区水驱主向为NE50°,造成油藏平面油井产液量不均。为缓解这个状况,对该区实施周期性注水试验。周期注水能够改变常规注水比较稳定的压力分布场,使得地层压力场和渗流速度场重新分布,激活注入水波及不到区域,从而平衡油藏平面产液状况。

实例:研究区旗87-96、旗87-98、旗89-96和旗89-98四个井组,常规强化注水后,水驱主向(NE50°)油井见效明显,但含水上升较快,水驱侧向油井见效较差,油藏平面水驱受效不平衡,针对这一现状,2012年3月对该4口井实施周期性注水试验,对应15口水驱侧向井,有11口井见效,见效比例73.3%,平均单井动液面上升幅度97 m,平均单井增油0.28 t(见表2),说明周期性注水有效改善了该区域平面水驱不均的问题。

4 结论

通过在研究区实施周期性注水试验,周期性注水对研究区的注水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现总结以下几点认识。

表2 旗87-96等4个井组周期性注水见效井投井表

(1)针对研究区储层正韵律沉积特征,通过周期性注水注水井在停注或低注水量阶段,油藏油水两相处于自由吸渗状态,利用毛细管力恢复正常值,发挥驱油作用,将油藏上部低渗区域小孔隙中的原油驱替出来,从而有效改善了注水井的剖面吸水状况,增加注水井剖面吸水段厚度,提高了油藏水驱动用程度。

(2)针对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可通过利用周期性注水流体弹性力的驱油原理,当注水井停注或低注水量阶段,由于高渗透层排液量大,压力下降速度快,压力较低。而低渗透层,压力下降速度慢,压力较高。油水由低渗透层向高渗透层窜流,将低渗透层中一部分油带入高渗透层而被采出,从而改善剖面产液状况,降低油井含水,恢复水淹油井产能。

(3)周期注水能够改变常规注水比较稳定的压力分布场,使得地层压力场和渗流速度场重新分布,激活注入水波及不到区域,从而可改善油藏平面水驱不均的现状,建立平面水驱压力驱替系统的,有效缓解油藏平面产液不均的现状。

总之,周期性注水试验表明,周期性注水是改善非均质油藏开发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非均质性较强,亲水性较强的油藏,周期性注水的毛细管力和流体压力对油层的驱油效果较好,从而可提高油藏开发效果。

[1]李洪畅,王杰,等.吴旗油田新17~吴410井区超低渗透油藏2009年开发方案[G].2009.

[2]王福松译.层状不均质油藏的周期注水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3]高金玉编著.非均质油藏不稳定注水参数研究与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13):100-102.

[4]袁文芳,等.周期性不稳定注水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21):68-69.

猜你喜欢

周期性毛细管水驱
慢速抗阻训练:周期性增肌的新刺激模式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3-氟-4-溴苯酚
特高含水后期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
数列中的周期性和模周期性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基于扩频码周期性的单通道直扩通信半盲分离抗干扰算法
超声萃取-毛细管电泳测定土壤中磺酰脲类除草剂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自酿葡萄酒中甲醇的含量
水驱砂岩油藏开发指标评价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