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温泡沫封堵剂及在边水稠油油藏热采中的应用

2013-09-05吴芝华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水淹稠油岩心

吴芝华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湖北 武汉430035)

蒸汽吞吐是开采稠油最有效的方法,已成为八面河油田近年来稳产上产的主要手段之一。八面河油田稠油热采区存在边水的油藏储量达到1130×104t。由于边水的存在,随着热采轮次的增加,对稠油油藏热采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边水侵入、底水锥进,导致油井含水大幅度上升,热采效果变差。为解决边水对稠油热采的影响,高温泡沫封堵技术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现场试验,达到了延长热采周期、提高产油量、降低含水的目的。

1 边水油藏地质特点及水淹特征

1.1 地质特点

八面河油田热采的边水稠油油藏主要为面120区沙三中、面37块沙三中、面138区沙三上,储量达到1 130×104t,油藏埋深在940 m~1 000 m,地层温度54℃~58℃,目前共有油井135口,开井122口。除面120区沙三中一砂组属沙坝席状砂沉积,渗透率略低为1 000×10-3μm2,层内非均质性强,50℃ 脱气原油粘度10 000 mPa·s外,其余面120区沙三中三砂组、面37块沙三中、面138区沙三上则属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渗透率均在(1 300~1 400)×10-3μm2,层内非均质性都不强,50℃脱气原油粘度4 000 mPa·s~8 000 mPa·s。

1.2 水淹特征

1)水淹初期油井产量较高,但产量下降较快。由于边水推进,初期起了到补充了地层能量的作用,油井产量在短期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大;随着边水推进加剧,因油水粘度比较大,油井很快出现高含水、低产油特征,周期产油量大幅下降,降低50%,周期注采比大幅度提高,由1.4提高到4.2。

2)水淹后油井高液量,高含水,产量大幅下降。对水淹30口井统计,产液量由水淹前的平均10 m3/d上升至水淹后28 m3/d,含水由32.2% 上升97.4%,油量则从6.8 t/d下降至0.7 t/d。

3)水淹主要沿高渗带指进状。蒸汽吞吐主要加热近井地带的,因渗透率差异的存在,蒸汽推进不一,高渗透带原油被更多采出,而低渗带动用程度较低,含油饱和度测试证实了这一点。油井大量采出后地层亏空,压力下降,油水流度比差异大,边水沿流动阻力小的高渗透带突破原油的阻碍指进,导致油井快速水淹,采收率低。

2 高温泡沫剂的筛选与评价

2.1 高温泡沫封堵机理

泡沫流体属于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稀释特性,在高渗透地层中的表观粘度大于在低渗层中的表观粘度,因此,对高渗层有封堵作用,对低渗层有增大波及体积、提高波及系数的效果。泡沫流体具有遇水稳定、遇油消泡的特性,能够实现堵水不堵油的目的。气体泡沫的破灭和再生同时进行,能够实现对地层深部的封堵;随着注汽过程的完成,气泡自行消失,不凝固,对产层伤害小,能保持油井产量;它具有一定的界面活性,能够提高洗油效率;具有一定的超覆性,能够运移到油层顶部,形成“气顶”,增加油藏能量的同时,还能将位于油层顶部的剩余油压下来。

2.2 高温泡沫剂的筛选

应用于油田的泡沫剂类型较多,八面河油田边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时注汽压力在5 MPa~15 MPa,井口温度高达200℃~350℃,一般起泡剂不能满足耐高温性能的要求。石油磺酸盐和烷基苯磺酸盐类的耐温性较好,但抗盐性能差;聚氧乙烯醇醚类的抗盐性较好,但耐温性差。由于耐温性强的活性剂水溶性较差,加入适量的非离子助剂,以改善发泡剂溶液的稳定性。研究中,根据各组分的不同比例,拟定了6个泡沫剂样品,进行评价研究。

2.2.1 泡沫剂稳定性能评价

对高温泡沫剂稳定性能进行评价,测定浓度为0.5% 时,在50℃ 和经过300℃ 高温(置于300℃ 高压釜中,压力12 MPa,时间72 h。冷却取出后,测试温度50℃)的泡沫剂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的半衰期(见表1)。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1#、2#、3#、4#样品经过高温后,起泡能力、泡沫半衰期性能较稳定,从好到差依次为4#>3#>1#>2#。

表1 高温泡沫剂性能评价

2.2.2 高温泡沫剂浓度优化

将耐温性能较稳定的1#、2#、3#、4#高温泡沫剂,置于300℃高压釜中,压力12 MPa,时间72 h,冷却取出后的使用浓度进行优化,测试温度50℃,结果见表2。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0.5% 为最佳使用浓度。

表2 高温泡沫剂高温条件下浓度评价

2.2.3 高温泡沫剂的阻力因子测定

阻力因子是衡量泡沫剂性能最主要的一个指标。它反映了泡沫剂封堵能力的大小,从而决定了泡沫剂封堵调剖效果的好坏。测定0.5% 浓度下温度变化对阻力因子的影响(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4#高温泡沫剂阻力因子在高温下,阻力因子高且稳定性最好,说明高温下封堵能力较强。因此,确定选用4#进一步评价。

