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数字化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3-09-05苏州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3年10期
关键词:城管苏州市监督

◎ 苏州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 李 宏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苏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市规模日益膨胀、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管理的任务越发繁重。与此同时,城市管理的手段相对单一落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变化的要求,逐步暴露出了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手段滞后等弊端,制约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为对象,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数字城管又叫“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指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建立业务流程、应用系统、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网络设施及其安全体系一体化的信息载体,建设集主动管理、专业监督、高效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科学、精细、长效”,为社会公众创造和谐、整洁、安全、优美的城市环境。

二、建设目标

“数字城管”是城市管理领域的一次创新实践,苏州市提出“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全面实施数字城管工程,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根据“城区先行、循序渐进、延伸联动、整体提升”的指导思想,苏州市“数字城管”建设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的目标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3S”空间信息技术,运用城市万米单元网格、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法,整合信息管理资源,再造管理流程,建立高效的指挥监督协同平台,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服务百姓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最终实现“效率城管、满意城管、科学城管”的总体目标。

三、建设内容

苏州市“数字城管”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建设内容:确定苏州市数字城管工作流程、建设苏州市数字城管综合数据库、建立苏州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建设苏州市数字城管业务应用系统、建立苏州市数字城管综合评价体系、制定苏州市数字城管模式标准规范、整合现有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苏州市数字城管工作流程:

确定数字城管工作流程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苏州市数字城管工作流程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广的数字城管工作模式为基础,结合苏州市城市管理实际情况而确定。

2、搭建苏州市数字城管综合数据库: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数据库是数字城管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其内容包括基础数据库、网格数据库、部件和事件数据库以及各种业务数据库等。

3、成立苏州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根据机构精简、统一高效的要求,成立苏州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属市城管委领导,办公地点暂设在市市容市政管理局。

4、建设苏州市数字城管业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核心应用子系统和专业应用子系统两大部分。核心应用子系统包括:无线数据采集、呼叫中心受理、协同督办、GIS应用、大屏幕监督、构建维护和数据管理等子系统;专业应用子系统包括:视频监控、GPS应用、公众发布、移动督办、业务短信、环卫管理、管线管理及应急处置等子系统。

5、确立苏州市数字城管综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对工作过程、责任主体、工作绩效和工作标准的清晰界定;对评价内容、评价对象的具体划分,对评价结果的数据分析和图形化输出等。

6、制定苏州市数字城管运行规范标准:通过对苏州市数字城管系统中应用的各类信息进行有序整合,使之服从于统一的标准和规则,从而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便于在数字城管系统中有效传递,并与其它电子政务信息标准体系有效衔接,以最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和系统扩展。

7、整合苏州市数字城管信息共享资源: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与便民热线的科学统一,整合“数字城管”一期建设成果,扩展事部件管理等GIS应用,将环卫、道桥、管线、路灯、泊车等作为业务应用子系统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同时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和公安、交警视频监控系统的共享。

图一 苏州市数字城管模式

四 总体设计

“数字城管”建设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必须与城市的既有特性、管理现状紧密结合,同时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促进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优化。通过对先行城市的实地考察,在充分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苏州市城市管理和信息化工作现状,立足长远规划发展,坚持务实、高效、节俭,按照“明晰职责、规范流程、科学评估”的指导思想进行设计,形成了苏州市特有的工作模式。

苏州市数字城管模式大胆探索创新,提出了将政务管理、综合监管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的建设理念。苏州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在原有“便民服务中心”基础上进行建设,实行“集中受理、分级指挥、按责处置、多方监督、综合评价、服务社会”的运行机制,寓服务于管理,以管理促服务。

1、集中受理:在“12345”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立综合平台,按照指挥和监督两大功能轴进行处置。同时对来信来访、领导信箱、公众监督、媒体曝光、领导批办以及义务信息员和城管队伍巡查上报的多种信息来源进行统一受理,核查立案。

2、分级指挥:市与各责任部门、各区之间分别建立两级指挥中心,经核查立案的事部件通过指挥平台向责任区、部门进行指挥协同;随着系统的延伸和扩展,指挥协同功能将逐步覆盖到街道(乡镇)、社区。

3、按责处置:指挥中心根据案件的责任主体,并依据先属主后属地的原则,通过指挥轴向责任部门和各区进行任务派遣,设定处置标准和期限,并对结果进行核查、反馈至监督轴。

4、多方监督:监督轴将现有的各项业务考核指标纳入统一的监督体系,进行细化分解和完善,并积极倡导公众全员监督。监督内容包括城管办对中心城区市容市政管理的月度考核、对创建卫生红旗街道的季度考评、市容市政管理局对20条主要道路路长负责制工作的每月考核、环卫作业及固废监管中心对道路保洁、生活垃圾处理的每日监管和月度考评、市监察部门对城管执法和行政审批许可的网上监察等。

5、综合评价:以办理率、及时率、反复率、差错率、漏报率为基本考评指标,以区域评价、岗位评价、绩效评价、统计分析为主要方式,对各责任区域、责任部门(单位)的事部件处置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同时为城市管理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综合评介结果作为政府及有关专业部门的绩效考核、效能督察、人事考核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服务社会:借助数字城管建设,整合利用可共享信息化和管理资源,使原便民服务功能得到同步提升。通过手机“便民通”、便民知识库、数字地图网站、媒体联动栏目等载体,向指定人群发布公益便民信息,形成管理与服务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体现政府以城市管理为要务、以服务群众为主旨的职能定位。

苏州市“数字城管”项目体系构架主要涉及到数字城管工作流程、综合数据库、监督指挥中心平台、城管业务应用系统、城管综合评价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网络、各部门专题子系统建设和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对接。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表现为标准规范、组织保障、安全保障、软硬件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应用开发与集成框架、应用系统、信息门户等各项内容,它们组成“四横三纵”的体系架构。

五、苏州市“数字城管”特点

苏州市“数字城管”建设确立“效率城管、满意城管、科学城管”目标,以“城市家政”的理念整合行政管理与便民服务,通过体制机制和管理手段的创新,整合现有管理资源,进一步明晰城市管理部门之间职责,建立政府统筹监督、部门密切协同、社会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组织体系,形成指挥有力、职责分明、处置快捷、监督专业、评价科学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城市管理监督指挥、考核评价和便民咨询服务等多元功能的全新数字城管模式。并随着苏州市“数字城管”管理服务区域的不断扩大,管理服务内容的拓展,进一步向街道、社区辐射延伸,促进城市管理的整体联动和全面提升,逐步建成“集中受理、分级指挥、按责处置、多方监督、综合评价、服务社会”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

苏州数字城管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在:信息采集全民化、业务流程灵活化、处办协同立体化、考核评价公开化、管理服务一体化、资源整合多元化。

六、结论

“数字城管”建设的本质在于建立城市管理的实时长效机制、规范行政流程、提高管理效率、节约城市资源,从而有效降低城市管理成本。同时,公共管理和服务环境的改善将吸引大量企业投资和入驻,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苏州市“数字城管”通过“12345”便民热线和短信平台,使市民可以共同参与、监督城市管理工作,形成了百姓和政府共同管理城市的新格局,提高市民对管理城市的认同感和共享成果的归属感。

苏州市“数字城管”的建设,有助于提升苏州的城市形象,进一步构筑苏州和谐社会的发展,成为市民百姓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城市管家”,更成为未来建设数字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应用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城管苏州市监督
城管执法的“民生温度”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济宁城管大年撕春联惹“众怒”
夯实监督之基
监督宜“补”不宜“比”
城管案件
“城管”用英语怎么说?