图1 高温泡沫剂阻力因子随温度变化图

2.3 高温泡沫剂封堵性能评价

2.3.1 高温泡沫剂封堵性能

用岩心管填充松散岩心评价4#高温泡沫剂封堵效果,从泡沫对的岩心封堵率实验表明:0.5% 浓度4#高温泡沫剂产生的泡沫对岩心的初始封堵率在90% 以上,泡沫对地层有一定的封堵能力;随着水驱的进行,封堵率不断下降,说明泡沫堵剂的流动性好,在后续水驱中易被驱替出,封堵率下降,不堵塞地层。当水驱至约20 pv时,泡沫基本上全被驱替出岩心管(见图2)。

图2 高温泡沫对岩心的封堵实验曲线

2.3.1 含油饱和度对高温泡沫剂封堵性能的影响

泡沫的形成与含油饱和度密和岩心渗透率切相关,油的存在可以降低甚至破坏泡沫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含油饱和度在30%以上时,原油占据了大量的"起泡点",使起泡几率变小,油水乳化,消耗了气液界面处的表面活性剂,泡沫不能有效地形成;含油饱和度为15%~20% 范围内阻力因子变化最大。因此高温泡沫可以有效封堵高含水通道,使蒸汽更多进入低含水层,达到堵水不堵油的目的。

由于低渗层的毛细管压力大,泡沫在低渗层中是不稳定的,因此泡沫更多进入高渗层,在后续不断注入高温泡沫液的情况下保持稳定。蒸汽优先进入含油饱和度高的低渗层,降低油水流度比,从而达到抑制边水的目的。

2.4 高温泡沫剂驱油实验

用岩心管充填松散岩心制作模型,孔隙度37.24%,渗透率 K 为2.83μm2,原油粘度80℃ 时892 mPa·s,200℃ 热水驱至含水98%,按照气液比1∶2,氮气0.5 ml/min,液1.0 ml/min混合注入泡沫,进行连续驱替,实验结果表明:与200℃ 热水驱对比,采收率43.5% 由提高到59.2%,采收率提高15.7%。说明高温泡沫剂在残余油条件下仍能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3 现场试验及效果

3.1 高温泡沫剂注入工艺

泡沫注入一般有三种方式:地面发泡、井筒发泡及地层发泡三种方式。相关文献研究认为,地面发泡连续注入工艺效果最好。因此,确定采用地面发泡后连续注入,即先向地层中注入100 t蒸汽,预热井筒及附近地层,装好井口单流阀,连好正挤管线,随蒸汽连续注入高温泡沫剂段塞。注入量根据压力情况确定,蒸汽中高温泡沫剂浓度控制在0.5% 左右。

3.2 选井条件

选井条件为:①井况良好,无套管变形、漏失情况;②边水活跃区块,距离边水近或即将侵入的井;③边水已经侵入,油井热采或冷采生液量高、含水高的井;④多次吞吐后形成蒸汽窜进通道或含油饱和度较低的井;⑤油藏非均质性强,渗透率级差大的井等。

3.3 现场试验效果

2010年以来,分别在面120区沙三中、面37块沙三中、面138区沙三上结合热采实施高温泡沫抑制边水措施10井次,注高温泡沫剂阶段,注入压力比注蒸汽压力上升0.5 MPa~1 MPa,防窜堵水见效率达到90%,平均单井增油850 t、降水19.5%,平均周期油汽比从0.35提高到0.65,投入产出比为1∶5.3,见到了较好的堵水效果和经济效益。

4 结论

1)经评价筛选出的高温泡沫剂高温下的稳定性好,适合应用于八面河油田边底水稠油油藏,且最佳使用浓度为0.5%。

2)泡沫封堵性好,在300℃ 时阻力因子高达50以上,可以有效抑制边水的锥进和汽窜、改善油层吸气剖面、降低热采周期的综合含水,达到了提高周期产量的目的。

3)泡沫选择性进入高含水层,形成稳定的泡沫封堵,达到堵水不堵油,抑制边水侵入的目的,提高了区块整体开发效果。但对于潜力较小的强水淹层或边水体强的油井,效果较差,应用时需慎重考虑。

[1]吕广忠,张建乔.稠油热采氮气泡沫调剖研究与应用[J].钻采工艺,2006,29(4):88-90.

[2]王秋霞,曹嫣镔,刘冬青,等.耐高温高效泡沫封堵调剖体系的研制与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4,5(1):22-25.

[3]王书林,党兴军.氮气泡沫抑制稠油油藏边水技术现场应用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0):60-62.

[4]曹嫣镔,王秋霞,郭省学,等.耐高温高效泡沫体系TH-1的研制及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3):60-62.

[5]蒲春生,石道涵,秦国伟,等.高温自生气泡沫室内实验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0,17(3):90-92.

[6]侯晓权,吴金儒,杜鑫.高温泡沫调剖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6):91-94.

[7]杜大鸣,周林,梁军,等.汽驱井组封窜调堵技术[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2,24(3):50-53.

猜你喜欢

水淹稠油岩心
相变换热技术在油田稠油开采中应用
浅析消费者在水淹车下的权益保护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钻探岩心定向技术在地质剖面解译中的应用
海上M稠油油田吞吐后续转驱开发方案研究
水淹吕布
Acellular allogeneic nerve grafting combined with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repair of long-segment sciatic nerve defects: biomechanics and valid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s
辽河油田破解稠油高温调剖难题
长岩心注CO2气水交替驱试验模拟研究
页岩气岩心评价体系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